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元严守食品安全关 撑起舌尖“保护伞” |
||
|
||
■撰文 张博 陶贞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海盐县粮食生产的核心区与生态循环农业的“领航区”,近年来,海盐县通元镇时刻聚焦食品安全问题,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今年9月,由通元镇食药安办、市场监管所、食品生产园区等共同发起的食品安全综合服务合作平台——通元食品安全联盟正式成立,联合“食小元”志愿者与实训中心平台,通元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进一步打造“全见证三部曲”的食安治理新模式,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健全监管队伍 筑牢食安“前沿哨所” “老板,灭蝇灯一定要记得开起来。”“每个月要定期检查食品日期,过期的要及时下架……”在海盐县通元镇,有一支新生的队伍——“食小元”志愿者,他们穿梭在农贸市场、餐饮商铺,检查食品生产信息,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 “目前我们‘食小元’志愿者的队伍包含了青少年学生、退伍军人、党员志愿者等50余名,已累计开展宣传教育、巡查督导等12场服务活动。”通元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食小元”志愿者队伍就像一个个前沿哨所,不仅提供了广泛的社会监督和参与力量,在加强群众自治的同时,更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饮商铺落实主体责任,从源头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 除此之外,通元镇还按照“一张网、一个平台”管理原则,积极探索县级(镇级专管员、村社区协管员、网格员)镇级(盐纠员、宣传员、监督员)“三员”治理融会贯通,积极推进“三员”一体化服务管理,通过食品安全联盟,将“三员”融合到联盟的管理中,发挥基层前沿“哨点”的监督作用,形成监管合力,全力推动食品安全工作迈入新台阶。 加强监管能力 提升食安主体意识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是食品安全治理中的关键一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加强自律,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于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确保食品安全意义重大。 今年9月,在海盐县市场监管局的指导帮扶下,通元镇食品安全实训中心正式成立,同时配套成立企业服务站,并携手政府其他职能部门、食品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形成实训中心“1+2+X”培养模式,即一个实训中心基地,两个实验室和多元化外部监管力量,共同形成符合通元实际的培养模式。 成立以来,实训中心聚焦培训主题,设立企业家课堂、两元(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课堂、员工课堂,为食品生产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进行政策解读,分享行业案例,通过“专家智库+高校联盟”的方式,建立食品安全“智库”,全面提升生产人员专业素养和企业监管能力。截至目前,已开展有梯度、多批次的食品安全轮训4场,专家座谈答疑课堂3场。 聚焦宣传教育 营造食安良好氛围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不仅需要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自律”和监管执法的“他律”,更要全面营造食品安全共治共享的社会氛围。 “临期食品能不能吃?”“如何选购速冻食品?”“怎么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在通元镇,这些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都能在“食安小课堂”上得到专业人员的答疑解惑。除此之外,通元镇还联动海盐县中医院通元分院、市场监管所、食品生产企业等食安联盟成员单位,开展便民服务日、企业开放日等多元化宣传活动,为不同群体科普食品安全知识,进一步扩大宣传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与此同时,通元镇还加强“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编织起了一张严密的宣传网络。线上利用数字化手段,创新科普模式,借助“通元社工站”社交媒体账号进行宣传,首次观看人数达647人次;线下依托“五进”模式,在社区、学校、企业、菜场、餐饮单位等累计开展宣传活动20次,受益人数达2500人次。此外,通元镇还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学校、企业等开展6场专题讲座,为师生、食品从业人员等群体讲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覆盖人群达500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