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元剪纸非遗传承剪出新“花样”


  • 发布时间: 2024- 07- 01 10: 11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全媒体记者 朱小芳

本报讯 一张纸剪出一个世界。海盐县通元镇是省级非遗主题小镇,其中,剪纸技艺是第七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进一步传承非遗,近日,“通元剪纸·月照泉星”非遗传承展暨海盐县石泉小学“田园溢趣”纸艺中心开幕。

现场,通元剪纸的县级非遗传承人施杏凤被授予第一届浙江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奖牌,以其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被授予第一届浙江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工作室牌匾。

随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方民俗剪纸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刘延山被聘任为通元镇田园纸艺非遗传承项目特邀顾问。

自此,北方剪纸大师、南方剪纸名家汇聚于海盐通元,以石泉小学为起点,广纳剪纸技艺,创新剪纸技法,通过纸艺作品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据了解,刘延山多年从事北方民俗文化艺术挖掘、整理、研究、保护、传承、创作、开发等工作,作品曾两次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东亚地区、亚太地区“卓越的手工艺品徽章认证奖”,130余件作品被科威特等国家博物馆收藏,远销英国、美国、瑞典、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北方的剪纸作品相对粗犷,色彩厚重,有浓郁的地域风格。南方的作品比较清秀、细腻,希望通过这样一次机会,让南北两种不同风格的剪纸技艺融会贯通,为剪纸领域创造出更加精美、有趣、吸睛的作品,也从文化角度将剪纸这项技艺发扬光大。”刘延山说。

施杏凤表示,刘延山的专业性、系统性都是专家级别的。“相信在他的助力下,我们通元纸艺、石泉小学的剪纸文化,将有更新的发展高度、更广阔的未来空间。”施杏凤说。

施杏凤是石泉小学教师,三十年来一直扎根乡村,在她的影响下,石泉小学大力开展剪纸教育,并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利用剪纸艺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成为该校的教学特色品牌。施杏凤所在的镇北村被评为省“百村争鸣”剪纸村。

目前,施杏凤工作室共有非遗传承人3人,其中,1人在海宁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把通元剪纸带到了海宁。此外还有学生徒弟42人、教师徒弟6人、村民徒弟若干人。

活动中还举行了石泉小学党员妈妈“幸福姆纸”匠心坊成立仪式。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