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信息
海盐教师跨越万里援疆
发布时间:2024-12-09 10 : 37

■全媒体记者 王培薇

“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这是一批批援疆教师传承下来的思考,也是他们矢志不渝的育人初心。

日前,海盐滚灯在新疆沙雅“文化走亲”、两地学子万里同课堂等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再次引起人们对沙雅的关注。多年来,海盐与沙雅两地不断加强合作,探索两地高质量发展协作之路。今年8月,又有4名海盐教师加入援疆队伍,他们远赴万里,在祖国西部边陲的沙雅等地支援当地教育。

“我给不出一个完美的答案,但我必须去做。”——沙雅县幸福小学体育专职教师朱勤峰(来自海盐县城西小学)

对于为什么加入援疆团队,海盐县城西小学朱勤峰给出的答案是“我必须去做”。“援疆早已成为我的人生目标。”朱勤峰告诉记者,自己早年因为陪伴孩子高考而放弃援疆,如今,当这个机会再次出现时,他再也不想错过。

今年8月25日凌晨,朱勤峰抵达沙雅,当地教育局领导与学校老师已等候在机场,为他献上最热烈的欢迎,热情是朱勤峰对沙雅最深刻的印象。“学校附近的农房里有电视上才能看到的新疆葡萄园。葡萄园主人是位新疆大爷,二话不说剪了两串葡萄送给我们,这里的人淳朴而真诚。”朱勤峰笑着说。

除了热情的新疆群众,沙雅县幸福小学的教学环境也令他吃惊。“我所在的幸福小学硬件设施齐全、教学环境优良,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教育援疆的成效。”朱勤峰表示,相比在海盐,由于学生基础和家长管理方式参差不齐,在沙雅担任体育教师的任务更重,不仅要承担日常的体育课程教学,还需要花更多时间与精力处理学生就读问题,因此在科研提升上的机会较为匮乏。

为了帮助沙雅体育教师突破科研难关,朱勤峰积极牵头组织沙雅与海盐城西小学体育教研组展开线上讲座,从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出发,将城西小学开展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方案系统介绍,并与沙雅教师一同观看微课,学习小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检测项目的训练方法,助推沙雅体育教师间的交流学习。

“我希望,能把自己在海盐多年积累下来的教学经验,种在新疆的学校里,生根发芽。”朱勤峰说。

为学生打开广阔的世界——沙雅县第二中学美术教师洪慧杰(来自海盐高级中学)

今年8月24日,90后援疆教师洪慧杰到达沙雅县第二中学,干燥的气候与巨大的温差,给初来乍到的洪慧杰来了个“下马威”。

“白天特别炎热干燥,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骤然降温。刚来的时候,感冒就是家常便饭。”洪慧杰告诉记者,同批的海盐援疆教师都习惯于沿海城市“温柔”的气候,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不少人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调整了两个月时间,现在大家都能很好地应对了。”洪慧杰说。

洪慧杰负责沙雅二中的美术教育,在观摩了几堂当地教师的课后,他发现,由于沙雅普通话普及较晚,很多学生因为语言关系,导致基础薄弱,教师教学进度缓慢。“沙雅的经济相对落后,孩子们虽然知识面不宽,但是却对外面的世界抱有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能为他们打开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带他们看大千世界。”为了改变现状,洪慧杰与当地教师结对帮扶,积极开展技术方面的培训。

同时,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他,不断发挥自身专业能力,创新开设了“用脚步丈量世界”的美育课程,将历史、文化、风景、美食、民俗与美术教育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当地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知识面。

谈及援疆的原因,洪慧杰告诉记者,这既是一种传承,也是一份责任。“2014年,我的师傅李伟老师来到沙雅县第二高级中学支教,那时我便对这片土地充满向往,我想走师傅走过的路,将海盐的教育理念分享出去。”洪慧杰说。

“作为海盐的一名教师,是海盐的教育培养了我。接下来,我将继续做好援疆工作,将肩上的责任承担好,我相信,在一批批援疆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沙雅的教育会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沙雅人。”洪慧杰表示。

看到差异,成为弥补短板的“驱动力”——沙雅县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王利明(来自海盐县滨海小学教育集团西塘桥小学)

初到沙雅,干燥的空气与甜蜜的瓜果是王利明对这里的第一印象。

今年8月24日,在海盐县滨海小学教育集团西塘桥小学从教30年的教师王利明,前往沙雅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我觉得援疆不仅是个人成长与丰富人生阅历的机会,更是实现教育理想的宝贵契机,让我这个老教师能在49岁的时候踏出舒适圈,挑战自我,我觉得很有意义。”王利明说。

“担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后,我多次下乡进行教育督导,发现沙雅每一所乡镇和村小学里的老师都非常虚心,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脸上甚至带着孩子渴求知识般的神情。”王利明告诉记者,几乎遇到的每一位沙雅教师都会主动向他请教有关教学过程、专业成长相关的问题,无论普通教师还是学校管理者,都希望海盐的援疆教师能给予他们帮助和扶持。

“海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而在沙雅,仍有欠缺。”王利明说。

两个月的“沙雅支教记”,王利明发现,由于沙雅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编制短缺,因此导致近几年招收了大量非师范类的教师,尤其是乡镇小学中,仍有许多教师还存在传统的教学理念,急需系统化培训。为此,王利明多次组织开展教研室督查反馈会,将自己走访所得的信息归纳汇总,也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传递给当地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传帮带、青蓝工程等活动,促进当地教师专业成长,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也是自己援疆的任务和目标。”王利明表示。

沙雅县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年降水量相对较少。沙雅总面积3.2万平方公里,拥有240万亩耕地,是新疆重要的农业区之一,享有中国塔里木胡杨、棉花、马鹿、红枣、卡拉库尔羊、红柳、罗布麻等“七大特产之乡”的美誉,素有“多彩沙雅”之称。

在嘉兴市第十一批二期的38名援疆教师名册里,除了3位在沙雅的援疆教师外,还有来自元济高级中学的教师陈敏霞,在阿克苏地区第一中学担任语文老师。

今年,嘉兴充分发挥教育援疆聚才引才功能,以“培根强基”为宗旨,坚持软硬件并举、输血与造血并重,全力打造区域性教育高地。通过实施乡镇中小学运动场沙改塑、第一中学食堂宿舍建设等项目,综合提升办学条件。同时,以“百校十万‘石榴籽’工程项目”为契机,积极发挥县域外援疆优势,推动73所中小学与嘉兴市65所学校结对。通过“名师进沙”、工作室建设等活动,组织86位专家、名师“进沙”交流13次,开展听课评课384次,培养培训本地教师2540余人次,有效提升沙雅县教育教学水平。

随着近年来嘉兴教育援疆工作的深入开展,海盐一批批具有卓越教学能力的教师被选送至沙雅县各学校支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为沙雅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沙雅也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截至目前,海盐共有27名教师先后加入援疆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