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街道创新评议机制让民生实事更“实”


  • 发布时间: 2024- 10- 31 11: 07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全媒体记者 赵雅芝   通讯员 陈瑞 崔洪洁

本报讯 今年以来,海盐望海街道聚焦民生实事项目“后半篇文章”,多载体创新评议机制,扎实推进“民生实事进村入社”,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让民生实事更“实”。近日,该街道在全市民生实事季度推进会上,就“民生实事进村入社”宣传推广作经验交流。

每天上午10点多,望海街道北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为老服务助餐点总是坐满了老年居民。等送餐车到达后,大家有序排队,领取属于自己的那份盒饭。90岁的张正观,自这个助餐点推出以来,一直在此订餐。“3元钱就能吃一顿,有一荤两素,对老年人很友好。”张正观赞许道。

老年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食”事。“送餐车到了后,会由社工进行分餐,居民就地用餐或自取回家用餐。针对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会有社工专门送餐上门,现在每天用餐超80份。”望海街道北荡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高志平介绍,作为市级民生实事项目,北荡社区的为老服务助餐点采用机构配送餐的模式,每餐由县级补贴4元、街道补贴4元,个人支付3元,为老年人提供一荤两素的统一配送助餐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热乎饭”。

打造村(社区)为老服务助餐点,不仅解决了辖区内独居、空巢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吃饭难题,保障了他们的营养健康,更为他们提供了交流互动、反馈需求的平台。自该项工作推进以来,望海街道人大工委点位联络员也通过“点对点”调研走访,了解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短板及老年群体更多民生需求。

“大伯,饭够不够吃?”“婆婆,菜品怎么样?”“老年人平时来吃饭还会反映什么需要?”近日,在北荡社区为老服务助餐点,望海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范春芳仔细询问现场老年人和助餐点工作人员关于老年人的民生需求。“通过面对面沟通,个别老年人反映他们牙口不好、有基础疾病,希望米饭软一点、菜品更个性化一点。”范春芳将“点对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在册。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作为议事员,在“民生实事大家谈”民主评议活动上,范春芳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逐一反馈给参会代表,并广泛收集意见看法,整合方案形成对策交办相关部门,以此补齐民生实事推进短板,优化民生服务。“在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过程及收尾阶段,都会组织各种形式的评议工作,并将评议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让民生实事项目能够真正符合老百姓的需求。”望海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陈云松说。

针对街道正在推进的112项民生实事,望海街道人大工委还依托“幸福茶馆”“涛涛家常”“六点半茶铺”等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室(点),围绕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成效及未来规划,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共收集到场地开放时间延长、项目实施期间周边安全防护待加强等意见建议37条,对近百名群众提出的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不足进行了优化提升。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