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姚雨婷
本报讯 近年来,海盐聚焦困境儿童保障,建立“一个不漏”的兜底保障、“一孩一策”的个性关爱、“一路呵护”的长效赋能工作机制,打造主动发现、精准帮扶、助推成长的困境儿童保障服务格局。2022年至今,累计完成困境儿童救助6597人次,发放救助资金超534万元。
日前,海盐沈荡镇困境儿童小霄(化名)的监护人来到海盐农商行沈荡支行,领取了新下发的2226元基本生活费。其告诉记者,之前并不了解这项政策,也没想过能享受到这项帮助,直到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主动告知。“针对困境儿童对救助政策不了解、也不懂如何申请救助的问题,我们主动把政策和服务送上门。”县民政局局长梅春说。
打通困境儿童获取帮扶资源“最后一公里”
困境儿童往往因自身能力等原因找不到救助途径、不懂如何申请救助。为此,去年以来,海盐建立了困境儿童月排查、季督查机制,以村(社区)为单位,每月开展走访排查,全面摸清辖区内困境儿童底数,对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已退出保障范围的困境儿童开展“回头看”,确保“应保尽保、一个不漏”,打通困境儿童获取帮扶资源的“最后一公里”。
小哲(化名)患有精神、智力多重残疾,父母离异,爷爷身患绝症,父亲患有乙肝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去年,海盐对低保家庭复核时发现,小哲家因有一辆私家车不再符合低保家庭条件。因此,小哲被取消困境儿童资格。今年4月,嘉兴市社会救助政策得到更新调整,当地民政干部主动介入,第一时间帮助小哲家办理了低保申请。6月,小哲重新被认定为困境儿童享受政策补助。
目前,全县共有130名儿童主任(督导员),通过充分发挥基层“雷达”作用,线上线下及时掌握辖区内困境儿童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将“依法申请救助”转变为“主动发现救助”。2022年11月至今,已主动发现困境儿童37人。
依托大数据平台精准救助
近年来,海盐以“浙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应用”试点场景建设为突破口,创新构建智慧护苗“一键直达”的“盐邑护童”大数据平台,对困难群体,特别是困境儿童进行精准识别。
据悉,“盐邑护童”汇聚了民政等15个部门单位,形成涵盖困境儿童基本信息、困境类型、监护情况、享受保障情况、关爱帮扶情况、回馈社会情况等困境儿童专属“守护码”和关爱清单。
“打开‘盐邑护童’,借助线索报告、需求驿站、联合帮扶等模块,可实现困境儿童需求多途径上报,多渠道感知,及时解决困境儿童帮扶诉求发现难、报告难、干预难、联动难、监督难问题,为精准发现和差异化服务提质赋能,打造‘一站式’‘闭环式’保护。”县民政局社会救助科工作人员说。据悉,该应用自去年9月上线以来,已新增困境儿童49人、调整保障类别16人。
“陪伴式、长效式、全程式”分级帮扶呵护成长
“以往的救助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托底保障为主,现在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物质救助,而是向陪伴式、长效式、全程式的救助转变。”梅春说。
前期,海盐出台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意见,明确困境儿童分类,落实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住房、就业等分类保障政策,完善控辍保学、困难学生资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保障制度,同时建立基本生活费自然增长机制,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逐年升级。目前,海盐福利机构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等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分别为每人每月2782元、2226元,为嘉兴地区最高标准。
与此同时,海盐还运用“慈善+社工”公益联动模式,以“合同+保护价”形式与困境儿童家庭签订农产品收购合同,免费为其购买农业订单保险,同时配套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供应和技术指导,累计精准帮扶1122户次,帮扶收益超334万元。
为满足困境儿童的个性化需求,近年来,海盐还先后打造了“杜鹃姐姐工作室”“三毛学法”“护苗行动”等一系列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品牌。如困境儿童“护苗行动”,累计投入175.58万元,为380余名困境儿童提供个案服务、资源链接、心理疏导等,帮助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营造全社会关心呵护困境儿童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