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朱洁 顾爱祥 张旭洋
为深入贯彻落实嘉兴市委、市政府关于智造创新强市建设和省市场监管局助企惠民“十件实事”的决策部署,海盐县市场监管局以扎实有效的举措,持续深化“品质强企”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夯实质量基石、加速认证步伐以及精准政策扶持,有效激活“浙江制造”品牌的内在动力,显著扩大品牌供给规模,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今年以来,新增1项“浙江制造”标准立项,7项“浙江制造”标准在研项目已全部完成专家审评。
日前,浙江友邦集成吊顶股份有限公司再获29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这是继该公司成功获得全省首张集成家居行业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后,取得的新成绩。截至目前,该企业累计获证数量位居全省集成家居行业之首。这也标志着海盐在深化“品质强企”战略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显著标志。
标准引领“浙江制造”品牌创新
今年以来,县市场监管局通过走访,建立“浙江制造”标准企业培育库,聚焦制造业发展重点和“浙江制造”标准指南,结合各镇(街道)推荐名单,深入调研,进一步了解企业的优势产品线、高效管理模式,以及其在行业内的独特竞争力。在此基础上,不断挖掘行业内“单打冠军”型企业以及中小企业中的“隐形冠军”。“它们不仅在各自领域内拥有卓越表现,更在创新能力、质量效益及标准化实践上,展现出非凡实力。”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陈伟峰说。
为持续壮大“浙江制造”品牌阵容,今年,县市场监管局组织遴选了一批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标准化能力突出的优势企业,滚动开展培育行动,推动企业将核心专利技术转化为先进标准,以标准话语权占领市场制高点。
2024年,海盐新增“浙江制造”标准培育企业10家。截至目前,全县已有33家企业主导制定“浙江制造”标准36项,11家企业参与制定“浙江制造”标准15项。
质量支撑“浙江制造”品牌提升
近年来,县市场监管局以各级政府质量奖创建为载体,大力推动企业导入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全面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断夯实“浙江制造”质量基础。
为进一步优化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县市场监管局专门举办2024年度政府质量奖培育企业专题培训会。此次培训,特邀政府质量奖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卓越绩效管理”为核心议题,为全县39家企业52位质量管理人员进行专题讲授。
同时,海盐积极响应质量强国战略,全面加速推进首席质量官制度落地生效,成功举办首席质量官专项培训,通过精细化人才培养策略,有效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截至目前,新增企业首席质量官34名,实现各级政府质量奖获得企业首席质量官聘任率和培训覆盖率双百目标,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制度引领与人才驱动的双重作用下,海盐质量工作成果显著。截至目前,已有2家企业获评“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9家企业荣获“嘉兴市市长质量奖”(含提名奖、创新奖),更有38家企业获得“海盐县政府质量奖”(含提名奖),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激发了全县企业追求质量卓越、实现品牌升级的热情与活力。
认证促进“浙江制造”品牌供给
一直以来,县市场监管局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入企帮扶等方式,深入推进小微企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共开展入企帮扶12次,新增导入质量管理体系企业141家,有效解决企业实验室环境设施、硬件配置不足等问题。
同时,县市场监管局扎实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线上、线下为企业提供品牌建设、质量提升、认证认可等技术服务,助力攻克一批制约品牌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
县市场监管局还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集成家居、环保新材料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对接认证联盟或机构,邀请专家来企业现场答疑解惑,指导帮扶企业依据“浙江制造”认证标准或技术规范,开展对标达标。比对“浙江制造”评价规范通用要求和管理要求,指导企业查找差距、拟定措施、持续改进。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有50家企业获得76张“浙江制造”认证证书。
政策扶持“浙江制造”品牌发展
为加速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海盐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对获得“浙江制造”认证的产品,在政府采购、政府性投资、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中,享有同等条件下的优先采购权。
同时,为进一步支持“浙江制造”品牌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意见》提出了针对境外商标注册、广告推广、展览参与及境外机构设立等项目的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海外拓展的成本与风险,为品牌国际化之路保驾护航。
此外,海盐将“浙江制造”品牌创建列入《海盐县支持工业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对主导制定“浙江制造”标准的单位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参与单位按20%进行奖励;对通过“浙江制造”品牌认证的企业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今年以来,已拨付“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奖励3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