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424002556408L/2022-70196 成文日期: 2022-06-13
文件编号: 组配分类: 其他工作
发布机构: 沈荡镇 有效性:

三位乡贤传承接力 说好沈荡故事 赋能“文化富裕”


  • 发布时间:2022-06-13 09:20
  • 信息来源:沈荡镇
  • 浏览次数:
  • 打印

在沈荡,有这样三位乡贤,他们年龄不同,却有着共同的研究方向,研究海盐钱氏历史文化,以及共同的身份——非遗传承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用各自的方式传播钱氏文化精华,让更多的人了解钱氏故事并从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真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赋能“文化富裕”。

林天仁:钱氏文化的记录者2002年,一个机缘巧合,让林天仁和海盐钱氏结下了不解的缘分。那时林天仁注意到,海盐钱氏历代名人辈出,每个名人的背后都有耐人寻味的故事,都能发人深思,但遗憾的是后辈却无人整理。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把这些隐藏在民间的传统民俗文化找回来,并用文字的形式将它们记载下来。

从那时起,他每天戴着老花镜,研读图书馆借来的史料。骑着他那辆已经老旧的自行车,风雨无阻、走街串巷去走访和收集有关钱氏的传说与故事。十多年来,林天仁撰写了将近两百万字的民俗民间文化资料,编写出版的有《林家浜志》《海盐灶头》《海盐钱氏传说与故事》《海盐庐江钱氏》《沈荡民间艺术》《百年沈荡》等。其中《海盐钱氏传说与故事》被列为浙江省第四批“非遗”代表作名录。

俞建平:“钱氏家风”的使者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近日,在沈荡镇中钱村的钱家祠堂里,管理员俞建平正耐心地给参观的中学生讲解《钱氏家训》。

2016年5月,当时46岁的俞建平成为了沈荡钱家祠堂的管理员,还义务当起了祠堂的讲解员,把自己了解到的钱氏故事讲给游客听。“钱穆、钱钟书、钱学森……钱氏一族出过很多大师级的科学家、文学家,这个家族那么显赫,并且常盛不衰,跟《钱氏家训》,跟钱家祠堂是分不开的,我觉得这个值得传播下去。”俞建平说。

清幽的院落,悦耳动听的鸟叫,祠堂里的一草一木,一个个物件摆设,俞建平都很清楚。钱家祠堂正式对外开放至今,俞建平自己也记不清楚给多少人讲解过,每当看到游客赞叹钱氏家风家训故事时,他就特别有成就感。


钱张建:钱氏文化的传播者     在沈荡镇横泾村有这样一位田园诗人,更是一名喜欢用笔记录所见、所想、所思的海盐钱氏传说代表性传承人——钱张建。

今年49岁的钱张建,热爱写作、喜欢写诗、热心研究古诗书,他写过村歌、作过村史、研究过海盐的人文历史,他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文人”,同时,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海盐钱氏家族的后人。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钱张建接触到了《钱氏家乘》,为了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他开始熟读《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唐书》.....几十年的文化积累,钱张建也渐渐有了出口成章的文学素养。2018年钱张建加入了海盐县档案馆的文史研究队伍,开始和前辈们一起深入研究海盐本地的历史、翻译古书籍




信息来源: 沈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