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4240025560886/2023-00694 成文日期: 2023-02-28
文件编号: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县民政局 有效性:

海盐县民政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 发布时间: 2023-02-28 16: 51
  • 信息来源: 县民政局
  • 浏览次数:
  • 打印

2022年,海盐县民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依法治县办的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推进“法治民政”建设,以法治保障促进民政工作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履主体责任,行稳法治之力

1.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局长对民政领域“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印发了《2022年民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制定了《海盐县民政局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落实好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领导班子学习首要内容,实现班子成员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加强机关干部职工法治培训,机关公务员、参公人员全员完成《云讲堂》学习计划,局机关监管岗位人员全员参加执法证申领考试培训。

2.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定了《2022年度普法工作计划》,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完成了年度民政普法工作重点项目——《“法治护航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以业务科室为单位,开展了送课下乡、业务测试、普法宣传等政策宣传培训,深入9个镇(街道)进行巡讲,实施零距离、一对一政策解答,实现民政领域法律法规宣讲镇(街道)、村(社区)全域覆盖。开展好“宪法日”法治宣传活动,婚姻登记工作走进市行风热线,切实维护好民政对象合法权益。

3.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深化政府信息公开,通过实行政策法规透明、行政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示,年内在海盐县人民政府网站主动公开信息469条,利用政务网等媒体平台推送信息177条。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行政合同管理等各项制度,在海盐县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7条,对行政合同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82件。规范行政调解工作,年内受理以婚姻调解为主的调解案234件,被成功劝和或暂缓离婚119对,调解成功率达50.85%。

4.严格民政行政执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通过省行政执法监管(互联网+监管)平台,制定了年度行政执法计划,“双随机、一公开”检查64户次、重点监管专项检查49户(人)次,执法检查事项掌上执法率、监管事项覆盖率均达100%。440家社会组织参加年检,年检合格率95%;排摸“僵尸型”社会组织8家,已注销6家。年内,无行政复议案件被纠错、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等情况。积极配合做好“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按照《市综合执法局、市司法局关于公布嘉兴市综合行政执法行政处罚事项的公告》,民政领域的行政处罚事项全部划转至县综合执法局,1名参公人员随编同步转隶,并与县综合执法局建立了协作配合制度。

(二)以法治思维,厚积民生之祉

1.聚焦精准高效,民生兜底保障有了新加强。修订出台《海盐县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办法》,将支出型贫困对象扩大至收支相抵低于低保边缘水平家庭。全面落实低边家庭重残、重病对象参照“单人户”形式纳入低保范围。建立健全了困境儿童关爱帮扶长效机制,对退出保障范围的,给予一年关爱期,各类儿童保障对象基本生活费涨幅达18.6%,保障水平居嘉兴全市最高。强化主动发现机制的作用发挥,对今年以来符合条件的登记失业对象、个体工商户及其他受困群众8户予以救助。14名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完成了疫苗接种、落户安置,并纳入特困供养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全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补助金2781.01万元。

2.注重创新实践,基层治理能力有了新进步。秦山街道被列为嘉兴市“和谐自治标杆区”建设试点,县“村(居)民代表作用发挥机制课题研究”被列为嘉兴市“和谐自治标杆区”建设专项创新改革项目。分层分类推进“居民会客厅”建设79个。1名社区干部获评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新增4名市级社区工作领军人才。创新社会组织等级服务监管新模式,建设社会组织“一社一码”应用系统的相关做法在全市现代社区建设第三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上作经验交流。成立镇(街道)社区发展基金会4个、完成慈善信托项目2个294.7万元。深化“互联网+”线上线下捐赠平台建设,累计接收慈善捐款1765.68万元,救助支出1718.53万元,19588人(户)受助。

3.做优幸福颐养,专业养老服务有了新突破。编制了《海盐县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构建“1+X+N”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实现机构跟着老人走。完成了县老年公寓一期二期提升改造,引进省内大型国有养老服务企业运营县老年公寓一期二期项目,探索国企养老服务新模式。向省厅承接了“浙里康养”《普惠养老机构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百岁老人长寿保健金由每月300月提高至600元;两批次共134人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证书,累计发放特殊岗位津贴48.54万元;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赔付84.4万元,合计444户家庭受益。

4.深化提质增能,专项社会事务有了新进展。安息堂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之一,开工建设望海街道新兴安息堂,提升改造通元滕泾安息堂、沈荡镇安息堂。深化“身后一件事”联办平台建设,启动涉财事项查询工作,联办2236件,累计联办11771件。推进基本殡葬服务全流程免费,年内惠民殡葬补助2558户,补助资金539万元。全年结婚登记1698件、离婚登记491件、补领婚姻登记7598件,婚育户“一件事”联办1467件,我县被列为持续深化婚俗改革重点推进县,婚姻文化体验馆被评为嘉兴市十大“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

(三)重人大监督,护航法治之域

一年来,县民政局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执政、民主理政,自觉接受县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规范自身从政行为。重视人大建议办理工作,坚持“三结合”、突出“三性”,领受的13件人大建议均在规定时间内办结,满意率100%。竭尽全力抓幸福颐养民生项目,完成了暖巢2.0项目30户改造任务,并首次链接社会资源参与县级民生实事工程;新增困难家庭养老床位170张、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55张、助餐点11个、智慧养老机构2家,完成100户适老化改造任务,为9个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350户居家服务对象配备无感服务智能终端。持续做好人大议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办理的后半篇文章,积极落实好交办的《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关于我县社会组织培育和作用发挥情况的审议意见》,起草并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助力社会组织培育和作用发挥。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年来,县民政局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民政事业得到了新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系统性、完整性和实效性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二是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发展,法治理念与民政工作深度融合有待提高;三是法制队伍素质建设努力还不够,民政系统还无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人员。

三、2023年法治民政工作要点

(一)加强法治学习,提升队伍素质。拓宽学法渠道,强化法治培训教育,提升依法行政法治思维,扎实打造“法治民政”铁军队伍。

(二)加强法治实践,指导民生工作。加强民政“八五”普法宣传教育,开展“宪法进社区”和《民法典》系列宣传活动。利用政府政务网站,及时发布民政工作的有关信息,做到职责明确化、程序公开化。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在严格依法办事的基础上,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严格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机制,确保民政监管事项覆盖率100%。

(三)加强普法宣传,营造法治氛围。创新普法宣传教育形式,加大对民政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力度,围绕难点、热点民生工作,进一步突出广大群众关心的民政工作,强化民政普法宣传教育。


作者: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