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庆村:文明清风进万家 乡村旧貌换新颜 |
||
|
||
■撰文 沈冰清 吴筱凡 走进海盐县沈荡镇永庆村,乡间大道整洁,田园风光如画;市集上便利店、咖啡馆、手作工坊等多种业态聚集,这个省级文明村、美育村处处散发着蓬勃活力。 近年来,永庆村深入推进全国文明村创建工作,围绕思想引领、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方面开展全域文明村创建,打造出了一张靓丽的乡村文化名片,有力助推了村庄整体发展。 促进民族团结 让乡情更暖心 永庆村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吸引了较多的外来人口。全村户籍人口3673人,外来新居民就达2600多人,涵盖苗族、土家族、彝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更有190余名少数民族同胞居住于此。就业、住房、求学问题......永庆村党委书记王建芬深知远在他乡的新居民会面临的种种困难,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王运琴和丈夫都是永庆村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此相识组成了一个民族融合家庭,原本一家三口生活安稳。然而一场变故带走了丈夫的生命,王运琴自己也查出健康问题,重重打击之下她的生活状况一时陷入困境。了解到情况后,沈荡镇妇联和民政部门向其捐款共计6000元。同时,村里帮忙协调沟通,结清了其丈夫生前在工作中的协调工程款5万元,并在生活上给予她关心和温暖。 要让新居民有归属感,更要引导他们参与到村庄建设中来。永庆村在实践中创新建立“1+3+N”民族调解室工作队伍,引入少数民族代表作为调解员开展矛盾化解工作。据了解,该调解室的成立起源于一桩租房纠纷,一名少数民族新居民和本地房东因为公共区域的电费分摊问题闹起了矛盾,村干部介入后调解效果不太理想。后经镇少数民族妇联主席卢娟劝说,事件双方最终各退一步,达成了和解。这次实践,让村委看到了少数民族同胞作为调解员的天然优势,“同为少数民族,他们更熟悉对方的习俗和风土人情,沟通起来没那么多隔阂”王建芬说。 “石榴籽调解工作室”应运而生,至今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20多起。 数年的民族工作沉淀出了一系列民族团结特色品牌:“同心营”连续开展六年,以本地商家代表和少数民族家庭结对帮扶的形式助力共富,累计举办各类民族团结活动100余次,成为一块“金字招牌”;嘉兴首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累计帮扶少数民族同胞200余人。如今,在这个少数民族聚集村落,新老居民融合和谐,共建共享着美好家园。 夯实共富根基 让乡民更幸福 “年纪大了很难找到活干,现在村里给介绍工作,而且离家也很近,我们也能有点钱赚,很开心!”虽已年近古稀,冯大妈依旧是精神满满,说起现在的工作她表示很有成就感。 冯大妈口中的“村里给介绍工作”指的是“绿帝园林”共富工坊,作为永庆村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全力打造“党群共富联合体”的典范,该项目自2022年开展以来,累计向村民提供200多个工作岗位。据了解,目前参与“绿帝园林”共富工坊主要是65周岁以上的老人,为了让老人上班更便捷,并保证其人身安全,工坊会根据离家距离来分配岗位,有些岗位需要跨村跨镇作业则会匹配专车接送,正是这样细致入微地考量,让老人能安心工作,放心赚钱。 “绿帝园林”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更引导党员与慈善结缘。据了解,工坊党员马德祥与永庆村签订了5年慈善冠名协议,每年为村慈善基金注入2万元善款,在帮扶村里贫困村民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村集体增益、企业增效。 共富路上,更重要的是转变个人思想观念。永庆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致富要靠实干来实现,但部分村民却存在不劳而获思想”。因此,该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富讲堂、新农村大喇叭、理论宣讲、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希望能全方位提升全民共富思想动能,打破部分村民共富路上“等靠要”思想。 如今,通过积极规划培育村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葡萄、蜜梨等特色产业,永庆村已形成实际可行的村级产业发展品牌,逐步做大做强村级经济,2022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86.48万元,经营性收入244.7万元,较2016年增长了199个百分点。 立足基本单元 让乡风更文明 行走在永庆村,道路沿线随处可见“文明沈荡、共享共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农户家门口张贴着“百善孝为先、做老实人做善良人”的家训,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永庆村领导干部深谙“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的道理,积极打造“一户一联”家风家训,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讲道德、守规矩、重家风。至今开展立家规交流活动50多场,收集家规背后的家风故事100余个,组织好家风宣讲30余场次。“我有空就会参加村里的活动,也希望能带小孩来听听。因为不仅能学到做人的道理,还能更深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新时代文明风尚呼唤更多先进典型。6组的许月萍从火海中抱着煤气罐往外冲、3组的陆惠明充当防疫一线的勇敢战士、拾金不昧的沈秋生、乐于助人的林天仁……一桩桩好人好事在村民群体中口口相传、耳濡目染。近年来,永庆村每年评选“永庆好人”等典型选树活动,深入开展“最美系列”评比,不断赓续红色精神、弘扬崇德向善风尚,让道德示范点亮光源。 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他人、以家庭“小环境”温润社会“大气候”,永庆村从个人和家庭这样的基本单元着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之花绽放在每一个角落。 以全国文明村创建为妙笔,绘就永庆村新画卷。创建三年以来,永庆村的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日益美起来。“未来,永庆村将继续以争创全国文明村为契机,焕发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农村田园新景象,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强大力量。”永庆村相关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