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搭建村企合作平台促农增收奔共富


  • 发布时间: 2023- 10- 31 08: 35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全媒体记者 王海滨   实习生 吴静轩

本报讯 日前,全省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设推进会召开。会上举行了2023年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省级示范点授牌仪式,发布了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优秀实践案例。海盐县新盛达“共富工坊”、青莲食品“共富工坊”入选省级示范点。

“共富工坊”是由村(社区)、企业等党组织结对共建,利用农村党群服务阵地、闲置房屋土地等创办工坊的组织形式。通过建设“共富工坊”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大举措。

近日,在位于秦山街道许油车村的浙江新盛达金属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包装车间,记者看到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工人陈红芬正和同事一起在流水线上忙着打包紧固件产品。陈红芬告诉记者,三年前,通过村企结对,她来到了新盛达,主要负责产品包装工作。

“我已经57岁了,现在每个月收入4000至5000元,最关键的是在自己的村子里就业,上下班非常方便。”陈红芬说。记者了解到,像陈红芬这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的村民,在新盛达还有20余人。

足不出村实现增收共富,工作之余还能照顾家庭。近年来,海盐积极引导动员企业参与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设,有效帮助低收入农户就地就近灵活稳定就业。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在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家门口”就业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生产用工用地成本,拓展了乡村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

浙江新盛达金属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紧固件产品的企业。2021年,该公司联合县妇联、县残联等多家单位成立“共富工坊”。该企业以许油车村“3+4+5”党建机制为纽带,通过村企结对,多方联动、资源衔接,形成“村党委+厂房+村民”运行模式。由村党委牵线搭桥,收集区域内企业需求订单、劳动力就业信息等,通过提供闲置厂房、用工供需对接等服务,吸收中老年人、残障低保等特殊就业人群,设立了70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实现人均月增收4500元左右。

“目前有30位企业周边的村民在我们公司就业,现在还有空缺岗位40个左右。我们将继续以定向招工方式,为附近村民提供更加多元的就业岗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望海街道,是一家农业龙头企业,近年来,该公司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商会企业+党建联建+共富工坊+定向招工”的共富机制,与部分商会企业、县农业农村局、浙江大学动科院饲料所、嘉兴南湖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等签署党建合作协议,组建金猪产业“数智青莲·龙头带富”党建联建,打造青莲食品“共富工坊”,并与望海街道青莲寺村、兴隆村等10个村(社区)签署定向招工协议,体系化打造1个县级共富实验室、1个共富车间、N家共富门店以及1个青莲·景宁“山海协作”共富农场。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海盐持续放大“共富工坊”辐射效应,推动村、企、民深度融合,组织开展清单摸底行动,动态建立本地资源、供给需求、政策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四张清单”,常态化开展对账销号工作。截至目前,已有效匹配用工、培训等供给需求639条,成功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进入“共富工坊”就业。

如今,“共富工坊”已在海盐遍地开花。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共富工坊”73个,涵盖来料加工、农旅融合、产业赋能等多种类型,吸纳就业人数超过2140人,人均年增收入超3.6万元。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