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424002556774G/2022-74973 | 成文日期: | 2022-12-05 |
文件编号: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
发布机构: | 海盐政务数据办 | 有效性: |
海盐县政务数据办2022年改革工作和2023年改革思路 |
||
|
||
今年以来,海盐县政务数据办坚持贯彻落实省市县相关决策部署,稳步推进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扎实有效开展“放管服”改革,现将一年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年度重点工作 (一)专项抓重点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1.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完成《海盐县2022年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拟定,对66项重点任务明确牵头责任单位。 2.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出台我县《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方案》,落实晾晒指标,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5个指标列入全市十大行动50个晾晒指标。 3.推进2021年度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完成部门问卷和企业问卷填报,做好营商环境线上“无感监测”指标数据日常监测和统计分析工作。 4.优化企业服务,实施“拿地即开工”,全年完成“拿地即开工项目”8个。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推进“放管服”改革 1.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实施大厅改造提升工程;实施导服咨询能力提升行动,实现通过PAD快速导服,精准分流;实施综合受理提质扩面行动,分批将2.0平台医保业务和人社业务纳入综合受理工作;实施体验式暗访督查行动,对围绕事项进驻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情况进行了体验式暗访,并按季度发布了《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体验式暗访情况的报告》;实施窗口行政专员职业技能培训,完成100人次涉及17场次的线上线下培训。 2.深化公用事业服务集成改革。24小时政务服务综合性自助终端服务实现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完成水务、公交、市民卡、燃气(1家)等业务系统对接;新增水务服务,14项用水业务上线政务服务综合性自助终端。 3.拓展“长三角一网通办”服务。深化与苏州相城区合作,梳理及出台第二批两地通办事项;积极参加“跨省通办联盟”,签订了《一窗·全国跨省通办联盟合作计划书》;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与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南京市江宁区行政审批局还未山东淄博市博山区分别签订两地政务服务“异地通办”合作协议。 (三)基础保障和创新应用促数字化改革 1.完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不断完善更新系统普查与数据编目,实施数据归集,推进县级自建系统与IRS的关联。2022年我县公共数据平台共注册89个应用,数据编目986个,数据信息项总量11698条,数据目录归集总量387个,归集数据项总量6340个。27个部门申请249个数据,其中共享接口申请117个,批量数据申请132个,6个单位建设了专题库数据仓。 2.推进电子项目评审工作。截至12月底,完成公有云申请91个,专有云申请109个,共评审全县2022年度新建(升级)类项目109个,申请财政预算24931.05万元,通过专家评审后的预算为20643.07万元,节约财政资金4287.98万元。 3.营造政务服务良好氛围。“浙里办”上架“海盐课后优服”“健康海盐”等10个应用,浙里办微信端同源发布完成率100%,3个应用入围嘉兴市县(市、区)高频应用前10。全力推进“浙政钉”掌上工作台,共上架应用29个,全县浙政钉2.0日活跃率稳定在92-95%之间(排除节假日),综合用户活跃率97.64%远超省市目标。实行政务服务月度通报制度,督促各部门(单位)落实相关政务服务问题。 4.强化安全监管。施行《网络(数据)安全风险告知书制度》。2022年共发出《网络安全风险告知书》158份,发出《数据安全风险告知书》6份。 (四)全流程电子化推公共资源交易 一是优化提升评标区。对签到处、监督室、评标室等功能区域优化提升,各区域分布衔接紧凑,增加双向人脸识别和刷身份证闸机,有效解决了人员进出无序问题,同时,加大制度上墙和风险警示标识,推进阳光交易。二是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联合部门出台《海盐县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评定分离”暂行办法》,采用评定分离完成招投标及定标工作项目20个。三是推进不见面开评标工作。完成工程建设领域“不见面开标”项目113个,政府采购项目“远程异地不见面开评标”6个。 