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媒体海盐
【嘉兴日报】海盐通元全力打造“闲宿雅居·和翠通元”和美乡村示范片区
发布时间:2023-11-24 14 : 24

■撰文 周丽丽 吕丽静 本版图片由海盐县通元镇提供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海盐县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以“绣花”功夫绘就和美乡村幸福底色,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1700806859262.png

海盐县和美乡村示范片区位于通元镇,总面积约31平方公里。片区以“闲宿雅居·和翠通元”为主题,选取丰义村、雪水港村、浦漾村、联新村、通元村、滕泾村,划分为禾田碧波、新居乐业、农旅融合、和美客厅四大板块,并通过一条“和美”风景线串联各个板块,描绘出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画卷。

宜居,让城里人羡慕

初冬的午后,阳光落在身上,暖融融的。74岁的雪水港村村民张明法推上年过九旬的老母亲出门遛弯,走在平坦的柏油路上,目之所及皆是城里人向往的“诗与远方”。清澈的雪水港河水缓缓流淌,四季常青的“水下森林”安静地守望着岸畔植物的热闹变装,油画般的“红橙黄绿”像打翻了的调色盘,每一帧画面都是收藏版。

1700806922222.png

“环境变化太大了。”张明法以雪水港为例,热情地向笔者介绍:“以前我们开矿、养猪,河道污染严重。2014年起,我们陆续推进“清三河”、“五水共治”、碧水绕村水生态修复工程等,水质明显提升。”去年,村里这条“母亲河”还评上了省级美丽河湖。之所以他能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村民在党员带领下全程参与了这场环境保卫战。

“环境清爽,住起来舒服。”村民周六宝笑着附和道。她不仅热衷于参与村里的环境整治志愿服务,还把自己家打造成了省级优美庭院。在周六宝家,笔者看到了雪水港村能源结构优化的经典案例——土灶柴改电。该村与国家电网合作,村民只需出100块钱就能用上安全又便捷的电灶。这项工作入选了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事实上,雪水港村的未来乡村场景远不止于此。在村庄中漫步,随处可见利用光伏供电的路灯、栈道、停车场等,绿色清洁能源早已融入产业、交通、邻里等场景中。雪水港村光明驿站还建有“碳画像三色图”,精准监测着农户、企业用能高不高。当前,绿色低碳成了雪水港村的新风尚,全省首个数字乡村实验室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在实验室的对面是科技感十足的卫生服务站,张明法推着母亲轻车熟路地走进“健康e站”,检测骨密度、视网膜……“我们每次路过都来测测。”张明法说,“我患高血压几十年了,去年村里还帮我在家里安装了慢病智慧健康系统,每天在家测两次,有什么异常情况,这里的医生就会通知我,既方便又安心。”

村民家门口都有一个全科网格连心牌,村干部、农村电工、法律顾问等责任联系人全部公示。扫描旁边的二维码即可进入治理平台,上面有农户垃圾分类考评公示等动态信息。“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即可赋分。”雪水港村党总支书记潜利民说,“积分可以兑换实物,比如去小卖部买东西或者兑换理发、修车等服务。”

环境优美,生活和美,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写在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上,而同样的笑容在滕泾村也随处可见。滕泾村是新农村整村搬迁示范点,道路横平竖直,别墅整齐划一。最让人担心的6户孤寡老人免费住进老年公寓,还可以每月领取2000元的资金保障。“在这里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很幸福。”77岁的村民周祖荣说。

乡村建设的未来在哪里?笔者在海盐县“闲宿雅居·和翠通元”和美乡村示范片区看到答案。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建设美丽乡村,再到建设和美乡村,这幅和美画卷既是乡村建设的“版本升级”,更是乡村发展的“美丽蝶变”。

宜业,让产业更兴旺

“闲宿雅居”指示范片区内的诸多特色民宿,“和”寓意山水和美、人文和谐,“翠”代表示范区内山水良田等绿色元素。“我们希望在守护好通元绿水青山的前提下,对矿山、碧水、良田、民宿等元素进行整合梳理,高标准建设可游玩、可观赏、宜停留、宜居住的和美通元,打造嘉兴乡村旅居之地的不二之选。”通元镇党委书记张佳伦说。

风吹稻浪沙沙作响。走在串联雪水港村和丰义村的稻香风情线上,路两侧是一眼看不到边际的金色稻田,蔚为壮观。这是苏浙一带少有的“千亩良田”景观。

近年来,通元镇和美乡村示范片区打造了一个“集中连片、土壤肥沃、旱涝保收、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高标准农田美丽示范样板,在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的同时,成为乡村靓丽的风景线。项目区共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5000亩,累计投入1600万元,今年成功入选“浙江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最佳实践案例”。

