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信息
海盐“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火出圈”
发布时间:2024-05-06 08 : 46

■本报综合报道

本报讯 今年“五一”假期,海盐诚意满满,迎接八方游客。海盐日出火爆“出圈”,万人打卡鱼鳞石塘。小龙虾系列活动现场人山人海,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各种口味的小龙虾轮番上桌,令食客大快朵颐;南北湖、绮园、北大街、沈荡老街等热门景点,吸引游客驱车千里来打卡。

海盐到底有多“出圈”?

景区活动多

5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南北湖风景区,不少游客正沿湖漫步。

湖光山色间人潮涌动,来自海宁许村的程凯琳与家人正在南北湖畔骑行,享受着假日惬意时光。程凯琳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带孩子自驾来到南北湖,接下来还会体验乘坐小火车与爬山。“在湖边一边骑车一边欣赏美景,微风阵阵拂过,特别舒服。”程凯琳说。

在九曲径登山步道上,不少游客与登山爱好者身着轻便的登山服,体验着爬山的乐趣。虽然清晨的细雨令步道略显湿滑,却丝毫不减游客热情。

据了解,“五一”假期,南北湖风景区推出了茶园采茶、花鸟画作品展、烧野米饭等活动,丰富游客假期生活。

“五一”假期第一天,北大街人声鼎沸,热闹不已。傍晚五点,记者在现场看到,商铺生意火爆,不少餐饮店排起了队,其中胜利饭店更是座无虚席。北大街胜利饭店负责人姚慧青告诉记者,从当天中午10点开始,就有市民和游客慕名前来就餐,仅当天中午,该店就接待了300余桌顾客。

“在网上刷到余华老师的推介,所以特地过来品尝一下。第一次来海盐,印象很好,安静而美丽的一个县城。”山东游客赵东升说。

傍晚6点多,夜幕降临,随着音乐响起,12名少女身着汉服,于流光溢彩之间,广袖飘飘,衣袂摇摇,迎来两岸市民游客阵阵掌声。

中午12点,观海园内游人如织。市民和游客搭好帐篷,铺上野餐垫,摆上带来的零食、水果等,一起闲聊赏景。

下午1点,绮园内,演员们用腔调清柔、婉折的海盐腔,精彩演绎了《南西厢记》,拉开了演出的序幕,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技巧,将剧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引来观众阵阵喝彩。

据了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盐腔,是一种传统戏曲声腔,因形成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海盐而得名,与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并称为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五一期间,《牡丹亭》《南西厢记》等经典海盐腔剧目轮番上演,为游客带来视听盛宴。

除此之外,景区还开展了手工簪花制作、簪花租赁摄影和古琴赏析、流体扇制作、古法拓印等传统文化体验等项目。

美食客留恋

“五一”假期,让市民和游客难忘的不仅仅是最美的日出,还有那一屉屉散发热气的美味小笼包、藏在云山中的“云岫素面”、余华笔下的炒猪肝……欣赏完日出,大家纷纷去寻找海盐的美食。

5月2日早上7点,位于县城海丰农贸市场旁的百姓家小笼店里已经坐满了人,店外也排起了长队。工作人员和面、包馅、上笼,忙得不亦乐乎。

店主金朱萍告诉记者,日出带火的不仅是海盐,还有海盐的小笼包。“2小时不到已经卖出近100屉了,煎饺煎包也快20锅了,比平时要卖得更好。”金朱萍说。“海盐太暖心了,还送了我们早餐券,到店里来非常方便。想不到海盐的小笼包这么美味,皮薄汁多,口感很好。”苏州游客徐立说。

好吃来小笼也同样迎来了客流高峰,一屉小笼配上一碗豆浆是多数人的标配。店主徐翠莲告诉记者,考虑到“五一”的人流高峰,他们备足原料,并且增加了人手。“希望海盐发展得越来越好,更多人可以认识到海盐。希望全国游客可以来海盐好好地玩一玩、逛一逛、吃一吃,保证不虚此行。”徐翠莲说。

