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高质量描绘共同富裕新画卷


  • 发布时间: 2025- 01- 14 09: 42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全媒体记者 沈哲韬 郭律显

编者按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创新创造的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守正,也要创新;既要实干,也要突破。无论干什么,只要踏实肯干,勇于创新,努力突破自己,哪怕是突破一点点,就有可能拼出一片新天地,成就一番新事业。

hyxw0114001_002_01_b.jpg

新岁已至,万象更新,人们对未来更加充满期待。愿每一位海盐人振奋精神,用拼搏实干和创新创造,书写昂扬向上新篇章,逐梦新时代。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婉转缠绵;“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水墨丹青;“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小桥流水……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理想生活的那一点念想,都折叠在“江南”这两个字里。

而在钱塘江北岸,海盐这座拥有2200多年建县史的“千年古县”,正乘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锐意进取,成为“杭州湾北岸璀璨明珠上的第一抹亮色”。

有人说,生活在海盐,可谓十分美好。这话,不无道理。

清晨,眺望杭州湾第一缕阳光,在“橘子海”边跃出海面,与跨海大桥组成一幅“旭日如虹”的美景,让心灵得到前所未有的宁静和放松;

午间,走进美丽乡村,在充满江南韵味的“网红打卡点”里捧上一杯“村咖”,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与喧嚣;

傍晚,漫步于北大街之繁华处,看商铺人头攒动,享受一场舌尖上的美食盛宴……

一幅百姓物质富裕、生活富足、精神富有的现代画卷早已在海盐县域徐徐铺展。

从城市到乡村,“再平衡”的改革步履不停。

近年来,海盐就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层面进行了一系列现实改革和有效探索,以公共服务层面的“优质均衡”为目标指向,进一步实现了城乡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成绩斐然。

从海盐县城到百步中学,车程约30分钟。2021年,英语教师王丹玉主动申请从城里的博才中学调到百步中学任教。“尽管上班通勤时间变长了,但我在百步中学的轮岗工作很愉快,也获得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王丹玉深有感触。

现在,走进海盐任何一所农村学校,学校的办学硬件装备都让人连连称赞。海盐大力开展农村学校薄改、美丽校园建设等对标整治项目,逐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硬件条件。据统计,2019年以来,海盐共投入超37亿元,新建、迁建、改扩建幼儿园、学校22个,每年投入超1000万元用于美丽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

如今,海盐是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正以“抓均衡、促公平”统筹推进一体化改革,以城带乡、以强带弱,走出了一条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子。

美好,不止遇见。海盐还是全省唯一的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连续两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发展主要指标”评价中位列全国第一。

在西塘桥街道八团村村民张小英的印象里,以前镇(街道)医院条件较差、水平较低,看病还耽误时间。然而这几年,她的这一看法发生了巨大改变:“卫生院里有县城医院的专家坐诊,在家还能和医生远程会诊,再也不用跑那么远看病了。”

海盐不断推进城乡医疗资源、设备和人才资源深度共享,农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大医院的专家。

幸福生活的构建,也离不开乡村产业的发展。

文溪坞、六里村朱家门、沈荡谷仓、雪水港村葛山矿坑……多年来,通过打造乡村游热门景点等各种方式,海盐不少乡村旅游项目在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内打响了名气,成为当地农民奔向共富的一棵棵“摇钱树”。

“不仅山清水秀,还能吃能玩能唱,感觉自己都变年轻了。”来自上海的游客张满琴对2024海盐“丰义·寻趣”晚风生活节赞不绝口。这场在通元举办的文旅盛会,结合音乐节、非遗传承、户外定向等多元活动打造时尚康养体验,日均吸引游客超万人,其中银发游客占比三成。

除了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2024年,海盐在推动改革共富助力农民创业致富上,通过颁发全省首本农村土地经营权“顺位抵押”他项权证等举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6%,农林牧渔增加值增速预计3.5%,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20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85万元以上全覆盖。

不仅如此,海盐积极探索闲置农房多种盘活利用方式,多元化融入乡村文化、旅游、康养等业态,鼓励利用闲置农房发展休闲旅游、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产业。截至2024年三季度,已完成盘活闲置农房174宗,完成全年任务的87%,农户增加财产性收入495万元,“推进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助力乡村共富”案例入选《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浙江实践100例》。

住有所居、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劳有厚得、老有所乐、弱有众扶……在海盐,美好的光景正在一步步具象化,让人民群众可感可及、触手可得。

站在新起点,海盐扬帆起航,开启新的征程。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海盐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和希望。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