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荡永庆村文化礼堂助力乡村振兴


  • 发布时间: 2024- 12- 18 10: 40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撰文 沈冰清 吴筱凡

一个个设施齐全的文化场所、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惠民演出、一群群积极活跃的文艺骨干……在海盐沈荡,文化礼堂让乡野吹起了踏歌逐梦的文化春风。

1734489217659.png

近日,2024年浙江省金牌五星级文化礼堂评审会在杭州举行。评审会上,沈荡镇永庆村文化礼堂作为嘉兴市的5家文化礼堂代表之一精彩亮相。

近年来,永庆村文化礼堂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品质,以文化基因滋养乡村土壤。2023年,该文化礼堂荣获全市唯一的浙江省特色文化礼堂称号。

建好文化阵地,暖心服务“不打烊”

在沈荡贲湖老街大草坪南侧,横港之水环绕的优美环境中,坐落一座文化地标——沈荡镇文化艺术中心,这也是永庆村文化礼堂的所在地。

2020年,沈荡镇文化艺术中心在原先8家老旧企业和老旧民居拆迁的基础上建设而成,总占地面积7300平方米,内含文化礼堂、文化展厅、图书馆、文化咖吧等功能室,配套建成大型停车场、草坪公园、贲湖老街等,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以文化礼堂为主阵地,永庆村又继续挖掘本土历史遗存和人文资源。“九老”文化驿站、朱聚生陈列馆、徐佳勤美术馆、谷仓文化产业园等文化空间如珍珠般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多元的文化链条。

周末节假日总是永庆村文化礼堂书屋管理员许芳维最忙碌的时候。“周六周日很多家长们会带着孩子来书屋做作业、看书。”许芳维告诉记者,“我们基本上每周还会推出一次少儿活动,包括读绘本、做手工等形式,每次都会有十几个小朋友来参加。”

为了让群众愿意来,永庆村推出“假期不打烊”的暖心服务,确保文化礼堂“门常开、人常在、活动常办”。据悉,永庆村文化礼堂开放以来,已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480余场次,惠及群众18万余人次。

做好文艺普及,文化传承“火不熄”

永庆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如何将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光大,一支专业的文化传承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庞卫华便是其中一员。

身兼沈荡酿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嘉兴市文化特派员数职,庞卫华的身影总是忙碌在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最前线。对于做好非遗文章,庞卫华有自己的心得。担任嘉兴市文化特派员一年以来,他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开展“访余华足迹·扬永庆非遗”文化项目,多次走进永庆村文化礼堂,利用老年学堂、同心茶馆等平台,为村民们讲述海盐的酿造历史;并邀请村民们参观沈荡酿造、亲身体验酿造技艺的魅力。

然而,庞卫华深知,传承非遗文化并非一人之力所能及。因此,他怀揣着培育一支非遗讲解员队伍的愿景,尝试从当地中小学生、寒暑假归乡的大学生、有空闲时间的永庆村民以及新居民群体中招募选拔人才,打造讲解队伍,以便更好地传播永庆村的文化精髓。

庞卫华的故事只是永庆村将丰富社会文化资源“下沉”到文化礼堂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永庆村文化礼堂积极响应群众需求,广纳贤才,聘请中国美协会员徐佳勤、市级非遗传承人汪曙青等文化名人担任驻堂讲师,定期举办水彩画艺校、民俗文化研学课堂等艺术普及活动,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场场文化盛宴,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打造文学IP新景,文旅融合“新篇章”

在永庆村文化礼堂门口的醒目位置,一幅手绘地图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地图上标注了“胜利饭店《许三观卖血记》”“千亩荡《文城》”“新丰《活着》等,展示了沈荡与著名作家余华之间深厚的文学渊源。这便是“余华文学地图”。

回溯至2022年,嘉兴市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在永庆村文化礼堂举行,仪式上发布了“余华文学地图沈荡篇”。此后永庆村文化礼堂精心打造“余华”文学基地,连续三年作为余华作品品读会、余华文学沙龙的举办地,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与读者的热情参与。

为了将余华文学IP转化为文旅产业的新引擎,持续放大其品牌效应,沈荡通过实景化落地《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胜利饭店等经典场景,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今年,永庆村以文化礼堂为核心,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村域文化地标,并创新推出了余华主题“文学游”、非遗传承“民俗游”以及谷仓文化“体验游”等文旅融合项目,深受长三角地区游客的喜爱与好评。

据永庆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村共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实现了7000余万元的营收佳绩。其中,胜利饭店月均营业额突破50万元,成为了当地文化旅游的新亮点,为永庆村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