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信息
海盐田间“冰箱”助农户创收致富
发布时间:2024-10-22 11 : 31

■全媒体记者 朱小芳   通讯员 张婷

本报讯 去年,海盐启动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冷链物流设施水平提升项目。该项目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为主体建设20处冷库,提升农产品仓储保鲜能力,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近日,记者从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18处田间“冰箱”已经建成,项目完成率达90%。

近日,记者来到于城镇阳阳家庭农场,看到8个冷库已经建成投用,容量2540立方米,存放了8万箱阳光玫瑰葡萄,共计60多万斤。“9月以来,阳光玫瑰葡萄价格低迷,我们收购了附近农户的优质葡萄,一方面解决种植户销售问题,另一方面也能让葡萄延期错峰销售。”农场负责人陈李萍表示,阳光玫瑰本身具有较长的天然保质期,如果存放在冷库中,至少可以存储到明年元旦。

阳阳家庭农场的冷库正是海盐建设的20处田间“冰箱”之一,配套购置的制冷设备、气调设备等共计投资超258万元,其中,政府补助50%。

“以往,我们收购的葡萄都放在外地租赁的小冷库内,正好有政府扶持项目,因此我们下定决心自己建设冷库,还购置了气调设备,进一步提升冷藏锁鲜能力。”陈李萍表示。

据了解,气调设备可以调节冷库的气体成分,一方面抽取氧气,减少细菌和病菌的滋生,另一方面添加二氧化碳,让葡萄能够保持良好的呼吸,从而让葡萄的保鲜时间能够更长。“一般的冷库,葡萄能保鲜2个月,但气调冷库至少能放3个月,从而可延长至元旦前后上市。”陈李萍说。

陈李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60万斤葡萄储存量测算,三个月后错峰销售,刨去电费、人工等成本,预计可增收超100万元。

去年,海盐将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改善冷链物流设施条件列入年度重点工作,通过省专项计划资金,成功将《武原良丰农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项目》等20个项目列为当年度的冷链物流设施水平提升项目,总投资380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900万元,建设主体自身承担1900万元,总计建设冷库2.93万立方米。

这些新增的冷库可为葡萄、桃子、柑橘、梨等本地主要果蔬提供冷藏服务,与原有的田间冷链仓储物流设施、村级农产品仓储设施融通互补,实现全域覆盖。“海盐水果种植面积3.2万亩,其中,葡萄占比63%,每到上市期就容易碰到扎堆上市、销售掉价的问题,加上水果保存不易的特性,增设产地冷库很有必要。”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海盐还积极开设或承办产地冷链物流建设和运营培训班,邀请大学教授、优秀农业主体前来讲课,介绍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要点、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经验等,提升广大主体的使用能力。

预计到2024年底,20个产地冷藏保鲜项目将全部完工。届时,全县农产品冷库库容达10万立方米以上,果蔬产地低温处理率可达40%以上,贮藏期平均延长40天以上,产后损失率平均降低超15%,预计将为海盐农户增收1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