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42473382033X4/2023-00431 | 成文日期: | 2023-02-07 |
文件编号: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
发布机构: | 县经信局 | 有效性: |
2022年全县经信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
||
|
||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经信局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按照袁家军书记、王浩省长来盐调研时的重要指示,扎实推进百日攻坚行动,高质高效完成各项任务。 一、2022年重点工作 (一)稳经济大盘。加强指标运行监测,建立“一图四清单”,围绕百强企业、新投产上规企业、产值与用电不匹配企业、总部在外企业,逐家走访服务指导,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合理区间。1-12月,全县规上工业产值1323.5亿元,同比增长5.7%,县内1137.26亿元,同比增长6.2%;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311.38亿元,同比下降0.3%;县内205.49亿元,同比增长6%。 (二)扩有效投资。加快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产,1-12月,全县完成制造业投资94.49亿元,同比增长14.3%。欣兴工具等8个项目入选省“五个一批”重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 (三)推两化改造。“数智青莲”未来工厂获得全省数字化改革突破铜奖、全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未来工业社区”e站通应用列入全省“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一本账”S0。成功列入全省第一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创建名单。积极推动节能诊断并落实一批项目实行节能降碳改造,通过节能技改共腾出能耗量2.8万吨标煤。 (四)促腾笼换鸟。全面开展工业地块连片腾退,启动沈荡大桥和澉浦两创中心地块连片改造,已腾出土地318.2亩。开展县开发区化工园区内非化工企业腾退专项行动,累计腾退化工用地225.7亩。累计建成小微企业园30个、标准厂房229.4万平方米、数字信息化园区11个,三星级小微企业园1个。 (五)壮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全面布局核素研究、同位素原料生产、核药研发制造、核特色诊断治疗、休闲康养全产业链,打造国内同位素产业示范基地。做好氢能产业补链强链,围绕打造辐射长三角区域的氢能供应基地,加快壮大以氢能制储运、氢燃料电池和氢能应用关键零部件为核心的氢能产业集群。完善5G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大力推动良信电器、煜邦电力、海利普、安费诺等一批重点企业发展,构建涵盖面广、重点产业突出的5G电子信息产业生态。 (六)育专精特新。今年以来,新增国家重点扶持“小巨人”3家(嘉兴市仅3家),8家企业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上市企业3家,且均为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已累计培育工信部单项冠军 2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5 家、省级“隐形冠军”8家、省级“专精特新”29家,培育数量继续保持嘉兴市前列,专精特新实践案例入选嘉兴市第一批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 (七)助企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时出台县级一揽子助企业纾困政策,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加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修订,重点从专精特新、两化改造、重点产业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2022年共拨付工业发展财政扶持专项资金1.55亿元,惠及协会等共计1188家(次)。 (八)强JMRH。海盐县“军地一体化”数智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建成投运;盐核电关联高新技术产业园成功获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成为全省第2个获得此项国家级示范基地的县(区)。清华军融院成功申报省级JM协同创新平台,获得2022年中央JMRH发展示范引导资金补助。2022年底,已经提交申请jg资质企业6家,已取证4家。 (九)抓队伍建设。积极锻造“五敢”经信干部队伍,履行好教育、管理、监督责任,切实发挥“火车头”作用。实施“青蓝工程”培育行动,组建年轻干部学习小组,推荐年轻干部到省厅、市局和县专班跟班学习,积极搭建干部学习锻炼平台,加快年轻干部成长。结合“三服务”、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组织全局党员干部积极参加,锻造敢于担当积极有为的工作作风。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将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并结合实际重点谋划海盐的工业经济发展。 总体要求:2023年,海盐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决策部署,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画好工业经济“1234”路线图,即:坚持“智造强县”一个总战略,围绕“两化改造、专精特新”两项重点工作,培育“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同位素)、氢能、5G电子信息”三大特色产业,打好“平台建设、项目推进、要素保障、服务企业”四大组合拳,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确保2023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县内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市排名实现“保五争四拼前三”;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力争实现工业投资120亿元、制造业投资100亿元以上,制造业投资增速12%以上。 (一)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1.加快培育同位素产业。进一步发挥“海盐核电”新优势,利用秦山核电重水堆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加快同位素产业园建设,全面布局核素研究、同位素原料生产、核药研发制造、核特色诊断治疗、休闲康养全产业链,打造国内同位素产业示范基地。 2.做好氢能产业补链强链。围绕打造辐射长三角区域的氢能供应基地,加快壮大以氢能制储运、氢燃料电池和氢能应用关键零部件为核心的氢能产业集群。2023 年,力争氢能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亿元,创建氢能产业创新服务平台1家,引进或培育5家国内一流的氢气制造企业、储运装备企业、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企业、燃料电池汽车租赁示范企业。 3.完善5G电子信息产业生态。统筹规划部署5G网络基础设施,大力推动良信电器、煜邦电力、海利普、安费诺等一批重点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快智能化产品研发和智能工厂建设,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通讯设备、工控系统、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服务业,构建涵盖面广、重点产业突出的5G电子信息产业生态。 (二)深入实施“两化”改造 1.多角度实施数字化改造。以“工业互联网”为主要方向,加快试点行业数字化改造,加快数字化园区建设,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2023年,重点开展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诊断全覆盖工作,打造紧固件行业数字化改造“一县一业一样本”。通过数字化改造,培育省级“未来工厂”1家,新增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 2.多层次实施绿色化改造。以“双碳”为主要方向,强化节能监管,推动实施节能改造,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2023年,力争节约用能2.9万吨标煤。通过绿色化改造,新增绿色工厂10家,清洁生产验收企业12家,争创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家。 3.多维度推进智能化改造。