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以文明之光照亮幸福宜居之城


  • 发布时间: 2022- 08- 17 08: 50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全媒体记者 马卓仪

本报讯 一个个农贸市场华丽蝶变,一条条健身步道干净平坦……近年来,海盐坚持把美好生活作为指向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抓实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城市发展基础,全力以赴打造幸福宜居之城,扎实推动文明城市向文明典范城市迭代升级,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你看改造后的小区多敞亮,还有了智能门禁系统,大家都感到舒心又安全!”日前,在县城新城花苑小区,居民肖维娟向记者介绍小区改造后的情况。该小区今年一月完成改造提升,共涉及16幢居民楼、432户居民。改造升级后,原本破旧的水泥路变成了平坦的沥青路面。小区不光增加了停车位,消防设施、健身器材等也配备齐全,整体秩序更加井然有序。谈及小区的变化,在这里居住了20多年的曹明初感慨道:“我们住户没掏一分钱,政府出钱给我们改造小区,真是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曹明初说,现在自己一有空,就喜欢到小区新设立的健身点锻炼一下,和老邻居们坐在一起聊聊天,生活安逸又舒适。

老旧小区旧貌换了新颜,居民们也露出了笑脸。为了让创建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海盐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城市有机更新,近三年来,城区共完成20个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工作,涉及300多幢居民楼,惠及近4000户居民。此外,海盐还大力推进划行规市,全面开展户外广告、马路市场、破墙开店、餐饮油烟专项治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民以食为天,“菜篮子”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拿出手机扫描盐易码、接受工作人员测温后,家在南塘琴园的陆燕进入武原农贸市场。记者跟随进入菜市场看到,中间摊位上的蔬菜瓜果品种齐全、色泽鲜艳,四周店铺里的干货生鲜摆放整齐,市民们在摊位前询问价格,挑选购买。“摊位布局合理、干净卫生,管理规范有序,买菜体验感很好,既方便又放心!”陆燕说,如今,逛农贸市场也成了一种享受,只为寻觅那一抹“人间烟火气”。

除了农贸市场,海盐还对交通设施、旅游景区、文化场馆、商圈、公共体育场馆、医疗场所、车辆检测站、城乡公共厕所等9大类公共场所,进行便利化、人性化、智慧化提升,开展“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行动”,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八月盛夏,行走在海盐城区的大街小巷,置身于整洁干净的街道,绿树掩映、繁花似锦,路上交通秩序井然,车辆友好礼让。近年来,海盐大力改善城市交通,滨海大道、乐园路、武袁公路等建成通车,枣园路、新桥路、海兴路、百尺路等一批主干道路完成改造提升。白改黑、四改六、留树木、辟车位,海盐从长远出发为民务实,从细节着手彰显为民情怀,走出了一条条有颜值、有生机、有温情的蜕变之路。

傍晚时分,流连于公园绿地中的人们,悠然自得、好不惬意。“现在海盐的公园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走出家门就能欣赏各种美景。”市民杨阳说,他家附近就有白洋河公园、梦湖公园,出门见绿、移步易景,让人感到家在公园中、人在画中行。近年来,海盐大力推进城市公园、城乡绿道建设,60余个公园由点及面、串珠成链。生态绿色宜居之城就在群众身边。

除了筑牢民生“里子”,海盐还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新人民医院、职教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历史文化中心(北大街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将改善群众在教育、医疗、文化、健身等方面的设施条件,让群众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教育等资源。同时,海盐还不断推进“15分钟生活圈”“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实施天宁寺商圈等为重点的“1+4+N”社区邻里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让城市更宜居、群众生活更美好。

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是文明创建的试金石,身边的美好变化是广大市民群众增强幸福感的源泉。“这是一场幸福接力,更是一段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县文明办负责人表示,今年,海盐将持续发力,推动文明创建步步深入,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改造、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提升,进一步提升交通秩序、窗口行业文明服务、市场环境、城乡人居环境,让城市绽放文明之花,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