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元厚植人文底色 绘就多彩田园画卷


  • 发布时间: 2024- 11- 01 10: 57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撰稿 张博 通讯员 王燕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乡村不再仅仅是田园与庄稼的集合地,人文乡村建设正成为一抹亮眼的色彩,为乡村注入灵魂,赋予其别样的活力与魅力。

1730429778259.png

近年来,海盐县通元镇聚焦人文乡村建设,着力推动人文环境改善,积极引育共富经济,整理乡村文化,延续乡村文脉,走出了一条以人文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的强村富民发展之路。

以文化为纽带

春风化雨涵养人文乡村

丰山古道,碧水茶园,村头巷尾诉说着乡愁记忆;江南灶头画展示馆,月湖商业街,笔墨字画间勾勒出传统与现代的艺术交融;矿坑月湖,草坪集市,动静结合彰显出独特的人文气质……在通元镇丰义村,历史积淀和自然禀赋厚重,文化血脉成为推动人文乡村建设的桥梁和纽带。

近年来,丰义村以“艺术村落”创建为指引,在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引入木心居高端民宿、归巢咖啡屋等文化产业项目,打造海盐县首个田园康养社区;结合“丰山八景”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在文化特派员张伟东的助力下积极打造音乐村落特色品牌,举办多场音乐主题活动;建成省级非遗项目江南灶头画展示馆,传承非遗手工技艺;推进“上山下”茶文化园、构想几何茶文化空间建设和运营……一批批乡村特色文化标志性项目正在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不断提升乡村人文感染力。

“以文化人”是创建人文乡村的重要途径。“要让来丰义的人有归属感、认同感,让在丰义的人有幸福感、安全感,让离开丰义的人有获得感、怀念感。”通元镇丰义村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

今年以来,丰义村持续围绕南部未来乡村样板带建设、木心居二期建设工程等重点项目新增投资3650万元,吸引多家文化主体入驻,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150余个,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背包客、青创客成为老村的新村民,文化产业从业人数占比达12%。据统计,2023年丰义村旅游收入达2800余万元,村人均文化产业收入提升至1万元,文化产业收入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17%,一幅人文荟萃、和谐富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以阵地为轴

凝聚乡村人文力量

纵览乡村发展,体味人文乡村。乡村文化阵地是连接千家万户的纽带,“人文阵地”的打造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快点快点,村里老年大学的名额就要满了!”“赶紧给我家老人也报个名!”……在通元镇雪水港村,村民们的茶余饭后总会出现这样的对话,他们口中的“老年大学”也成为窥见雪水港村打造人文乡村的窗口之一。

作为典型的老年人口居多的乡村。近年来,雪水港村积极将人文精神、人本关怀注入具象可见的公共空间,依托村文化礼堂阵地推出“老年学堂”,让老年人实现“在家门口上大学”,让“文化养老”更深层次惠及农村老年群体。据统计,自建成以来,雪水港村文化礼堂每年累计开展“我们的节日”“春泥计划”“我们的村晚”等文化惠民活动70余场,覆盖全村2000余人。与此同时,依托村内多元化文化阵地,推出“丰山溢水”党建精品八课,对外提供研学、观光、野趣等多元农耕体验与文化传播,累计接待游客已超1万人次。

人文乡村,少不了文,更需要聚焦到人。近年来,雪水港村时刻谨记“三个示范”嘱托,定期开展民生议事会、道德评议等活动,解决村民关心关注的问题20余个,建设了一批由多方主体参与共建的“文化阵地”,其中雪水港农村家宴中心、邻里中心获评全省首批共富基本单元“一老一小”场景。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