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镇(街)动态
武原街道光明社区:荒地变菜园 共富新“钱”景
发布时间:2023-08-15 08 : 28

■撰文 安玉 蒋晓芳 陈菁倩

海盐县武原街道硖盐路以北、光明社区荷花苑以南,有一块8.7亩的闲置土地。自今年7月以来,闲置土地在慢慢变样,杂草渐渐消失,地面越来越平整,周围还安装了篱笆围栏。从高空俯瞰,曾经的抛荒地已被整整齐齐地用石子分割成20多个区块,充满生机。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这块地马上要大变样了,大家都非常期待”“荒地要变菜园了,听说以后啊,它会给我们老百姓带来收益”……武原街道光明社区的居民们纷纷说道。

依托“强社公司” 荒地焕发生机

居民们口中的这块地,现如今有着一个十分形象的名字——“和合菜园”。武原街道光明社区第一书记陆俊飞介绍,和合菜园描绘的是“未来已来、和合光明、奋楫现代化”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如今的光明社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未来社区建设。从社区书记到普通居民,人人都在为未来社区建设出点子、出思路、想办法。作为武原街道最西边的社区,光明社区的荒地和已征未用土地较多,如何让这些闲散用地焕发生机、实现价值,光明社区一直在积极寻找对策。

今年4月,海盐第一家社区经济组织——“强社公司”嘉兴欣星市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在武原街道光明社区成立。“强社公司”的成立,改变了以往社区运营依赖政府投入等状况,实现了社区资产盘活、创新服务、合作运营的经营模式。

今年7月,光明社区强社公司与嘉兴山海湖农业有限公司就“和合菜园”项目正式签约。作为共享农业、共富工坊、爱心志愿的紧密共同体,“和合菜园”未来将依托“党建引领+统战合力+自愿参与+志愿帮扶+统一规范运营”的模式,由社区提供用地,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提供就业、统一种植管理、统一收购结算,将菜园子与未来社区建设有机融合。

依托“强社公司”,光明社区闲置多年的荒地也终于有了华丽转身的机会。这也成了光明社区盘活闲置土地,实现居民增收致富的一次有益探索。

产业融合 走出发展新路子

“光靠种菜、卖菜,收益还是很有限的。要想收入稳增,让菜园项目持续发展,创造深度价值,我们必须要走产业融合的路子。”陆俊飞说,光明社区将目光放到了社会资本上,通过引进社会资本,让菜园项目真正落地。

“和合菜园”项目正式签约以来,已招募多家爱心企业出资认领菜园区块。“和合菜园”有20多个区块,每个区块一年6000元的承包费用,涵盖了前期蔬菜种子、化肥、人员工资等。同时,168创业园直播电商平台下的嘉兴山海湖农业有限公司提供运营服务,通过建设未来社区共富共享社群系统平台,实现灵活就业岗位发布、共富爱心直播售卖、菜园区块认领代种、研学交流预约、农技培训等。

“现在,整个项目通过强社公司、爱心企业、168创业园‘同心汇’三方协作、强强联合,实现‘和合菜园’共富项目融合发展。”陆俊飞说。

此外,光明社区已上线全县首个“智慧和合爱心菜园”微信平台,建立“运营平台+强社公司+居民”的利益联结分配机制,助力推动资源量化变现,通过手机实现云上选地、选菜、管理、监控等,推动传统种植销售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转型。收获的部分蔬菜将由共富直播间进行直播售卖,经营利润中的一部分用于运营支出,另一部分将反哺社区公益,捐赠给困难群众和老年食堂,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获得感,扩大受惠面,推进共同富裕,真正实现“资源从居民手中来、效益回到居民手中去”。

紧扣致富主线 实现农民再就业

“我家就在隔壁这幢,以前这块地是荒地,现在弄共享菜园,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再就业,从没想过改变会这么大。”光明社区居民沈刘珍感慨道。

光明社区常住人口7288人,大部分是金星村、华星村等搬迁、拆迁安置人员,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数的20%。大部分老年人搬迁到新的居住地后,还是放不下曾经的劳作习惯,在房前屋后利用闲置空间种植蔬菜,并拿到路边贩卖。而这样的行为,其实存在不少弊端。“在房前屋后种菜,对社区的环境面貌有影响。同时,老人去路边贩卖也增加了老人的安全隐患和城市管理问题。”武原街道光明社区主任助理田小龙说。

为了让老年人闲时有事做,并有一定的收入,“和合菜园”项目专门面向本社区招聘50岁以上有农耕经验的居民,让他们在菜园内从事拔草、挖土、堆肥、浇水、种植、收割等工种。“现在已有20多位居民来报名了,居民们说,能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挣些零用钱,非常知足。”嘉兴市山海农业有限公司“和合菜园”项目负责人金凤说。

接下来,武原街道光明社区将把“和合菜园”作为共富支点,持续挖掘社区资源,努力实现“和合共富”良性循环效应。后期,光明社区还将整合其他闲置用地,陆续开辟家庭版共享菜园,计划每户家庭认领30-50平方米的菜地,由社区居民代为耕种,收获季认领家庭前来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