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盐县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盐政办发〔2023〕1号
FHYD01-2023-0001

  • 发布时间: 2023- 02- 01
  • 来源: 县政府办公室
  • 有效性: 有效
  • 浏览次数:
  • 打印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海盐县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已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海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海盐县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促进我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县域典范。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培育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22〕19号)文件精神,结合海盐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梯度培育、创新驱动、强链补链、绿色发展、质量提升、融资畅通“六大工程”,促进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企业素质显著提升、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使我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走在全省和全市前列。到2025年,构建起党建统领、梯度发展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力争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达到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5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达到1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2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50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00家。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精细化梯度培育工程

1.明确重点领域。针对制造业短板和弱项,围绕工业“六基”领域,聚焦六大特色优势产业,支持主攻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关键基础材料的中小企业,为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提供重要支撑。(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科技局)

2.构建培育体系。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市级‘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隐形冠军’)—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形成龙头引领、中坚强大、活力充沛的“雁阵式”企业梯队。力争每年新增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以上。(责任单位:县经信局)

3.夯实发展基础。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从优遴选具有核心专利技术、较好市场前景、产业引导能力的中小企业,实行入库培育。通过更大力度的要素集聚、专项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质”“量”双飞跃。推荐不少于150家企业进入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为争创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夯实基础。(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

(二)实施创新性驱动发展工程

4.提升创新能级。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计划,鼓励企业自建企业研究院和实验室,推动海盐现有企业研发平台升级为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平台。深入推进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深根计划”,充分发挥浙江清华长三角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海盐县南北湖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高端科研平台优势,加强与我县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共享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到2025年,力争新增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经信局、县市场监管局)

5.加大成果转化。发挥南北湖生态优势,高品质打造湾北科技城,形成高端研究院、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集聚区,成为企业科创成果转化的主阵地。依托G60科创走廊的纽带作用,借助科创路演等活动,为企业创新项目提供产品展示、项目路演、投资落户等“一条龙”服务。到2025年,力争新建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关键瓶颈,形成一批首台(套)重大装备、首批次材料和首版次软件等工业基础产品,到2025年,累计新认定不少于20项。(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经信局、县商务局、县委组织部〔人才办〕)

6.保护知识产权。实施专利导航工程,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指导,加快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明专利、PCT专利申请量。推进中国海盐(集成家居)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工作,实现外观设计专利快速预审、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提高核心技术发明专利授权效率,畅通知识产权全链条快速保护通道。到2025年,有效发明专利达2400件。(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三)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工程

7.培育链主企业。围绕六大特色优势产业,扎实推进产业链提升工程。每个产业链梳理5-10个综合规模大、发展潜力足、创新能力强的重点企业,建立“链主”和龙头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龙头企业实施并购重组、强强联合,加速产业链关键资源整合,加快形成一批根植海盐、引领产业发展的雄鹰企业。力争每个特色产业拥有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隐形冠军”企业。(责任单位:县经信局)

8.加大链式招引。瞄准六大特色优势产业链关键环节、短板弱项,加大引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一批强链补链项目,打造优势产业上下游分工协作、配套型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群。(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经信局,各镇〔街道〕)

9.加强技术攻关。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供需双向“揭榜挂帅”行动,每年发布15项以上关键技术需求榜单。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取浙江省“尖峰、尖兵、领雁、领航”等攻关计划和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经信局)

(四)实施数字化绿色发展工程

10.深化数字赋能。组织开展数字化赋能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评价诊断。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用低成本、轻量化、快部署、易运维的基础云服务及工业APP,实现基础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核心数据和工业设备、运营管理上云上平台。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典型安全样板工程,形成一批可快速复制和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每年遴选一批申报数字化省级、市级重点技改项目,推动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培育打造一批数字化标杆企业。(责任单位:县经信局)

11.深化智能技改。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智能化设备投入,鼓励企业购置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成套生产线、研究开发、检验检测等设备实现技术改造。加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信息工程服务机构的引育力度,在项目技术、设备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和智能化改造等方面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量身打造解决方案和整体服务。大力发展工业仿真软件、工业辅助设计软件、工业控制系统软件和工业经营管理软件,夯实工业数字化底座。到2025年,累计打造10家以上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责任单位:县经信局)

12.发展绿色制造。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着力打造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和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开展公益性节能诊断服务,支持企业节能减碳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节能技术装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到2025年,新增市级及以上绿色工厂35家,力争国家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比例达到60%以上。(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生态环境分局)

(五)实施品牌质量提升工程

13.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打造具有海盐地理标识度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品牌,提高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支持企业开展驰名商标保护认定。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化商标品牌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出口商品品牌推广。到2025年,力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驰名商标达到4个。(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14.促进品质提升。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加强检验检测、标准认证、质量品牌、计量技术等服务,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管理对标,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到2025年,力争中国质量奖实现零突破,新增省、市政府质量奖企业3家、县政府质量奖企业10家、品字标企业15家。(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经信局)

15.实施标准领跑。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创新、制定、实施一批领跑全国、全省的企业产品标准,并力争上升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构建我县企业标准话语权,提升产品标准化水平,形成产品标准竞争力。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创国家和省标准创新贡献奖。到2025年,力争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1项,省、市标准创新贡献奖2项,新增“浙江制造”标准15项。(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六)实施融资和要素畅通工程

16.畅通融资服务。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清单机制,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打造专属信贷产品,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争取国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支持。鼓励保险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出口信用、出口汇损、供应链保险等服务。(责任单位:县财政局(金融办)、人行海盐支行、银保监海盐监管组、县经信局、县工商联)

17.推动资本对接。加强与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系统的深度合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全流程、全周期咨询培训和挂牌上市服务。深入实施企业“上市50”专项行动,建立5家以上“专精特新”拟上市企业培育库,抢抓资本市场全面实施注册制、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等改革机遇,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到2025年,力争上市公司达到12家。(责任单位:县财政局(金融办)、县经信局)

18.助企开拓市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拓海内外市场,鼓励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国内外展会,帮助企业抢抓RCEP政策机遇、享受政策红利,有效对接、利用海外资源和市场。组织开展“店开全球”“品牌出海”活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开拓跨境业务。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协会报团参加国内外大型展会。(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经信局)

19.强化人才培育。深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在持续开展高级总裁研修班、新生代企业家培训班、工业大讲坛和盐企发展沙龙等基础上,探索场景式实训和跟班学习等新培育模式,加快企业家队伍的锤炼。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支持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委党校、县工商联、县人力社保局)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部署和统筹指导,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对企业入库培育、择优认定、示范宣传、奖补支持、监测分析等全流程动态管理。每年安排资金,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二)强化要素保障。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荐安排入驻小微企业园、科技孵化器等,鼓励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特色园区。对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等级为A类的国家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投资项目,优先推荐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通过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腾出的碳排放、能耗指标、土地指标等要素,优先支持“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

(三)开展精准服务。依托“96871”、企业直通车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服务机制。推动两新党建“三年创优、整体跃升”,助力全县“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通过数字化服务手段,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精准推送,实现线上全年度全流程精准服务。

(四)加大宣传推广。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交流合作圈,形成全县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县级媒体开设“专精特新”专栏,广泛开展培育成果宣传,总结推广成功案例和有效做法,树立标杆与典型,彰显全县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活力,激励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本方案所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包括:国家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市级“专精特新”培育企业。

本方案自2023年2月19日起施行,执行期限自2022年1月1日起算。


信息来源: 县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