中午11点,云岫庵斋堂内已经坐满了人,无论是饥肠辘辘的登山客,还是看完日出,拿到素面兑换券的游客,都酣畅淋漓地大口品尝着“随缘素面”。夏兰兰是一名来自上海的“跑友”,她与同样爱好跑山的伙伴一起来到南北湖,以东门为起点,跑到高阳山后,再迂回至云岫庵,19公里的路程令几人“胃袋空空”,一碗素面下肚,顿感身心轻松。

“味道清淡,又带点甜,海盐本地笋干加在里面很鲜美。”夏兰兰表示,南北湖风景秀丽,山脉绵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非常适合跑山、徒步,接下来,她和伙伴们将把云岫庵作为夏季跑山集训的中途补给点。

为了接待好假期纷至沓来的游客,云岫庵提前备好100斤面与10斤浇头,还没过中午12点,就已经送出近100碗随缘素面。

“我们特意在浇头里添加了海鲜菇、茶树菇、杏鲍菇等多种菌菇,丰富口感,提升面的鲜度。”寺院僧人告诉记者,“五一”假期前,斋堂还将所有筷子更换,并添置了筷子消毒机,保障游客饮食安全。

中午,位于沈荡古镇的胜利饭店,店内16张桌子已经全部坐满,店外仍有不少客人在排队等候。饭店负责人沈明根告诉记者,“五一”长假期间,店还没开门就有顾客在排队了。

“最火的还是炒猪肝,现在一天要卖到300份左右。”沈明根说,大多数顾客都是冲着余华来打卡的,目前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接待过,最远的是从黑龙江过来的。

“村咖”香味浓

一家开在村子里的咖啡馆,一天能卖多少杯咖啡?海盐的回答是:超1000杯。

“五一”假期,很多城市里的上班族,趁着假期体验乡村风情,海盐很多“村咖”生意火出圈。

5月3日,记者来到位于通元镇丰义村的Coffee here咖啡馆。咖啡馆背靠茶园,紧挨矿坑湖区,周边绿植环绕。店外大片草坪上,摆了十几张白色躺椅,撑着天幕,市民和游客们围坐闲聊、拍照打卡,好不惬意。

“我们特地从上海过来,海盐的乡村很漂亮,村咖很有品味,年轻人现在就喜欢这种慢节奏,感觉就这样坐一下午,聊聊天,逛逛美丽乡村,非常惬意。”游客叶凡说。

咖啡馆负责人黄凤琴告诉记者:“‘五一’假期前三天,每天早上8点多到晚上8点,顾客络绎不绝。‘绿野仙踪’是爆款产品,我们把茶水加入咖啡中,再配上独有的景点样式拉花,形成了招牌的特调咖啡。”

黄凤琴是返乡创业的“80后”,她告诉记者,开业一年多,“村咖”越来越受年轻人欢迎。“五一”期间,Coffee here咖啡馆单日出杯量创新高,超过1000杯,单日营业额近5万元。

坐落于沈荡镇的悬壶堂咖啡馆生意同样火爆。在这里,点上一杯特有的“酱油拿铁”,三三两两的游客倚靠在竹凳上闲谈聊天,十分惬意。咖啡馆负责人曹美群告诉记者,“五一”假期,单日咖啡出杯量创新高。“很多年轻人都冲着余华老师过来打卡,我们也想抓住机遇,将咖啡和沈荡元素融合,创新推出‘酱油拿铁’,非常受欢迎。” 曹美群说。

曹美群过去一直在外闯荡,前些年,她决定回乡创业,看好沈荡,决定在这里开咖啡馆。“人们向往田园风光、乡土文化,追求优雅放松的慢生活成为一种新时尚,越来越受到年轻人欢迎。” 曹美群说。

田园的颜值和咖啡的韵味结合怎能叫人不喜欢。据统计,海盐目前有10余家“村咖”,它们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依托,融入适合年轻人创意和DIY元素。可以说,在海盐,几乎找不到两家一模一样的“村咖”。

龙虾火“出圈”

“五一”假期,“五一来嘉兴海盐吃龙虾看日出”“五一跟着余华游海盐”两个话题双双登上嘉兴地区抖音热搜榜前十。

每天傍晚5点多,甘泉坊生态龙虾城内便人头攒动,品尝区内已经接近满座。35岁的周平是海盐人,定居宁波,“五一”假期,她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到海盐与亲人团聚,顺便感受小龙虾美食周的热度。“我们从下午4点半吃到现在,已经是第二轮了,干掉了八盆,准备继续战斗到8点钟。”周平笑着说。

