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潘成豪 柴丽婷
本报讯 近年来,海盐紧紧依托秦山核电拥有全国唯一两台商用重水堆的优势,聚焦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加快建设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园建设,打造全国最大的医用同位素示范基地,争取早日实现同位素产品国产化,破解“卡脖子”问题。
浙江颐核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健康产业为核心的创新型企业,主要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药品的研发和实现产业化,于2021年6月入驻海盐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园。今年3月,该公司钇-90玻璃微球生产项目正式投产,走出了自主国产化生产癌症介入治疗用核药的坚实一步。
据了解,钇-90放射微球精准介入治疗技术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介入治疗技术之一,由于其能量高、辐射范围小、半衰期短、放射精准且不损伤周围人体组织,因而主要用于精准治疗不适合手术的原发性肝癌。
该公司首先生产不具有放射性的钇-89玻璃微球,封装后,放入秦山核电重水堆进行辐照,生成具有放射性的钇-90玻璃微球,在特定条件下分装,并经检验合格后,送往医院使用。
“预计首批次钇-89玻璃微球将于2024年初,在秦山核电入堆辐照,辐照之后开始钇-90玻璃微球的药学研究、非临床试验等,按计划在2025年二季度取得临床试验批件,预计2026年年底产品将全面推向市场。”该公司副总经理余顺年表示,该款产品运用到临床治疗后,将打破国外同类产品垄断,降低肝癌放射性药物治疗费用,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据了解,核技术应用,通常指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或同位素及辐射技术应用。同位素广泛应用于核能、医学、公共安全、环境、工业、农业以及基础科研等各个领域。
同样位于该产业园的浙江爱索拓标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同位素标记合成砌块研发和同位素标记物定制的研究型企业,其核心技术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特别是含放射性同位素碳-14、氢-3标记物。而借助于同位素碳-14标记农药,开展新农药在农作物、土壤-水和畜禽中的代谢研究是评价农药安全评价的依据,也是新农药上市前登记所必经的法定环节。
“目前企业用到的碳-14原料主要依靠国外进口,今后海盐这边能够保障稳定供应后,也会从国内进行采购。”浙江爱索拓标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征敏博士表示,企业落户海盐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园有着多方面的考量。
“希望随着产业园的发展,企业在资质证照办理、废弃物集中处置、核技术人才招引等方面获得更好发展红利。”杨征敏博士说。
目前,国内可用于生产医用同位素的反应堆仅有6个,其中只有秦山核电的两台重水堆机组是商业堆,且运行功率是其他5个反应堆之和的3.28倍。依托秦山核电这一独特优势,近年来,海盐进行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的全产业链规划,打造占地1900亩的海盐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园。园区内规划建设“两基地”“两中心”,包括同位素生产基地、核药生产基地、核技术创新中心以及核医疗中心。目前,该产业园已引进核素、核药研发生产等项目15个,总投资额超50亿元。
中核秦山同位素生产基地作为引进的第一家企业,也是园区一家大型原料供应商,目前,该项目所有建筑已经封顶,预计2024年下半年建成,具备接收秦山核电重水堆出堆靶件的条件,届时将为产业园内下游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
该公司总经理黄国炤介绍,项目共规划了5条生产线,运用成熟的同位素分离、提纯技术,实现了碳-14、锶-89等核素和钴-60放射源的批量化生产,项目建成后,将会解决国内核素严重依赖国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同时也为今后落户产业园内的核药企业提供保障。
此外,秦山同位素产业园标准厂房一期工程、秦山同创产业园标准厂房一期建设项目、高端核技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均已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