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刘建东 通讯员 王瑶瑾
本报讯 2024年,海盐将“提升12条道路绿波通行能力”列入县级民生实事项目,积极治理交通拥堵问题,进一步提升市民出行体验。近日,记者从海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了解到,目前,县城新桥路、枣园路的“绿波带”提升项目已提前完成,通行提效19.3%。
“绿波带”是指在城市中某些特定区域或特定道路,采用一定的交通组织方式,通过设置交通信号灯,使得车辆在规定时间内可以连续通过绿波路口,无需停车等待,以实现道路畅通的一种交通管理措施。这种措施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提高行车速度和交通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
“这段路只要保持一定的行驶速度,一路遇到的都是绿灯,感觉顺畅多了!”出租车司机任益锋表示。新桥路全长5.96公里,工作日日均车流量高达42万余辆,是海盐城区的交通“主动脉”。作为海盐主城区目前上线运行车流最密集的双向“绿波通道”,新桥路途经18个信控路口。海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民警许怡帆告诉记者,根据新桥路24小时车流量变化,交警已对该路段精细划分成7个信号控制时段,使得信号配时更加匹配交通流量变化。“考虑到在早高峰开始之前,还有家长送学生上学的需求,我们还设计了‘上学绿波’。”许怡帆说,目前,新桥路高峰绿波建议行驶速度为40公里至50公里每小时,平峰绿波建议行驶速度45公里至50公里每小时。
据了解,在早高峰时段,新桥路北向南呈现合流趋势,在盐湖路进行分流,秦山大道北向南呈现过境趋势,具有明显潮汐特性;新桥路南向北流量较为均衡,在北段进行分流,因此早高峰采用南北段均衡,中段缓进快出策略。在晚高峰时段,新桥路北向南呈现过境趋势,在南段逐步分流;南向北在北段逐步分流,因此晚高峰采用与早高峰相同策略,绿信比调整时重点解决中段积压式拥堵的快速疏散。平峰时段,新桥路北向南呈现过境趋势,逐步分流,因此平峰时段采用双向绿波流量均衡策略,绿信比调整时重点解决中段车流少停车或者不停车。
新桥路、枣园路“绿波带”完成提升后,路口过车数据较以前有所上升。以新桥路为例,原高峰方案周期为160秒,优化后的周期为150秒,在降低周期后优化高峰方案仍可以保持原先的过车数或比此前的过车数据有增加。此外,双向平均停车次数由5次减少至4次,单向平均用时由570秒左右缩短至460秒左右。即使在上下班高峰期,驾驶人以优化设计的平均速度行驶,车辆仍可以实现多个路口绿灯通行,通行体验大幅提升。
下一阶段,海盐将对环城南路、海兴路、盐北路、百尺路、滨海大道以及G525、湖盐线、武袁线、嘉盐线、嘉南线10条绿波道路开展优化提升,着力推动绿波建设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在“绿波带”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不同“绿波带”之间的外部相位差参数,在不同的时段增加“绿波带”间的关联性,编织一张区域道路的“绿波网”。
值得注意的是,“绿波带”虽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但驾驶人如果一味追求绿灯,甚至随意变更车道行驶、超速行驶、抢黄灯等,将易引发交通事故。海盐公安交警提醒广大驾驶人,在享受“绿波带”便捷出行的同时,更要注意文明出行,安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