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智造”脱颖而出


  • 发布时间: 2024- 05- 23 08: 35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全媒体记者 沈哲韬

本报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制造业则是新质生产力得以发挥的舞台。在日前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示的2023年度“浙江制造精品”名单中,海盐的浙江管件制造有限公司、浙江中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世窗光学薄膜制造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的3项产品入选,数量创历史新高。

“浙江制造精品”旨在重点选择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产业能级高、带动作用强的产品,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产业整体水平,加快浙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此次入选的3件产品,涉及装备技术、光学膜等领域,产品技术含量高,均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凸显海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

近年来,海盐深入实施“浙江制造精品”品牌竞争力提升工程,持续提升“海盐制造”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在深耕产业发展细分赛道方面,聚焦紧固件、光学膜等细分领域,以政策推动、企业对接、供应商让利等方式,大规模引导细分领域企业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更新迭代。

“我们将重点研发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浙江世窗光学薄膜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权勇说。

该公司是一家集光学膜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日前,记者在公司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里看到,研发人员正将一块改良后的功能性膜放入恒温恒湿试验箱中。

李权勇表示,随着汽车光学膜市场的不断扩大,公司供货的国内外汽车企业对光学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此,该公司计划在省级研发中心基础上联合复旦大学产学研平台,投资1500万余元,共同组建省级企业研究院。

该公司的背后,是海盐制造业研发创新的澎湃动能,也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缩影。

当前,海盐正加快企业创新载体建设,分层分类引导形成梯次培育体系,深入推进复旦科技园发展研究院(海盐)科创中心等高能级科创载体建设,促进与本地制造业企业合作,提升企业科研能力。同时,以企业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不断引导平台、项目、人才等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以及成果转化能力。

截至目前,全县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2家。

(二)

企业技术中心是依托行业创新优势企业建设的技术创新平台,是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制约、提升业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对此,海盐始终秉承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抓手,大力推动企业研发与创新,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在创新发展中的平台支撑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日前,位于武原街道的浙江海利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一个好消息:企业成功入选了浙江省2023年度首批外资研发中心名单,成为全县首家外资研发中心。

外资研发中心指外商投资者设立从事自然科学及其相关科技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实验发展(包括为研发活动服务的中间试验)的机构,是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省积极对接和融入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平台。经认定的省级外资研发中心,还将在科研激励、税收支持、产学研合作、研发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等方面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我们致力于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每年在创新研发上的投入占营业额的5%以上,并且每年不断加大投入。”该公司研发总监孙殿超说。

据悉,浙江海利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于2005年纳入丹麦跨国集团丹佛斯旗下,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历经20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国内较早拥有省级变频研发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的企业。公司成立以来,已累计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7项。

作为目前国内重要的变频器生产厂家之一,其产品丹佛斯变频器居全球十大变频器品牌之一,核心产品HLP系列变频器,应用广泛,先后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并被授予“浙江省名牌产品”等荣誉,并被中国变频器行业评选为年度创新力十强。

在海盐,海利普并非孤例。近年来,海盐支持企业建强研发机构,加快提升企业研发机构能级,鼓励企业、高校联合建立创新联合体、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企业重点研究院。2024年,海盐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率预计达82.1%,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预计达69.3%。截至目前,海盐省级企业研究院达29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达84家。

(三)

制造业是立县之本、强县之基。为了让更多高精尖特企业在千行百业涌现,海盐坚持主动靠前服务、强化惠企举措,助力企业提能升级。

“我们将积极推动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攻关一批关键瓶颈技术,开展首台(套)产品研发,新增省级首台(套)2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市级首台(套)8项。”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以梯度培育机制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新增“小巨人”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家以上。

此外,海盐将推动实施省级“雄鹰行动”,在培育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百亿级龙头企业、“单项冠军”的基础上,组建一支由县级部门和镇(街道)专员组成的专业培育队伍,深度服务中小微企业,挖潜培育更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做大专精特新培育库“基数”。

企业想要在科创实力、产值产量、建设规模等领域实现量级和能级的跃升,是一个系统工程。

对此,海盐一方面将深化企业“增值服务”,建立“企业服务日”常态化走访机制,创新“政企恳谈”“企业直通服务”,实现企业问题诉求全闭环管理。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和产业全链条的共性、个性需求,充分撬动政府、社会、市场三方资源,持续迭代完善涉企服务事项清单。

另一方面,海盐将加快精准惠企,承接落实“8+4”政策体系、“民营经济32条”,打造地方支持工业企业发展“政策加油包”,实现政策兑现免申即享、预拨快享、容缺直享,力争上半年政策兑现率达100%,全年实现企业减负降本17亿元。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