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原街道:华星村让老农田变出新花样 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 |
||
|
||
■撰文 安玉 行走在华星村的乡野田间,感受微风拂面、绿波荡漾,连片的农田一望无垠;穿梭于光明景苑的楼栋间,窗明几净、道路整洁,城乡建设的美美与共。华星村位于武原街道最西南,全村区域面积7.3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6221亩,土地流转面积达5100多亩,是一座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传统村落。从2008年开始,华星村陆续进行新农村搬迁工作,眼下全村93%农户已搬迁至武原街道光明景苑。 华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陆俊飞说,土地是华星村的资源,如何让土地吸引项目产生价值?以及如何促进农业产业集聚和可持续发展?这些,是华星村近年来一直在努力研究和积极推进的重要课题。“农业产业更要创新,我们要让老农田玩出新花样,更要通过当下热门的农旅融合带动产业升级,发展农业创意新经济。”陆俊飞说。 老农田变出新花样 乡野中,在谈笑间体验垂钓农趣……今年5月的一个周末,天气晴朗,暖风徐徐,一大早,海盐县华星农场便迎来了几组家庭,他们来这里准备开启一场钓龙虾“比赛”。经过一番等待,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一个个龙虾被拎出水面。“在吃龙虾的季节,经常带我女儿来钓龙虾,现在钓龙虾的地方和以前相比干净很多,就更愿意带孩子来玩了。”家长周女士说道。 2018年,华星农场开启了“水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是海盐县首批探索稻虾综合种养的示范户,养殖面积300亩。经过四年探索,农场已摸索出一套较成熟的种养经验,通过稻虾种养模式,每亩田可增收2500多元。然而,令华星农场负责人许玉君没想到的是,稻虾种养模式除了给农场带来实打实的经济效益以外,还产生了品牌效应,传统的水稻田竟然带来了旅游收入。2019年和2020年的海盐县“稻田龙虾文化节”的钓龙虾比赛都在华星农场举办,钓龙虾,品龙虾,使农场多了人气和“流量”,也多了旅游收入。“现在我的千亩稻田,有了‘小龙虾’的牵线,龙虾的季节居然成了网红打卡点,干了一辈子的传统农业,也跟着转了型啊。”许玉君笑着说道。 许玉君,土生土长的华星村人,1999年回乡种粮,2010年注册了华星农场,如今,他的1200亩农田平均亩产水稻600公斤左右,许玉君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2017年,他的心中冒出一个想法,他认为农场一定要顺应社会发展开拓新的产业链,老农田要有点新花样了。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当时的新兴产业——稻虾综合种养。2017年许玉君和县里的农技专家一起去外地考察学习技术,学习归来后,他开沟、挖渠、筑陇,认真学习养殖方法,精心进行养殖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5月份,初尝稻虾综合种养的许玉君就获得丰收。看到许玉君的初试成功,村里不少种粮户也纷纷向许玉君求教,许玉君手把手帮助粮农们完成了“转型升级”。 近年来,华星村村域经历整组搬迁后,于2022年推进退耕还田项目,目前全村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创建等一系列工程。同时,华兴村积极找准细分产业赛道,将党总支纳入“绿色富农,盐邑稻虾”党建联盟,积极将党组织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振兴动力,带动全村实现提质增效。以农合联综合党委为农服务主阵地——华星农场为引领,负责人许玉君组建创业型党小组,开办“玉君工作室”,通过“农机合作”法、“基地带动”法,常态化开展技术指导、专家下乡、教育培训、产品营销等多样化服务,结对帮带周边创业农户创富,目前,全村大力推行稻虾综合种养,村域稻虾面积已达700余亩。 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 夏日午后,位于华星村的海盐引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内,负责人李华正头戴草帽,仔细检查鹿舍内的水池蓄水情况,高温天气,憨态可掬的梅花鹿们纷纷躲在屋檐下的阴凉处,十分警觉地盯着鹿舍内的一举一动。李华说,这些梅花鹿可是他的宝贝。 2019年,在上海打拼多年的李华被农村的广阔天地和发展前景深深吸引着,那时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家乡海盐搞农业,一次机缘巧合,浑身是宝的梅花鹿进入了他的视线。李华说,梅花鹿身上的鹿茸、鹿鞭、鹿血都是宝中宝,养殖梅花鹿,前景很是理想。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调研,李华把公司建在了华星村。“当时我们也去过好多地方,但就这片地最适合我养殖梅花鹿。”李华说道。 经过两年的项目建设,2021年初,首批27头梅花鹿被引入,经过近一年的培育,三头小鹿顺利出生,经济效益也已初显。李华说,接下来,将扩大投入,继续引入第二批梅花鹿,并将在梅花鹿的自我供种、产品深化上加大探索与研究,为实现产业的产、供、销一体化模式打下基础,同时大力发展农旅观光游,在养殖的间隙深入开拓农旅产业。 除了李华的梅花鹿项目,2021年年初,华星村还成功引进了中化现代农业MAP项目,该项目以科技驱动强农,建设高标准示范农场,通过专业的团队进行品种筛选、植物营养试验、植保试验等“5+1”的功能试验,通过开发应用智慧农业系统,推动农业生产的市场化、专业化、品质化和品牌化,加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联结,构建“从种到销”的系统化粮食生产体系,打造公共区域品牌,推动粮食产业数字化发展,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接下来,华星村将继续坚持以农业高效高产、产业提质提效为立足点,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新模式,以高站位、高标准、高产出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