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朱小芳
本报讯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通元镇作为海盐唯一一个农业经济开发区,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以特色城镇为纽带,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和农文旅融合“样板镇”,绘就城乡融合“共富图”。现在,通元镇已成为海盐首个嘉兴市乡村振兴示范镇、和美乡村示范片区、省级非遗主题小镇,是海盐人名副其实的乡村“后花园”。今天的“贯彻县两会和三级干部大会精神‘一把手’访谈”,县传媒中心专访通元镇党委书记徐颖璐。
通元镇雪水港村邻里中心项目于2023年3月开工建设,是海盐南部未来乡村样板带的建设内容之一。这段时间,工人们正在快马加鞭,对室外附属工程进行施工。该项目以绿色、低碳为设计理念,利用光伏面板、风能发电机等,打造海盐乡村近零碳建筑样板。目前,主体建筑已经结顶,幕墙、消防水池也已经完工,整栋建筑空间设计感爆棚,洋溢着现代化气息。
“里面将建设标准教室、多媒体教室、报告厅、餐厅以及数字展厅等。这座邻里中心建成后,不仅是雪水港村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而且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让游客能够在此沉浸式了解海盐的人文、历史、景观,提升综合研学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徐颖璐告诉记者,项目计划今年7月份建成投用。
2023年,通元镇上下一心,迎难而上,在乡村振兴方面交出了一份优质答卷。引进千万元以上农业项目5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湖山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入选创建名单,南部未来乡村样板带建设9个项目全部竣工,“闲宿雅居·和翠通元”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勇夺嘉兴市第二名。乡村建设与文旅发展相得益彰,丰义、雪水港连片创成全省首批金3A景区村庄,丰义村三次蝉联全市3A级景区村庄评价榜首,实现旅游收入2820余万元。全镇建设共富工坊16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新的一年,通元镇将紧扣“攻坚突破”主题主线,围绕县委“十大攻坚”,奋力闯、大胆创、扎实干,以“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共同富裕田园镇”为主线,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看,力争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
“我们将继续细琢未来乡村和美画卷,统筹推进南部未来乡村样板带(二期)工程,实施马鞍山农道环通等11个工程,以特色项目筑牢发展的‘硬支撑’,争取引进千万元以上农业项目3个,2亿元以上农业项目1个,持续打造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湖山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两大平台。深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挖掘矿坑资源,强化与浙江大学、浙江红船干部学院等对接,谋划乡村振兴综合研学培训基地。同时,拓宽全镇村民增收渠道,推动雪水港农产品冷藏保鲜等助农项目开工,用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机遇,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徐颖璐说。
招商引资是发展的“源头活水”。新的一年,通元镇将以钻进去的苦功,抓经济、抓发展,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6位班子领导任副组长的6大招商专班,围绕产业主攻方向,以沪、甬、温、苏等地为重点区域,开展“兵团式”招商,拿出争、抢、拼、冲的龙马精神,力争实现内资新增工业用地备案投资额5亿元,实到外资500万美元,并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以部门协同促推服务效率提升,以用心、真心、耐心来赢得客商的投资信心。一季度争取签约总投资超5亿元项目1个。
“2024年,我们将时刻用最清醒的头脑分析形势,用最犀利的眼光寻找机遇,用最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用最有力的措施克服困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力以赴招大引强,为海盐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贡献通元力量。”徐颖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