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齐心协力 坚决打赢防御台风“梅花”硬仗


  • 发布时间: 2022- 09- 15 09: 56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本报综合报道

本报讯 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来势汹汹,步步逼近海盐。根据《海盐县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9月13日21时,县防指启动Ⅰ级防台应急响应。雨情就是号角,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全县各级各部门紧急行动起来,全力以赴,严防死守,扎实做好防汛防台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两闸”开启预排水 为强降水腾库容

杭嘉湖南排工程是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骨干工程,位于海盐的长山闸、南台头闸作为杭嘉湖南排工程重要出海口,是防汛排涝工作中的关键点。为减轻台风“梅花”带来的强降雨影响,自9月12日起,杭嘉湖南排工程长山闸、南台头闸开启排水作业,全力保障内河水位安全。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长山河枢纽管理所,这里的7孔闸门全部开启,内河水不断排向钱塘江。“我们现在每天排两潮水,每次排水时间6小时,每次排水量大概是500万立方米。”长山河枢纽管理所运行科科长姜敏冲告诉记者,9月13日晚,长山闸已启用“闸泵联排”运行模式,闸排与泵排共同作业,为可能到来的强降水腾出充足库容。

此外,为确保正常排水,长山河枢纽管理所启动防台防汛预案,对闸站、泵站的机电设备进行多轮次试运行,对所管辖的河道进行全面检查,相关工作人员24小时交替值班值守,实时监测水位情况。“目前来说,整个设备的运行和工况都比较稳定。”姜敏冲说。

据了解,除了长山闸,南台头闸的4孔闸门也已经全部开启。9月12日至9月14日下午2点半,长山闸排水2460万立方米,南台头闸排水3000万立方米,两闸累计向外排水5460万立方米。

加大隐患排查力度 抢修人员随时待命

为确保台风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连日来,国网海盐县供电公司积极开展巡视巡检工作。昨天上午,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加紧对辖区内低洼小区内的配电设施进行巡查,并在配电箱上张贴水位警戒线。“这样方便小区物业居民发现水位超风险时能及时拨打报修电话,避免发生触电事故或配电设备烧毁事故。”国网海盐县供电公司武原供电所所长陈宁宁说。

为了提升风险隐患排查效率,县供电公司使用户外智能巡检机器人检查110千伏城北变电站电力设施。该机器人可以采集电力设备的图像、温度、压力等数据,自动分析设备状况并生成数据报告,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精准地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另外,县供电公司还运用物联网检测系统对电缆层水位进行实时监测。“低洼路段的电力设备,如果严重进水,可能会造成被迫停运,影响市民正常用电。”国网海盐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中心部门负责人雷虹云告诉记者,物联网智能检测系统只要监测到水位超过了警戒值,会第一时间报警,便于维修人员及时进行抢修。截至目前,国网海盐县供电公司联合各镇(街道)以及物业完成了13个地势低洼小区、18个地下配电房、400多处地下配电设施的防涝措施应急准备工作。

面对台风“梅花”,各个镇(街道)工作人员深入一线,查隐患、保平安。望海街道严阵以待,迅速部署,对在建工程、重点企业、码头等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安排人员清理涉水涉河建筑物的便道等阻水设施,通知各建筑工地做好人员转移,并加强排水管网、高空设施、企业、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领域和单位的巡查排查工作,落实低洼易涝地区等重要部位应急排涝措施。

“大伯大妈,这里危险,赶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在台风“梅花”来临前,各镇(街道)干部深入危房户、建筑工地,逐一排查,确保应转移人员“一户不漏、一人不落”。

百步经济开发区(百步镇)人大代表、胜利村村干部陈叶娟在台风应急响应提升的第一时间前往村民家中做工作,组织开展人员转移。风雨尚未到最强烈时刻,很多村民不愿离开家,陈叶娟便认真劝说、耐心解释,将一位位老人搀扶上用于转移人员的车辆。一位60多岁的老人行动不便,陈叶娟特地向社区服务站借了轮椅。“大妈,这次台风要在浙江登陆的,晚上要下大暴雨,你跟你儿子两个人在这里大家都不放心,我们一起去村里,等台风过后就送你们回来。”成功劝说老人后,陈叶娟带着老人到村部做好核酸检测,安置好老人后又送上热水和可口的饭菜。“台风伴随着大风大雨,危旧房屋里住的大多是老人,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是要冲上前,确保群众安全。”陈叶娟说。

望海街道兴隆村组织多方力量,退伍老兵们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彰显退役军人的责任和担当。在人员转移过程中,其中一位转移村民是聋哑人,沟通不便,不愿意转移到临时安置点,经过老兵们耐心劝说下,这位村民最终同意转移。“我是退伍军人,也是共产党员,哪里有需要,我就到哪里。”兴隆村老兵战队成员赵国平坚定地说道。

在通元镇禾溪社区,网格员深入危房户逐一排查,做好人员转移工作。在社区管辖的石泉集镇北街上,马梦祥夫妇居住在一栋危房内,网格员们迅速出动,连夜将老夫妻转移。在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干净的床铺和被褥早已安排妥当,饮用水、食品、手电筒等避灾物资也已准备就绪。两位老人抵达这里后,得到了妥善安置。

“台风来了,搬到这里就踏实了!”

“梅花”无情人有情,万众一心共抗台。在全县各镇(街道),一个个避灾安置点,在台风“梅花”携风裹雨时构筑起一个个温暖的港湾。

为应对强台风“梅花”,澉浦镇针对建筑工地、危棚简屋等全力做好人员转移安置工作,启用安置点的同时,还为安置点的群众送去“精神食粮”。昨天下午,在六里村翠屏避灾安置点,海盐县文化馆联合澉浦镇文化站共同组织了一场“以艺暖心 ‘澉’爱相伴”文艺演出。演出活动以舞蹈《生命的红旗》开场。动听的歌声、台上台下的互动,现场处处洋溢着欢乐,有奖知识问答将气氛推向高潮。

“你们真的太好了,对我这个老人这么照顾……”在武原街道大刘村文化礼堂安置点内,86岁高龄的陶奶奶不断地感谢着村里的工作人员。原来,昨天早上7点,安置在大刘村文化礼堂的陶奶奶因前一日匆忙离家,没有带降压药,于是便向安置点工作人员求助。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迅速赶往陶奶奶家中取药,解决用药之急。返回时,工作人员又细心关闭陶奶奶家中的电器,拧紧煤气瓶。

白衣天使,送医问诊安人心。为做好避灾群众的医疗保障和疫情防控工作,于城镇各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医务人员驻点或巡回的方式,向避灾安置点内的群众,提供包括测量血压、核酸采样、测温验码等服务。昨天下午,于城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冒着风雨,穿梭在各村社避灾安置点。每到一个安置点,医务人员会为安置人员测量体温、血压,详细询问避灾群众的慢性病情况及有无其他不适症状,予以“一对一”的用药指导服务,并进行灾后防病知识的健康宣教,发放灾后饮水与食品卫生宣传单。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