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北团村“艺术乡建”助力乡村和美


  • 发布时间: 2024- 12- 25 10: 03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撰文 吴媛媛 张剑婷 黄凌芝

近日,浙江省文联公布第二批“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名单,海盐县秦山街道北团村成功入选。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北团村持续发挥美丽乡村基础优势,以“艺术乡建”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激活乡村资源,赋能乡村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北团味”的艺术乡村振兴之路。

1735092167897.png

人才引领

谱写文艺新篇章

日前,笔者来到位于北团村的“追光逐影”摄影馆,馆内正在展陈核电主题摄影作品,吸引了不少村民和游人前来观看。

“以前吃完饭天黑了,没有地方可以去,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欣赏摄影作品,感觉艺术就在身边。”村民张俊杰说。

据了解,该摄影馆由北团村联合中国百姓摄影家协会成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倪祥科共同打造,自今年9月开馆以来,先后举办了多场主题摄影展,并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加快实现艺术融合。

“追光逐影”摄影馆是北团村文艺人才入乡的一个缩影。经文艺乡贤、文艺村长陈双虎牵线,联合嘉兴市诗词楹联协会、市作协、市美协、市摄协等的37位协会骨干,围绕“北团八景”开展文艺创作采风、研讨等活动。同时,北团村还吸引了原中国作协副主席黄亚洲等来自全国各地的25位著名诗人相聚该村,举办中国诗人清廉海盐采风活动;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博士祝秀丽一行来村开展“端午与农耕文化”田野调查……近年来,北团村吸引“文艺村长”等文艺人才扎根乡土,守住文化根脉,实现文艺赋能,做实以艺兴村新篇章。

“接下来,北团村将以艺术乡建为抓手,整合本土化艺术类项目,有效确保高校团队、艺术人才落地,文艺工作合力创造文化附加值,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乡村名片。”北团村相关工作人员说。

村博赋能

点亮文旅新业态

“海滨广斥,盐田相望。海盐是千年盐都,北团村因历史上的海盐三大盐场之首‘鲍郎盐场’而闻名。”走进北团村的盐文化馆,工作人员正在为游客讲解当地的盐业历史和盐文化传承。

近年来,秦山街道充分发挥人文基础优势,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以及村史资源等,因村制宜,不断激活乡村存量闲置资源,打造有品位、有特色、有新意的乡村博物馆。截至目前,秦山街道已落地3家乡村博物馆,北团村的盐文化馆和竹编馆已入选省级乡村博物馆。

作为承载乡村历史与文脉的乡村博物馆,是根植于乡村、留住乡村记忆、文旅融合背景下应时代而生的产物。北团村充分利用自然人文资源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特色资源,融合民俗文化、传统艺术等元素,依托乡村博物馆打造“艺术+”特色文旅项目。以文旅融合惠民乐民为驱动,深度融入艺术实景互动、打卡等元素,多次开展“盐文化节”品牌活动,结合该村红色研学精品路线吸引传统文化研学、红色研学、文化调研等团队,据统计,2023年参观团队达1.5万人次。

打造文化空间

激发乡村活力

“唱得好!”“没听够,再来一遍……”日前,北团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开展了一场文化惠民戏曲专场演出,《梁祝》《王老虎抢亲》等戏曲选段相继上演,演员的精彩演绎引来阵阵掌声。

“艺术乡建”不仅要下乡“送文化”,更要长期“种文化”。近年来,北团村发挥队伍主观能动性,结合群众文化需求,深挖特色文化内涵,持续推动创新品牌建设工作,以文化创意盘活乡村资源、以文化空间塑造“诗意空间”,以文化之光点亮乡村振兴。通过整合文化礼堂、红旗书屋等公共文化空间,将居民的学习、娱乐、社交等需求有机串联起来,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圈”。

据了解,该村定期组织村民跟着艺术家学摄影、学竹编、学舞蹈,组建了摄影队、旗袍队、盐民表演队等10支文艺队伍。2022年,深挖“盐文化+生活生产”内核,结合北团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创作的非遗节目《盐民》,荣获嘉兴市“三团三社”村级民间精品节目展演金奖。

“通过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圈’,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多样的艺术活动。调动起乡村丰富的文化艺术财富,让居民的生活幸福近在咫尺。”北团村相关工作人员说。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