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化”助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 |
||
|
||
近年来,我县牢牢把握转型升级工作主线,坚持实施平台化、产业化、现代化、特色化四化发展,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平台化发展,筑牢发展之基。围绕县域“2+X”整体布局,做好顶层设计,突出自身优势,全力打造新老产业融合、大小企业协同的高能级产业发展新平台。充分发挥县经济开发区、百步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重要引擎作用,不断吸纳大项目、高端人才等重要资源流入海盐。加快建设小微企业园,将小微企业园建设作为引导企业集聚、促进规范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数字化小微园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管理水平。 二是产业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围绕高端紧固件、智能集成家居、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等六大产业链,全面梳理大企业清单,实施“一批头部企业、一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一个研究院、一个产业基金、一个服务团队、一个产业集聚区”六方联动招引模式补链强链,全方位推进产业链提升。已招引美国AP、冠宇锂电池等新兴高端产业项目。 三是现代化发展,提升管理模式。对标省“未来工厂”建设标准,形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评价提升机制,建立以山鹰纸业、欣兴工具、联翔家居、金元亚麻等一批优势主导产业企业为领军的第一培育梯队,培育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领先、应用效果显著的“未来工厂”后备企业,形成具有海盐特色的智能制造协同发展体系。截至目前,已创建“未来工厂”培育和试点企业3家,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4家。 四是特色化发展,注重企业培育。深入实施专精特新精细化培育行动,对列入培育库的企业量身定制开展培育诊断,找准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建立问题和帮扶清单。建立市、省和国家三级培育企业梯度升级链,形成龙头引领、中坚强大、活力充沛的“雁阵式”企业梯队。目前,库内已有各类培育企业100余家。2022年,新增国家重点扶持“小巨人”3家(嘉兴市仅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8家,培育数量继续保持嘉兴市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