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424002556213T/2023-76312 | 成文日期: | 2023-11-27 |
文件编号: | 组配分类: | 其他工作 | |
发布机构: | 县生态环境分局 | 有效性: |
海盐深入推进减污降碳 助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
||
|
||
近日,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浙江省第四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和第三批标杆项目、第三批低(零)碳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试点名单,我县经济开发区入选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光大环保能源(餐厨厨余与生活垃圾焚烧一体化协同处置项目)等7个项目入选省级减污降碳协同标杆项目(数量全市最多);百步镇成功入选低(零)碳镇试点;武原街道秀水社区等10个村、社区入选省级低(零)碳村(社区)试点(数量全市最多)。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我县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县生态环境分局进一步统筹推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推动环境质量改善的总抓手,紧盯结构性问题,不断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统筹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一、聚焦突出问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制定《海盐县2023年生态环境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细化目标措施,分解制定2023年生态环境提升重点任务台账,按月调度工作进展,强化跟踪问效,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攻坚任务。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保卫战为抓手,为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治理,创新打造活性炭“分散吸附-集中再生”治理“绿岛”模式,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废气治理公共服务体系,有效降低企业治污成本,提升有机废气治理成效,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紧盯污染防治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充分发挥污染源废气在线监控设施、空气质量监测站的作用,认真落实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措施。统筹推进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系统治理,持续巩固水环境质量。深化“污水零直排”稳进提质,推进3个市级标杆镇建设。推动“碧水河道”行动,完成建设“碧水绕镇”5公里、“碧水绕村”30公里。在全市率先启动断头河浜检测,完成149条断头河浜“一浜一策”的整治。协同开展土废共治。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落实“无废亚运”风险防控措施,创建“无废细胞”34个、省级百优无废细胞1个,市级精品无废细胞2个。落实危险废物动态清零工作,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 二、应对气候变化,有序推进“双碳”工作 积极响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战略部署,根据省市下达的“双碳”任务,积极谋划相关措施,加强各项指标完成进度分析预警,摸底排查全县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项目情况,开展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形成包括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五大领域温室气体清单,掌握全县主要行业和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分布状况和排放水平,为落实碳排放控制目标提供基础性依据。调度浙江山鹰纸业有限公司和浙江恒洋热电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第二履约周期碳配额出让和购入情况。实现电力生产企业碳配额数据展示及企业减污降碳协同指数历史趋势的测算,加快推进减污降碳协同管理应用开发及企业减污降碳协同指数研究。开展嘉兴市重点排放单位碳报告质量管理达标单位创建工作,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管理工作,强化过程质量监督管理,提高碳排放报告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协同减污降碳,统筹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深入推进海盐县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试点建设,围绕试点指标体系,建立以核能综合利用为主导,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综合利用体系,打造各行业减污降碳标杆项目领跑带动模式,共有9个项目入选省级减污降碳标杆项目。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实践,进一步挖掘各行业各领域减污降碳先进典型,全力支持企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协同水、气、固等三大环境要素污染治理,做好全流程、全要素环境管理,助推减污降碳试点创新。开展省级低(零)碳镇村试点申报及中期评估工作,积极探索多领域、多层级、多样化低(零)碳发展模式,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秦山街道等3个镇、街道,南北湖村等14个村(社区)纳入省级低(零)碳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