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三扶模式”靶向施策助推就业困难人员帮扶质效双赢


  • 发布时间:2023-09-11 17:07
  • 信息来源:县人力社保局
  • 浏览次数:
  • 打印

海盐县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综合竞争力弱等就业难点,通过精准化排摸需求、个性化援助就业、多元化技能培训,打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组合拳,助推就业帮扶工作质效双赢。截至目前,该县累计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等服务15770人次,实现重点群体帮扶就业7409人次,其中帮扶就业困难人员1109人、帮扶率达99.37%,失业人员动态跟踪服务实现全覆盖,“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一是开展“起底式”排查,摸清实情精准“扶需”。依托“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应用场景,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居住地、就失业状态“上云建档”,由基层人力社保协理员“一对一”定期跟进电话联系、上门走访和下派帮扶,靶向对摸清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意愿、岗位倾向、期望薪酬等要求,力促人岗精准匹配。截至目前,该县已开展网格走访1659人次,县域9个(镇)街的帮扶率均在97%以上,其中最高乡镇达99.85%。以海盐新居民库、外来务工人员参保库等大数据为基础,绘制在盐外来务工人员分布图谱,联动民政、残联等相关平台数据,采取系统匹配、村级调查、镇街复核等方式确认,以年龄、文化、从业、技能等关键要素进行精准画像,构建分层分类的就业困难人员档案信息库,优先推荐低门槛、有保障的爱心岗位,实施个性化帮扶和跟踪帮扶,目前已累计排摸就业困难人员3700余人。

二是实施“就近式”招聘,压茬推进全力“扶业”。鼓励9个镇街定制“一类一策”差异化公益性岗位开发方案,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就地就近安置就业,如该县针对身患残疾、大龄无业的困难群众,以新农村建设、房屋征迁为契机,开发农村保洁、垃圾清运、社区管理等公益性岗位,目前全县已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102个,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73人,配套发放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保补贴152.46万、岗位补贴326.23万。县域9个镇街同步推进实体化零工市场建设,个性化推出工作地点近、工作时间灵活、技能水平要求低、年龄限制少的非全日制就业岗位,为被征地农民、低保低边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拓宽求职渠道,目前线下2个镇街的实体化零工市场已建成启用,年末将实现全域覆盖;线上“海盐零工”小程序已有851名就业困难人员注册使用。

三是实施“菜单式”培训,加足马力高效“扶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不同就业困难群体需求,推出定制化、多元化的培训活动,分门别类提升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兴趣浓厚、意愿强烈的家政服务培训需求,开设面点、中式烹调、老年人和婴幼儿护理、园艺技术等各类培训班18期,今年已覆盖1000余人,超六成通过考试获得了技能等级证书。为超龄再就业群体、大龄无技能等就业困难群体,定向开设长护险护理服务培训,结合时下养老服务、康养产业发展趋势,提供涉及护理全过程的27项培训项目,变“输血”为“造血”,实现从培训到就业的无缝衔接,目前460名居家护理员实现再就业。


信息来源: 县人力社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