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4240025562643/2023-00282 | 成文日期: | 2023-01-12 |
文件编号: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
发布机构: | 于城镇人民政府 | 有效性: |
于城镇2022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2023年1月12日在于城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
||
|
||
2022年,于城镇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全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严格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全镇生态环境质量稳步向好发展,区域内整体水质、空气等保持较好。 一、2022年生态环境状况 完善水质监测点建设,实时监测镇域内水质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指数情况。全年水质为Ⅲ类水,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2.2467,月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改善率2.03%,其中12月份水质指数为0.595,列全县排名第一。全年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为94.8%,空气综合指数为2.77,PM2.5浓度27.3微克/立方米,排名列全县第三;PM10浓度和臭氧浓度分别为53.8微克/立方米、196微克/立方米,较2021年均有所下降,全面完成污染减排和总量控制目标。生态环境信访数量为25件,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责任意识,压实工作责任。坚持和完善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机制,根据人员变化及时调整镇生态环境工作领导机构,进一步细化生态文明建设六大方面内容,明确责任单位,梳理责任清单,将各个目标任务分解到人。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生态环保工作主要责任人,严格落实各分管领导生态环境责任,构建全员参与工作格局。统筹镇生态办和应急办职责,充实镇生态办人员力量,及时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巡查、督办交办等工作。发挥第三方环保管家服务作用,配备专业人员常态化对企业园区、河道水体等开展全方位生态环境督查,以专业视角服务全镇生态环保工作。强化网格责任,实行包干负责机制,企业园区形成9个大网格责任区,涵盖全镇260余家企业。开展全方位、地毯式排查,共走访企业1300余家次,发现问题560余个,全部落实整改并跟踪督查。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按照“一问题一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 (二)加大工作宣传,提高生态满意度。加强生态满意度宣传,根据我镇实际,制定了《于城镇2022年生态环境治理公众满意度集中宣传行动方案》,成立了宣传工作专班和领导小组,镇主要领导专门召开生态满意度宣传布置会,在全镇区域内开展大宣传活动,共制作宣传折页25000余册,其他相关宣传品400余份,群发生态满意度提醒短信12万余条。同时,统筹反诈宣传、平安建设等条线资源,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切实提高全镇生态满意度。 (三)围绕目标任务,扎实推进重点行业整治。聚焦企业、水、气、危废、农居环境等生态环境短板,围绕目标任务,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全力推进。 加强企业设施提升。完成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建设排摸,开展交叉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全面落实整改。推进环境应急物资库建设,已于9月底完成了镇级环境应急物资库的建设,根据实际情况配置了响应物资,并与第三方服务机构签订应急服务合同,实行专业人员管理。加强企业工况系统安装,涉及企业8家,在生产、治污设施关键环节安装工况自动监控系统。 落实危废安全监管。加快危废视频监控安装,对环保企业车辆出入口、地磅称重处、仓库等场所安装符合标准参数的视频监控,并接入省平台,共涉及企业10家,已完成签约5家,剩余企业正在有序推进中。开展土壤地下水安全检测,共涉及企业6家,均完成签订协议,落实监测。 开展空气清新行动。实行错峰减排工作,严格把关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标准,对涉及48家企业大气污染源清单进行更新,按要求提供原辅材料VOCs含量检测报告、MSDS报告以及成分表。完成VOC低效治理设施升级2家,已于4月底前关停;完成低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涉及1家,替代比例≥70%;工业企业恶臭异味治理涉及企业2家,均已完成恶臭异味治理,臭气净化率均≥85%;完成VOC治理突出问题整改阶段性整改1家,已委托第三方进行废气治理设施运维台账的修改和补充。 改善提升水环境质量。完善治水监督机制,组建“民间河长”、“民间闻臭师”队伍20名,组织开展“民间河长”、“民间闻臭师”集体巡查检查活动5次,发现河道问题7处,及时落实整改。建立镇、村两级河长体系。落实19条镇级河道和178条村级河道“河长”职责,完善巡查制度,加强日常巡查,落实整改措施。推进河湖塘清淤工作。完成三年清淤轮疏项目,共清理河道130条,清淤长度61.17公里。开展碧水绕村、碧水饶镇建设。2022年共上报碧水河道4条,长度1.62公里,均完成建设。推进流域治理工程。2020年实施了海盐县里洪塘流域(于城片区)综合治理项目,工程治理河道5条,整治河道建设护岸4.208公里;实施了海盐县百步亭流域(于城镇片区)综合治理二期项目,整治河道建设护岸3.507公里。完成八字村庄田汇河、三联村亭子西浜两条河道的美丽河湖建设。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维护提升硬件设施,投入资金135万余元,建造大件垃圾、园林垃圾、装修垃圾临时堆放点4处,添置垃圾分类桶1000余只,设置定时定点投放小区智能设备投放7个8台设备,采购智能溯源设备及系统45万元。做好各类创建,创建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目标1个,创建定时定点投放小区目标7个,完成“定时定车”收集商业街(沿街商铺)目标4条,完成垃圾分类智能可溯源系统全覆盖。严格落实监督考核制度。建立垃圾分类各分类单元监督考核制度和评比方案;建立完善八项落地考核办法:对镇级桶长(亭长、站长)考核、对村社区级桶长(亭长、站长)考核,社区对物业网格员、保洁员、楼道长、第三方运维企业及专职劝导员的考核制度。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成立农村人居环境督查组,每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督查暗访工作,全年累计出动检查280余人次,排查问题1170余个,发放交办单43份;通过招标购买第三方服务,共计投入400余万元,八个行政村每日集中开展三项重点工作及三个重点区域人居环境整治。创新推出“六个一”人居环境整治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县通报表扬。 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共立案查处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违法行为72起。为有效治理工地施工、渣土运输引发的扬尘问题,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执法行动,共立案查处建筑领域案件5起,作出简易处罚案件2起。积极完成建筑垃圾示范创建,已完成1个示范村、3个示范小区的创建。建筑垃圾转运站共消纳建筑垃圾200平方米。强化对建筑垃圾清运单位的管理。加大巡查力度,严查随意倾倒建筑垃圾行为,共立案查处随意倾倒、堆放建筑垃圾案件17起。 2023年生态环境工作重点 2023年,于城镇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中突出重点,行动上全力以赴,落实落细落地各项措施,实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全年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或因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园区企业监管。巩固园区生态环境大整治的成果,加强对工业园区的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查办各类违法案件;联合环保管家,加大对环境问题的督查,提升企业日常管理水平和园区整体环境质量。 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提升。根据紧固件绿色发展实施方案,推进紧固件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完成整治提升工作,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新型印染园区建设。 三是强化专项执法检查。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水资源、垃圾分类等各类环境违法问题执法,继续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 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信访化解。着力解决好辖区内群众反响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大对重复环境信访问题处理力度,逐步消除环境污染隐患,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 五是积极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宣传,通过村干部、党员中心户等群体做好基层延伸,让广大居民当好生态环境保护参与者、宣讲员、监督员。严肃督查考评机制,对生态环保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予以处理问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