“平时我也会在宁波买,但是价格不会这么便宜。即便是便宜的,品质也不会这么好。”周平告诉记者,虽然离开海盐二十余年,但她一直关注家乡变化。“这几年,海盐的人文气息越发浓厚,新鲜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像这样的活动就很好,希望每年都举办,我每年都来。”周平说。

舞台上,歌舞飞扬;舞台下,欢声笑语。“干杯!”来自嘉善的林萧带着亲人,在海盐龙虾盛宴上团聚。据了解,这些亲友平时分布在江苏、安徽、江西等地。“海盐这个城市确实好。”谈起对海盐的印象,林萧滔滔不绝,有感而发:“一路上的环境非常整洁,向当地人问路,也会得到十分热情的回应,甚至告诉你怎样停车。海盐小龙虾的味道也很好吃。”

记者了解到,虽然活动开始时间是下午5点到晚上10点,但由于人气旺,往往下午3点多就有人前来品尝小龙虾,一直持续到凌晨。这样的情形,也让各商家感受到幸福的烦恼。

吴卫斌从事厨师行业22年,“五一”假期,他忙到手腕酸痛。“前一天烧了600多斤小龙虾,第二天又要烧900多斤,一直要到晚上9点钟才能烧完。”吴卫斌告诉记者,基本上每20分钟就要出一锅小龙虾,他忙得来不及喝水,但是依然供不应求,甚至还有等不及的顾客跑到后厨来求购。

据了解,吴卫斌烹饪的小龙虾为梅干菜、油焖、干煸三种口味,由于味道鲜美,肉质紧实,所以十分受欢迎。面对顾客的“厚爱”,吴卫斌感到欣喜,同时,也为产量跟不上而烦恼。

记者了解到,“五一”长假以来,海盐“稻田龙虾”美食周活动现场每天人流量超2万人次,每日消耗小龙虾8吨。

古镇展新意

“五一”假期,沈荡谷仓党群创业孵化园(文化产业园)日均接待游客量近10000人次。作为集文化、休闲娱乐和亲子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沈荡谷仓党群创业孵化园(文化产业园)以筒仓为核心,保留了原有砖瓦特色和石材墙体等特色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业态布局,成为沈荡镇的新地标。

园区内的构想几何·谷仓书店成为了文化爱好者的聚集地,宽敞明亮的阅读空间和满屋的书籍吸引了众多读者驻足。书店负责人徐凯华告诉记者,“五一”假期,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书店看书打卡,每天流量超过6000人次。

此外,园区内的咖啡店、儿童游玩打卡区等受到游客青睐,人们在享受老镇文化的同时,感受轻松愉悦的氛围。“我们在抖音上刷到了这里,假期特地从嘉兴过来看看,环境特别棒,唤醒了很多小时候的记忆。”游客王士维告诉记者。

沈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沈荡谷仓党群创业孵化园(文化产业园)火爆不仅展示了沈荡旅游的魅力,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沈荡将继续加大旅游发展投入力度,挖掘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打造更多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古村特色靓

“五一”假期,同样火“出圈”的还有古村落。长假期间,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六里村朱家门迎来了“五一热”,市民和游客漫步于文化聚落中,感受澉浦古镇的风土人情与历史底蕴。

5月4日上午10点,位于朱家门的“白地三影”内,不少游客正在体验特色活动。游客李婷带着两个孩子特意体验植物拓印,感受手作乐趣。“朱家门的自然风光很不错,和孩子一起过来体验拓印,可以放松身心。”李婷说。

近年来,朱家门吸引并入驻了一批文化名人与文创工作室,成为人文隐逸的桃源。来自上海的游客王晓峰与家人一同来到朱家门,选择在这里度过“五一”假期。“我觉得整个村庄带着文艺范儿,很适合放空自己。”王晓峰表示。

据了解,“五一”期间,为了满足各年龄段游客需求,朱家门还推出海盐腔演绎、女红编织、青年养生局等一系列特色旅游项目,让假期活动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