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42400255623XD/2024-78004 | 成文日期: | 2024-06-17 |
文件编号: | 组配分类: | 其他工作 | |
发布机构: | 望海街道 | 有效性: |
亩产值2万元!海盐稻田里的黑斑蛙跳出圈 |
||
|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儿时的梅雨时节,池塘满满,稻田满满,置身田间地头,总能听见此起彼伏蛙鸣。今天上午,记者在海盐县望海街道的黑斑蛙养殖基地,又看到了这幅黄梅蛙鸣的景象。 一大早,基地负责人董沈平就忙着在食台上投放饲料,蛙宝宝们蹦蹦跳跳,用欢快的叫声回应着主人的美食。“这些蛙苗是今年春天孵化的,预计7、8、9月份上市,目前每斤的价格是20元。”董沈平说,“它比较小众,海盐养殖的数量不多。” 黑斑蛙学名黑斑侧褶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青蛙、青鸡、田鸡,其背部为绿色或灰绿色,左右中各有一条明显的线,身上有黑色的斑点,肚子白色。黑斑蛙不仅有药用价值,还是非常美味的食材,因此目前我国对于黑斑蛙的需求很大。但其收录于《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捕杀野生黑斑蛙违法,因此人工养殖逐渐形成了市场。 正是看好这一市场前景,董沈平自4年前开始尝试养殖黑斑蛙。由于黑斑蛙肉量相对牛蛙较少,且养殖过程中对温度、水质要求较高,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资源。经过一番摸索,目前该养殖基地面积已达15亩。“今年育苗孵化率达90%,创历年新高。”董沈平笑着说,“营收预计将大幅提升,销售额可达30万元。” 记者采访时,工人们正在水田中除草,为即将播种水稻做准备。“我们采用稻蛙养殖模式,等水稻播种后,实现种稻与养蛙双线并行。”董沈平说,“青蛙爱吃稻谷中的害虫,这种模式不仅减少了农药投入,也让青蛙和稻谷长得又快又好,实现双赢,增加收益。” 作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排头兵,近年来,我市一大批以名特经济水产品种为主导,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为特征的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不断涌现,表现出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节能等多方面的作用,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以稻虾综合种养最受欢迎,但随着小龙虾价格出现了大跳水,嘉兴的不少稻虾综合种养农户正在寻求破圈之道。稻田黑斑蛙也由此出圈,吸引不少农户前来取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