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创新开发“海洋生态修复应用场景” |
||
|
||
■全媒体记者 董仕渊 通讯员 胡雅晴 本报讯 今年以来,海盐以重点海域、海岛、海岸带等区域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为主线,围绕“损害什么、修复什么”的原则,创新开发“海洋生态修复应用场景”,通过一体化管理、智能化预警、全方位监管,实现对涉海项目的全闭环管理,构建生态修复智治新格局。目前,该场景已纳入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平台。 打开该应用,看到其构建的“Web端海洋生态修复驾驶舱”向上与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平台联通,实现数据共享;向下与场景项目管理、监测预警、一件事服务审批和二三维一张图四大子系统贯通。“我们通过全量采集有关空间信息、属性信息、附件信息、指标信息等数据,实现对涉海项目的入库、校核、审批、验收、展示、监测等一体化线上管理。”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应用搭建了web端海洋生态修复监测预警系统,通过采用视频监控、空中全景、多期影像叠加对比等方式,对项目的进展情况实行红黄灯预警。当现状进度与应达进度值相差5%至10%时,黄灯警示;超过10%时,红灯警示,并将警示信息发送给实施主体和相关单位,督促项目进度或提示对自然节气依赖性强的项目(如增殖放流)提早筹备等。今年以来,已实施黄灯警示2次。 依托“浙里办”,该应用还开发了生态修复随手拍,并贯通连接Web端海洋生态修复驾驶舱,实现一屏两端,社会大众可通过随手拍程序以视频、图片的形式上传生态修复项目对应位置存在的相关问题。目前,累计收到社会大众提交的问题14个。“系统接收问题后将立即提交至生态修复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实、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至社会大众申报用户,实现全民监管。”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海盐拥有多个历史围填海区域。该场景的建设将有效提升历史围填海区域项目用海保障,进一步解决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海盐海洋生态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