组织推进省级千亿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树立一批智能化改造典型,强化工业机器人应用。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推进应用数字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培育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商,助力企业建设智能生产线。2023年,新增机器人280台,组织实施数字化改造重点项目98个、拉动投资25亿元。 (三)深入推进“专精特新” 1.持续精细化培育。通过实施“梯度培育、创新驱动、强链补链、绿色发展、质量提升、融资畅通”六大工程,进一步壮大我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队伍,力争全年新增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家,其中省级隐形冠军1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 2.细化政策支持。加快出台《海盐县支持工业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实施细则,对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给予持续引导和支持。瞄准企业需求靶心,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和政府产业基金引领作用。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制定“专精特新”专项金融服务产品,为企业提供高效、精准的融资服务。 3.加强发展氛围营造。引导企业重视文化引领,积极打造“专精特新”企业融合党建品牌。加强企业家、工匠精神宣传,强化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的传承。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交流合作圈,形成全县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培育成果宣传,总结推广成功案例和有效做法,巩固“专精特新”发展理念,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四)优化产业平台布局 1.提升海盐经济开发区平台能级。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启动国家级开发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力争打造更高能级的产业平台。围绕5G电子信息上下游开展招商,积极开展氢能产业链上下游延链补链。积极谋划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打造国内一流高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园区。 2.发挥百步经济开发区特色优势。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5%。以百步镇印刷产业和智能家居产业两大产业集群为基础,对标世界同业先进水平,系统梳理目前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短板与弱项,实施短板突破计划,持续推动集成家居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 3.打造海盐核电关联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字招牌。2023年,工业总产值41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65亿元。聚焦发展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深化与秦山核电战略合作,加快推进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园建设,推动核电关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学、研、用”区域链多方位融合发展。 (五)全力抓项目扩投资 1.深度挖潜做“减法”。深化达产履约精准帮扶行动,紧盯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核心指标,绘制红、橙、黄、蓝、绿五色图,依据不同项目不同颜色,开展动态分类监管,严格实施一月两报(简报、动态)机制,不断挖潜投资余量和潜量,帮扶企业早日实现投资强度和亩均税收履约。2023年力争通过达产履约挖潜投资20亿元。 2.加强管理做“乘法”。对入库的重大制造业项目,特别是紧盯冠宇等10亿元以上项目,按照土地摘牌、主体开工、竣工验收等节点倒排时间,推行节点化管理。加强预警协调,定期召开研讨会,商讨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加快协调解决。2023年一季度力争实现制造业投资30亿元以上。 3.靠前服务做“除法”。加速项目审批,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打造“容缺受理”升级版——“拿地即开工”。加速项目建设和入库,紧盯项目建设各个重要节点,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入库、早体现,把握项目建设黄金期,不断释放项目建设增量。 (六)全面强化要素保障 1.坚持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快制定2023年指标体系,力争2023年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100家以上。制定年度腾退土地清单,力争2023年腾退土地2500亩以上,其中腾退单块50亩及以上面积数占比50%以上;开展低效用地专项清查,加快低效用地企业回收流转。 2.统筹连片有机更新。积极推进“空间换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探索试点政府主导统一规划推进老旧工业园区连片改造提升,出台鼓励政策引导企业主动进高。加快推进沈荡大桥东侧地块、百步徐家桥地块等区块的有机更新;加速推进县开发区化工园区非化工企业腾退,力争2023年累计腾出化工用地1000亩;力争2023年退出平台50亩以上连片一块、主平台100亩以上连片一块。 3.小微园区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好小微企业园安全生产工作,2023年新开工建设小微企业园2个,新建成小微企业园1个,建成数字园区2个;力争争创三星级园区1个,数字化示范园区1个,入园入区企业150家。 (七)持续优化企业服务 1.加强经济运行监测。以周、月、季为节点加强主要指标监测预警分析,强化数字化手段应用,充分发挥工业企业低压侧用电数据系统、产业链一键通应用,掌握全域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做好精准分析研判。 2.加大政策激励作用。对《海盐县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进行全面修订,同时出台专精特新、两化改造等专项政策,大力培育和扶持企业发展,加大政策激励和导向作用。对增长快、前景好、潜力大的行业,制定加快发展举措,抢抓市场机遇,充分释放产能、多做贡献。 3.精准化助企帮扶。充分发挥96871平台、企业码等平台作用,完善助企服务机制,常态化走访企业,主动积极为企业破难题,解困难,实现助企帮扶全流程闭环机制。制定印发《2023年海盐县政府指令性展会和组团参展目录》。利用展会、活动等载体开展一系列抢单拓市行动,助力企业抢占国际国内市场。抓住省级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建设契机,针对纺织服装、家居、紧固件等传统优势产品,加大政策支持,积极开拓日韩等RCEP市场。 (八)深入推进党建工作 1.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夯实党建基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青年学习小组等强化政治思想建设。落实“三会一课”、“第一议题”、“党性教育一刻钟”等制度,开展“双建争先 五心助共富”活动,进一步强化党支部建设。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切入点,助力打造海盐“一域一品”党建品牌,通过小微园区、园区党建示范点建设,提升两新党建内涵。 2.融合党风建设,提高服务质效。落实“四责协同”,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 ,落实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各项机制。以深入开展“盐企连心桥”服务品牌建设为载体,有效发挥经信“机关红盟·五心共富”惠企连心服务团核心作用,突出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助力企业稳进提质,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3.加强干部培养,提升履职能力。通过开展“青蓝工程”培育行动、年轻干部学习小组等载体,加快年轻干部成长。注重干部多岗位锻炼,发挥干部特长优势。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力争锻造一支“五敢”型干部队伍,为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