索引号: | 11330424002556627Y/2025-00598 | 成文日期: | 2025-01-24 |
文件编号: | 组配分类: | 通知公告 | |
发布机构: | 海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有效性: |
《海盐县中心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后公布 |
||
|
||
《海盐县中心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2024年12月31日经嘉兴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根据《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条例》相关要求,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海盐县中心城区,包括武原街道、西塘桥街道、望海街道和秦山街道,规划范围总面积237.50平方千米,包含中心城区各街道下辖的31个行政村和社区。 二、定位与目标 落实上位规划关于海盐县中心城区的主体功能定位,武原街道、西塘桥街道、望海街道为城市化优势地区,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推动重大战略平台建设;秦山街道为城市化潜力地区,加快城镇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紧密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将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千年古县、江南水乡、滨海新城,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金南翼”。其中武原街道功能为“魅力滨海新区、文化旅游名城、时尚繁华商都”;西塘桥街道功能为“临港示范新区、工业创新高地、产城融合湾区新城”;望海街道功能为“城市北部门户、三高一美示范地、商贸科创新区”;秦山街道功能为“核电共享示范区、核电综合配套服务区”。 三、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海盐县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一带、两廊、双核、三组团”的国土空间格局。其中“一带”即“杭州湾两桥之间黄金海岸经济带”,围绕滨海生态带、城市重要公共空间打造滨海人文生态复合型蓝带;“两廊”即接沪联杭、融嘉通苏甬两条发展廊道位于中心城区部分,依托通苏嘉甬高速铁路、沪平盐城际铁路等主通道构筑发展廊道;“双核”为文化创新核和生态创新核;“三组团”分别为主城区(包括武原街道和望海街道)、西塘桥街道和秦山街道三个城市发展组团。 四、区域协同发展 海盐县中心城区落实上海大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空间协同发展要求,链入大交通、竞合大平台、共育大生态,融入G60科创走廊,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凸显“湾区桥头堡”,打造百里钱塘新起点。 重点加强海盐经开区-嘉兴港区毗邻地区的空间协同,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交通区位、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以点扩面先行先试,将“海盐经开区-嘉兴港区”打造成为“大湾区先进制造节点空间、新材料产业空间协同示范高地”。 五、空间控制线细化落实 海盐县中心城区细化落实三条基本控制线。到2035年,落实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1.99万亩,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0.65万亩;落实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76.07公顷;落实城镇开发边界8236.90公顷。 中心城区细化落实城市蓝线、城市绿线、城市黄线、城市橙线、城市紫线、道路红线等城市重要控制线,细化落实基础设施控制线、灾害防治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等其他空间控制线,划定村庄建设边界。 六、用途分区和用地布局规划 遵循全覆盖、不重叠的基本原则,细化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规划用途分区。海盐县中心城区一级分区包括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和海洋发展区。其中,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物流仓储区、绿地休闲区、交通枢纽区和战略预留区;乡村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和农田整备区;海洋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交通运输用海区、工矿通信用海区、游憩用海区和海洋预留区。 中心城区以保护补充耕地、优化其他农用地、合理保障管控建设用地、稳定其他用地为导向,保持城乡建设用地适当增长,通过“增减挂钩”,不断优化用地内部结构和用地布局。 七、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 海盐县中心城区坚持以人为核心,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构建面向社区的“15分钟”及“5-10分钟”两级生活圈。规划共划分13个15分钟生活圈,其中武原街道8个、西塘桥街道2个、望海街道2个、秦山街道1个,每个15分钟生活圈,对应3-5个5-10分钟生活圈。结合社区生活圈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设施保障和用地布局,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功能。 八、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海盐县中心城区建设通苏嘉甬铁路,谋划沪平盐城际铁路延伸等,打造“轨道上的海盐”。形成“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农村公路”框架路网体系,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规划杭平申线、官堂线等骨干内河航道网,构建以海盐港区为核心的航运体系。打造海盐智慧物流园、海盐综合物流基地两大货运枢纽。推进西塘桥、秦山等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布局武原快递共配中心和西塘桥快递共配中心。 规划“双环四通八联”框架路网。其中“双环”内环由滨海大道、湖盐线、G525组成,承担城市机动化通道功能,外环由乐园路、滨海大道、迎宾大道、外环西路组成,承担城市过境与货运交通功能;“四通”为杭州湾北部通道内的贯通性干线道路,包括外环西路、G525、百尺路-武袁公路、滨海大道-南北湖快速通道;“八联”为组团互联和衔接对外交通的联络线,包括海港路、秦海大道等。 九、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海盐县中心城区规划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加强传统村落、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推动海盐海塘·潮文化景观申请世界遗产,推动古城复兴,保护和发展金星村等传统村落。保护绮园路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和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推动非遗保护从单个项目向整体性保护转变。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创新合理利用。 十、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坚持保护优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筑牢生态屏障。合理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做好分阶段时序管控,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引导土地复合利用。大力推进“多田套合”和土地综合整治“一块地”集成改革,全面提升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十一、规划传导与数据库建设 以城镇开发边界、行政边界为基础,结合相对稳定的地理、交通边界,中心城区划分为75个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其中城镇单元50个,乡村单元25个。明确各详规编制单元的边界、类型、编码、约束性指标、空间控制线等。 依据乡镇级规划数据库建设标准和数据汇交要求,形成乡镇级规划数据库,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作为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基础和依据,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性、约束性、权威性。 附图1.国土空间用地现状图 附图2.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三条控制线图 附图3.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 附图4.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划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