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深耕“智造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时间:2023-03-01 15:13
  • 信息来源:县经信局
  • 浏览次数:
  • 打印

近年来,海盐县始终将“智造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之处,通过不断加强企业科研能力水平,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实现转型升级,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据2022年10月省统计局与省科学技术厅发布的浙江省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该县创新指数达192.7,位列全省第11位,稳居全省第一梯队;2022年,该县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15.1%,位居全市第二。

一、紧盯三个强化,筑牢智造发展之基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解决后顾之忧。持续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给予企业研发经费财政补助,近三年累计补助企业各类奖励达5260余万元。同时强化科技金融支持力度,推进本地企业库建设,入库企业可享受额度在500万元以内的信用贷款。2022年,累计发放科技贷款1.70亿元,惠及企业101家次。

二是强化人才引育,激活科创源泉。紧盯高素质人才引进,出台“人才房票”,政策享受门槛全市最低、惠及技能人才全市特有,第一批“房票”惠及142名硕博人才,兑付资金381.2万元。同时注重本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办总裁研修班、新生代企业家培训班、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提升班、工业大讲坛等系列活动,增强企业家经营和科研能力。2022年累计组织各类培训班30余次,参加培训人员5340余人次。

三是强化平台建设,厚植发展土壤。围绕县域“2+X”整体布局,突出创新驱动,全力打造新老产业融合、大小企业协同的高能级产业发展新平台。一方面,充分发挥县经济开发区、百步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重要引擎作用,不断招引“智造”大企业落地海盐;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小微企业园,将小微企业园建设作为引导制造业企业向“智造”发展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已建成小微企业园30个,建成面积229万平方米,入驻企业600余家。

二、落实三个加快,插上创新驱动之翼

一是加快建设智能化“未来工厂”。围绕“工业智能化、智能产业化”的核心思路,对标省“未来工厂”建设标准,形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提升机制,建立以山鹰纸业、欣兴工具、联翔家居、金元亚麻等一批优势主导产业企业为领军的第一培育梯队,加快推进其“未来工厂”建设,形成具有海盐特色的智能制造协同发展体系。截至目前,已创建“未来工厂”培育和试点企业3家,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4家。

二是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依托技术转移工作站、科技大市场、科技中介等机构,引导县内制造业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邀请院校科研团队开展技术攻坚、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如,该县的浙江华帅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等合作,研制的“中微子探测器有机玻璃保护罩”,在“卡脖子”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国之重器”的保护罩。

三是加快构建高能级科创载体。持续推进浙江清华长三角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南北湖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复旦科技园发展研究院(海盐)科创中心三家高能级科创载体建设,并依托三大科研载体,加强与本地制造业企业合作,提升企业科研能力。截至目前,浙江清华长三角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已立项科研项目3项,授权专利4项,新申请专利3项;南北湖研究院已申请发明专利4项,发布数据库标准1项;复旦科技园通过云路演方式引进项目11个。

三、坚持三个聚焦,杨帆高质量发展之舟

一是聚焦传统产业智造转型。以紧固件行业入选全省首批24个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市、区)创建名单为契机,充分发挥紧固件生产基地的有利优势,推动生产制造方式向智能化、服务化、高端化转型,并形成以紧固件行业为引领,推动全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目前,已选定11家第一批试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围绕紧固件行业智造转型的共性和个性,初步形成“N+X”具体实施方案,5家企业已完成签约并开展系统部署上线工作。

二是聚焦新兴产业智造发展。持续加大对氢能产业、锂电池、核电同位素等新兴产业的招引和培育力度,结合产业特色,制定出台氢能产业、5G产业等专项政策,鼓励支持新兴产业智造化发展。同时,依托秦山核电独特的核技术应用资源和优势,建设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园,加快推进基础核素研究、同位素原料生产、核药研发制造、核特色诊断治疗等全产业链智造化发展。截至目前,已成功招引美国AP、冠宇锂电池等行业项目。

三是聚焦专精特新智造培育。深入实施专精特新精细化培育行动,对列入培育库的企业量身定制开展培育诊断,找准制约企业“智造创新”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建立问题和帮扶清单。同时围绕“智造”转型,建立市、省和国家三级培育企业梯度升级链,形成龙头引领、中坚强大、活力充沛的“雁阵式”企业梯队。目前,库内已有培育企业100余家。


信息来源: 县经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