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424329933965L/2023-75108 成文日期: 2023-07-03
文件编号: 组配分类: 建议提案
发布机构: 海盐县卫生健康局 有效性:

海盐县卫生健康局关于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30号提案的答复函


  • 发布时间:2023-07-03 11:34
  • 信息来源:县卫生健康局
  • 浏览次数:
  • 打印

汪晓华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关注民众心理健康,建立健全我县社会心理服务疏导的建议”(2023-130)的提案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心理行为异常及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增多且年轻化趋势明显,这些问题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县也是如此。2019年,嘉兴市入选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海盐同步开展,成立了“海盐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政法的县委副书记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等16个部门、团体和9个镇(街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健康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县委政法委、县卫生健康局分管负责人兼任,后两度扩充,现有成员单位32家。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通过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培育壮大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打造信息化心理服务平台、加大心理健康科普宣传等措施建立健全民众心理疏导路径,提升民众心理健康素养。通过多渠道开展心理服务提升民众对社会心理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一是搭建心理服务平台。2018年,依托各级综治中心建立县-镇-村三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2019年起建成率100%,信访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教育局、卫健局等机关、学校及部分规上企业建立了行业特色的心理咨询室,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二级以上医院均开设心理门诊,其中县康宁医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心理门诊为“嘉兴市规范化心理门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神科门诊全覆盖。二是畅通心理援助渠道。县卫健局负责开通2条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1条设在县社会心理服务中心,1条设在县康宁医院),教育局设立1条未成年人及家庭教育热线,团县委设立1条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热线;“健心客厅”覆盖每个镇(街道)。

(二)培育壮大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一是组建队伍。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社心办)统筹全县资源组建了心理咨询师队伍、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从事社会心理服务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从事社会心理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其中心理咨询师和社工均达到每 10 万人口35人(不包括心理顾问),分级分层对各支队伍开展培训。二是培育队伍。举办“海盐县基层干部心理服务能力训练营”1期、“海盐县心理顾问工作坊”4期,新1期工作坊将于今年6月举办。同时积极组织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

(三)多维信息化心理服务平台。一是建设1个海盐县心理服务云平台。在浙里办“健康海盐”板块上架,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量表自测、心理咨询师预约咨询等服务;二是借力省市心理服务信息化平台。省有“浙里心晴”数字化心理服务平台、市有“嘉心在线”心理服务平台,均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心理量表自测和心理咨询师预约咨询服务等。

(四)多形式开展科普宣传。一是常态化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在做好常态化宣传的同时,5月份开展“全民健心·幸福海盐 科普宣传月”活动。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和各家健心客厅全天候向市民开放并开展心理轻服务体验活动,以多渠道、集中宣传的形式,强化居民的心理健康意识。二是拓宽宣传途径。在传统的宣传栏、讲座、义诊、广场宣传的基础上,开拓线上咨询、新媒体宣传、公益广告等新的宣传途径,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公众日常生活。三是创新宣传形式。积极推广应用“嘉心在线”,在爱海盐新闻客户端上线“嘉心在线”应用;县卫健局拍摄“海盐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宣传片”、“预防老年痴呆宣传片”、“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宣传片,有关领导和心理咨询师以访谈的形式在本地大众媒体向广大居民呼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倡导民众关注心理健康,做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县卫健局联合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举办“海盐县青少年心理健康漫画大赛”并结集出版,优秀作品在张乐平纪念馆展览,倡导全社会关心孩子、读懂孩子。四是服务群体广覆盖。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在新冠肺炎集中隔离点张贴“嘉心在线”二维码,印发《嘉心在线》、《海盐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干预宣传册》、《入境人员心理保健要点》等心理健康宣传折页,帮助隔离人员更快更好适应隔离环境。对新冠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开展慰问、心理健康讲座、发放心理健康宣传折页、传授和引导自我释压方法等。2022年,各成员单位共开展科普宣传活动590余场,公益讲座110余场。

(五)多渠道开展心理服务。一是新媒体线上服务。充分利用“微嘉园”这个嘉兴市民的“新家园”听民声解民忧,49名心理顾问入驻“嘉心在线”心理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400余人次的咨询服务;发挥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功能,接听群众心理问题咨询,解答心理困惑,2020年7月1日开通86865050心理热线以来,接听居民来电500余人次。县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设在县教育局)自2014年成立以来,共接听学生和家长热线电话900余人次,提供心理面询服务500余人次,答复心理邮箱100余人次。二是调解队伍面对面服务。充分发挥“双社双百”“青和力”“盐姐姐”等力量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婚姻家庭纠纷调解、邻里纠纷调解等工作,2022年,“盐姐姐”成功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313起。三是精卫小组协同服务。各镇(街道)均成立了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和关爱帮扶小组,多渠道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发现、登记报告、随访管理、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心理支持和疏导等服务,做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管尽管”。2022年,卫健局申请的“为全县服药依从性差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提供长效针剂”、“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提供基础药物”、“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放监护补助和看护补贴”入选海盐县民生实事项目,惠及2400余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监护人。四是“三位一体”心育服务。全县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成率100%,省级心理健康标准化学校全覆盖,省级示范点学校14所,一级心理辅导站4所,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配备率100%。发挥好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心理名师工作室、心理健康教研组“三位一体”的心育指导模式,持续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护航组团服务行动。采取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开设好家长学校,优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开展“科学家教城乡行”行动,指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关系,对孩子有适度的期望,用发展的视角来审视和引导孩子,注重发挥家长监护主体的作用,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父母主题沙龙等各种形式的家校共育活动,切实加强家校有效沟通,共同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五是重点人群重点服务。团县委、县妇联、县残联、县民政局、县卫健局等结合日常工作,常态化对空巢、丧偶、失独、留守老年人、困境儿童、孤儿、残疾人及其家属等重点人群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及日常关爱服务,2022年心理健康服务覆盖率88%以上。对新冠肺炎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传授自我释压方法,对隔离人员开展知识宣传和心理疏导。每个新冠肺炎集中隔离点对应安排1名精神科医生兼心理咨询师,需要时及时联系及时疏导干预。开展老年痴呆筛查4000余人。六是普通人群普惠服务。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体检、团辅活动等形式,开展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对有需求人员提供个性化心理服务。七是特殊群体加强服务。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对被监管人员、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健康筛查,筛查率100%,对有心理问题的人员干预率100%,设立社区矫正教育基地,通过向专业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辅导、服务测评、行为修正以及访谈咨询等相关服务,为社区矫正对象的认知指引、家庭关系改善、以及社会适应力提升等方面提供优质科学高效的教育帮扶服务,促其早日回归社会。

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困难,如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招引困难专业人才少,我县康宁医院有专职精神科医生外,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均无专职心理医生,心理门诊都需要康宁医院提供人员支持;心理应激救援能力不足、民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甚至受传统观念影响,歧视和回避心理服务导致工作开展难、资金不足等等。

针对您的建议,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县社心办统筹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职责,加强心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心理健康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快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推动信息化平台的使用,推动开展心理健康体检,逐步扩大心理健康体检覆盖面,通过“线上+线下”的心理援助模式,引导民众关注心理健康,做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同时也期待国家尽早出台心理咨询行业规范和心理咨询行业人员标准,调动更多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

感谢您对我县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重视,如对以上答复有疑问或有新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海盐县卫生健康局

2023年6月6日

(联系人:楼银伟, 联系电话: 86865161)


信息来源: 县卫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