“我们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农房集聚带动农田连片开发,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小田’变‘大田’,促进规模化种植,区域土地流转率100%。”张佳伦说,“同时,结合农业科创绿谷,示范推广优质高效农业技术,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80亩,有效灌溉率达100%,亩均粮食产能增长11%,农户人均年增收3万元。”

与“美丽千亩方”相辉映的是雪水港村的教育活动基地的接待中心“小米粒”,稻香文化展示馆也位于此。今年雪水港村还成功创建省级村庄科普教育基地。

在“小米粒”的右侧,一片高标准连栋大棚区域是智慧农业孵化园区,以科创绿谷、融禾农业为龙头,开展网纹瓜、花生番茄、草莓天瀑等新型科技农业研发和生产。这些好项目给雪水港村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促进共同富裕。“家门口就能赚钱,每个月收入4000多元。”村民崔金良说。如今,3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新工作。

滕泾村的霁景花卉基地单个项目即实现年用工300多人。项目负责人胡霁兰是本村的年轻“农创客”,园林专业毕业后带领团队回家创业。该基地项目总投资9000多万元,占地面积650亩,年产值超5000万元。“家乡的环境越来越好,政府各类扶持政策对我们农创客也比较友好。”胡霁兰说,“也希望能带领更多村民致富。”

朝气蓬勃的美丽经济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林释豪是通元镇新青年“返乡兴村”行动招引回来的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他带来的创业项目木心居丰义度假酒店一直热度不减,年游客接待量稳定在2万余人次。“95后”青年创业者张李剑毕业即返回家乡开了一家乡村咖啡馆,为丰义景区注入小资情调……

安居、乐业密不可分,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村民就近就地就业是和美乡村创建的前提。在通元,乡村振兴大背景为宜业乡村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灶头画曾一度濒危,没想到随着‘柴改电’的推进和美丽乡村建设,我又能靠这门手艺吃饭。”灶头画省级非遗传承人赵生波每天驻守在丰义村灶头画体验馆,热情地向游客讲解这门乡土艺术。

宜游,让和美更精彩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初冬的丰义村自带意境。即使是工作日,这里的游客依旧络绎不绝,与不时成群飞过的白鹭前呼后应……

“我们去年游客接待量超过了70万人次,4年里增长了快10倍,今年增长势头更猛。”看着眼前的景象,丰义村党委书记奕国华显得成竹在胸。

这些年,丰义景区通过深度挖掘、整合丰山山体、矿坑、村落、茶园等现有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打造了矿坑月湖、丰山探幽等8个景点,打造出极具辨识度的乡旅品牌。2022年实现旅游收入2600余万元,连续三次蝉联全市3A级景区村庄评价榜首。

“丰义村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好地方。”青年编剧罗忆楠是丰义村的游客,也是创客。她因来丰义旅游与这里结缘,在此购置房产陪母亲在这里康养“充电”。她创作的田园治愈系网络短剧《爱在炊烟袅袅时》,灵感来自这段经历,主要拍摄地也在丰义。

2016年起,丰义村对15幢闲置民房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将其打造成嘉兴地区首个共享田园康养社区。此后,商业街区、研学基地、书吧、艾文化产业园、萌宠乐园、机车俱乐部、山前乐郊本草园、乡村星巴克咖啡等一个个文旅配套项目相继落地。

随着业态的丰富,丰义村已基本解决了大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问题。目前,丰义村正在探索推进全域民宿项目,通过农户加盟的形式,将民房变成民宿,把固定资产转化成房租,农户还可在民宿中工作、在家里就业,还能销售农产品,进一步增加收入。

在丰山脚下,一片浪漫欧式背景的布置引人遐想,村民刚刚举办过极简风格的草坪婚礼,自然环境成了最好的沉浸式。“草坪婚礼也反映出移风易俗的流行趋势。通过‘千万工程’建设,不仅改变了人居环境,促进了美丽经济,还潜移默化地让村民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奕国华说。

宜游的版图还在扩大,全长1.47公里的环大丰山农道工程正在推进中。这条风景线沿秦通矿坑边缘由西向东,一直延续至丰山村马永隆北侧村道。建成后,能够将环大丰山的道路全部贯通,并一路串联起多个主要矿坑,把大丰山绿水青山美景呈现给游客。

“这个农道项目也是海盐建设南部未来乡村样板带的一期核心工程。南部未来乡村样板带涵盖附近的3镇10村,对山、水、林、田、湖、路、村等全要素资源进行综合整治,打造海盐乃至嘉兴全市农村的精彩篇章。”张佳伦说。

乡村建设前提是“宜居”,乡村发展基础是“宜业”,乡村生活幸福标志是“和美”。海盐县和美乡村示范片区成功打造了全域美、人文美、生活美的全景式美丽集锦,构建了产业和、生态和、治理和的乡村生活共同体。接下来,通元镇将进一步落实“三个示范”、建设美丽家园、盘活乡村产业,打造山水元素与农耕文化相融合的乡村微度假中心,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