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424002556045Q/2024-77638 成文日期: 2024-05-13
文件编号: 组配分类: 社会公益建设领域信息公开
发布机构: 县教育局 有效性:

聚焦新型职业农民培养 建设高素质劳动者队伍——于城成校举办水稻生产技术培训班


  • 发布时间: 2024- 05- 13 17: 31
  • 信息来源: 县教育局
  • 浏览次数:
  • 打印

近日,于城成校、于城镇农业农村与生态环境办联合举办的2024年于城镇水稻生产技术培训班举行开班典礼,来自全镇40名村级农业技术辅导员和水稻种植大户参加培训,于城镇相关领导、于城成校负责同志等出席活动。

一直以来,于城成校主动服务乡村振兴,累计开展各类新型农民培训2500多人次,为建设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做出积极贡献。于城成校被评为“省级新型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第一批嘉兴市乡村振兴培训示范点”。

一、构建“四网”组织,为农民培训保驾护航。于城成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践中,建立了全覆盖、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体系。通过建设“四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网络,即管理网络、组织网络、实施网络、师资网络,与当地政府、部门等加强协同,完善推进机制,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开放合作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发展。开展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丰富的培训服务,助力当地特色农业蓬勃发展。

二、开展“三式”培训,为农民提技精准导航。于城成校开展“三式”培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和效果。“分段式培训”提升能力,按时令、气候、品种、虫害等农业生产规律,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分段式”培训;按理论指导、考察学习、田间实训等不同学习内容实行“分段式培训”。“驿站式培训”提高效率,把培训送到家门口,让培训学员享受到完整、快捷、高效的培训。“订单式培训”激发活力,根据不同农业产业特点和需求设置培训项目和课程,量身定制培训方案,使培训更具针对性、个性化,形成以需求推动培训,以项目拉动需求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双证”融通,为农民素养启智引航。针对新型职业农民普遍文化底子薄、现代化管理知识不足的短板,于城成校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融通“学历+技能”双提升培训,探索实践“政府+开放大学+镇社区教育中心”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学历与技术的“同步提升”,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智慧与技术支撑。于城成校开展高中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与开大海盐学院合作办学“一村一名大学生”(园艺技术专业),累计培养800多人。


信息来源: 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