亮点: 1.组织参加全市营商环境“十佳实践案例”评选,3个案例获评2022年度嘉兴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实践案例”;2022年营商信息被《嘉兴市营商环境建设简报》录用5篇。在“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2022)”榜单中,海盐跻身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榜第63位。 2.实现自助打印不动产权证。自助政务服务一体机和不动产权证书的数据实现实时交互,将不动产权证书的制证、发证环节“合二为一”,打破了传统的登记发证模式,为办事群众提供便捷、省时、高效的贴心服务。9月,通过不动产权证打印柜打印了我县第一本自助打印的不动产权证书。 3.创新数字化场景应用。海盐“数智青莲 未来工厂”场景应用作为数字化改革典型经验得到省委书记袁家军的充分肯定,刊登于领跑者第15期,并评为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创新建成“四联五快”智控应用,实现“两信息三空间”数据全量汇集,有效处置了“4·2”海宁疫情、“5·1”嘉善疫情等联动排查管控,助力本地疫情“零确诊”,该智控应用得到副省长成岳冲批示肯定;《海盐县差异化建设疫情防控流调溯源协同应用》入选省大数据局汇编的“浙政钉”助力疫情防控典型应用案。 二、2023年改革思路 (一)党建统领,开展干部队伍提升行动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素质。以党建引领上好“政治课”,组织开展“信念铸魂”行动,切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升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源动力;二是强化业务工作能力。通过开展科室月度工作交流会、老带新工作调研小组等多种形式提升业务能力。开展综合窗口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评定,确保100%持证上岗,完善月度考评和收入分配机制,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全体干部职工的业务硬实力;三是完善政务服务水平。积极争创市级示范机关服务品牌建设,加强对入驻中心人员的日常管理监督,全面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现场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和盐悦色”服务品牌影响力。 (二)先行先试,实施营商环境改革突破行动 一是深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主要是联合平湖、港区先行先试,探索跨区域通办。在社保、医保、公安、公积金领域先行突破,并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重点破题方向是不动产领域的跨区域通办;二是深化“一件事一次办”。在落实好现有75件一件事的基础上,谋划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件事,重点是抓好企业污水入网一件事;三是推动政务服务延伸扩面。一方面是结合跨区域通办,推动事项下沉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县、镇两级跨区域通办;另一方面是结合就近办,推动商事登记类事项(登记、变更、注销类)事项延伸到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实现“家门口”就近办理;四是拟探索成立县交易委员会,建立例会制度,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提档升级,成为独立机构,承担全县所有涉及国有及国有资金投入的各类交易。 (三)多措并举,推进数字化质效提升行动 一是构建项目绩效全流程闭环评价体系,反哺提升数字资源质效。制定完善的多要素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托IRS、公共数据平台、项目管理系统,全过程、全方位跟踪评价信息化项目绩效。针对不同类型问题,提出合理的整改途径和处理措施建议,形成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依据绩效评价报告,督促部门(单位)整改落实反馈,形成闭环监管机制,以绩效评价反向推动项目数字化资源利用效率和数据质量提升。二是优化完善网络和数据安全闭环处置机制,守牢安全底线。坚持“建设与运维并重、业务与安全双赢”,构建一体化安全运营体系,持续推进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落实。优化政务云资源配置,网络通信流量、数据访问流量全“纳管”,构建一体化数据安全监管平台,全时段、全流量监控,提高隐患发现能力,确保安全风险无处遁形。加强自主的数据水印、加密和安全传输能力建设,强基固本。优化完善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闭环处置机制,形成风险监测、风险告知、风险处置和风险复核全链路闭环,消除隐患于“未病”。三是探索基于IRS应用工厂实现低代码开发机制,降本增效。依托应用工厂,以通用表单、驾驶舱设计器和标准化组件等资源,探索构建低代码应用开发环境,逐步形成具备低成本、构建迅速的应用开发机制,助力部门(单位)降成本,增效率,推进数字化改革应用迅速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