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 发布时间: 2022-03-30 14: 19
  • 信息来源: 县商务局
  • 浏览次数:
  • 打印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促增长的主引擎、惠民生的主渠道、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的主阵地。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海盐县迎接经济发展迈入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

为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海盐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依据《嘉兴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海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规划,特编制《海盐县“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在对“十三五”期间海盐县服务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及发展机遇,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明确“十四五”期间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及战略目标,确定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空间布局和重大工程,并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和建议。本规划是指导海盐未来五年服务业发展的蓝图,是政府用以宏观调控经济、着力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限为2021至2025年。

一、海盐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与环境

(一)现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海盐县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更加清晰,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对拉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十四五”期间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期间,海盐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1%,高于同期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基本达到了“十三五”规划年均增长10%以上的预期值。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9.1%,比2015年的33.6%提高了5.5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县税收收入比重达到26.4%(含核电)。2020年规(限)上服务业企业数量增加到291家,年均增长9.5%,规(限)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3.55亿元,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表1-1“十三五”期间海盐县服务业增长情况

年份

服务业增加值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

比重(%)

增加值(亿元)

2015

131.31

33.6

2016

141.30

33.8

2017

160.91

34.6

2018

179.63

35.2

2019

197.38

36.6

2020

212.95

39.1

数据来源:2015-2019年数据来源于海盐县统计年鉴,2020年数据来源于海盐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是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海盐县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基本确立以科技信息、商贸服务、核电关联服务、现代物流、健康文旅、金融服务六大行业为发展重点领域的服务业体系。科技信息服务蓬勃兴起,海盐科技城先后引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园、科技检测大厦等项目,海盐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商贸服务再上新台阶,新建吾悦广场、嘉凯城,推动绮园商业街转型升级,以中心城区为重点,编制《海盐县商业服务业设施布局规划》,加强重点地块商业业态引导。核电服务唱响品牌,秦山核电小镇等核电关联产业集聚区影响力不断扩大,县内现有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企业90家,其中核电服务业企业57家。现代物流规模升级,引进百亿项目传化(长三角)智慧港项目,完成杭平申线(海盐段)等航道改造,2020年公路货物周转量16.4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8%;内河港口吞吐量1966万吨,比上年增长16.8%。文旅融合呈现裂变之势,杭州湾文旅城小镇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南北湖省级风景名胜区成功打造4A级景区,获评3A级及以上景区镇3个,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金融服务提档升级,出台《关于支持地方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鼓励融资租赁和小贷公司发展。

三是功能布局更为清晰。“一核一带多点”的空间结构持续做强做优,集聚效应不断显现。由中心城区武原街道、县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望海街道和秦山街道组成的“一核”能级提升,持续招引商业综合体、教育、医疗、养生、科技研发、服务业人才等项目。武原街道成功引进海盐吾悦广场城市综合体,海港智慧家居城活化升级为美食生活小镇,夜经济孕育而生;西塘桥街道“一站式”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成,秦山街道首个5A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开业。东部滨海“一带”快速推进,杭州湾文旅城小镇等大项目建设实质性推进。“多点”持续完善,中国核电城、南北湖未来城等大平台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临港物流园区和秦山核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先后创建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四是平台效应逐步显现。创新平台加快推进,签约浙江清华长三角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引进浙江求是数理医学研究院和上海复旦科技园发展研究院,签约落户核电学院。核电关联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列入市级创建名单,海盐国际(上海)创新中心正式投运。产业平台加速形成,临港物流园以杭嘉湖地区为经济腹地,依托嘉兴港海盐港区以及内河港积极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已形成较完善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特色小镇建设初见成效,海盐核电小镇、海盐集成家居时尚小镇、海盐健康美食小镇、杭州湾文旅城小镇、海盐多彩循环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楼宇经济迈上新台阶,全县纳入嘉兴考核楼宇共26幢,总商务办公面积34.19万方,税收超千万楼宇共5幢。

五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相继出台《海盐县特色楼宇评选办法》、《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体育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海盐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政策,明确服务业未来三年发展目标、重点发展“六大”服务业和开展“四大”行动;重点引导培育壮大商贸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物流服务、健康服务等重点行业;评选出“十大突出贡献企业”、“十大行业之星”、“十佳成长之星”、“十佳服务明星”并进行表彰。推动服务业项目集中签约,通过415工业大会、服务业大会、南北湖经贸洽谈会,促成服务业项目集中签约。

表1-2 “十三五”期间海盐县服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规划目标值

实际值

完成情况

1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215

212.95

基本完成

2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

10

10.2

完成

3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1

39.1

基本完成

4

累计完成服务业投资

亿元

870

--

--

5

旅游总收入

亿元

200

79.2

尚有差距

6

年旅游接待人次

万人次

1500

842.1

尚有差距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70

162.3

基本完成

8

规上服务业企业数

250

291

完成

9

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

%

50

26.4

尚有差距

10

内河货物吞吐量

万吨

1800

1966

完成

11

金融业增加值

亿元

30

32.1

完成

12

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14

15.1

完成

注:2020年目标值摘录整理自海盐县“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2020年现状值来源于202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海盐县服务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服务业基础相对薄弱。2020年全国、浙江省、嘉兴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54.5%、55.8%、45.8%,海盐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9.1%,与全国、浙江省及嘉兴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同时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发展不尽人意,在旅游总收入、年旅游接待人次等方面与“十三五”规划目标值仍有较大差距,旅游区域融合度、旅游知名度、旅游产品识别度仍需大力提升。二是平台经济能级不足。与周边城市相比,海盐县缺少高能级服务业平台,尚未实现省级服务业集聚区零的突破,总体实力有待提升。三是创新氛围依旧不浓,海盐县服务业仍处于传统低端要素推动发展阶段,因历史原因,高等科研院校缺失、高端创新人才缺乏,对核电服务、科技研发、软件信息等重点发展的服务业领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四是管理机制有待提升,政府制定的扶持政策针对性不强,现代服务业规划、政策更多围绕产业做大、企业育强,具体业态培育导向性不够突出,许多处于孵化期、成长期的新兴服务业企业享受不到优惠政策。部分项目存在土地、资金等政策难题,亟需突破完善。

(二)发展环境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宏观形势加速调整,世界政治格局、全球化进程、科技与产业等面临前所未有大变革,服务业提质增效发展也明显提速。在此背景下,做强做优服务业,可以有效引导生产、扩大消费,为海盐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提供重要支撑。

1、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服务业发展进入全面跃升的新阶段,主导地位将更加稳固

一是服务业总产值与增速不断提高,2020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4.5%,服务业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二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十三五”期间,我国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远高于一产和二产,大多数年份在58%以上,投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将更加巩固。目前海盐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9.1%,处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起飞阶段。“十四五”时期,海盐必须紧抓产业升级规律,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大力推动服务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服务业发展市场广大:中国谋划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服务业对外开放存在新机遇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向都市圈经济转型,制约高端资源要素和新业态转移的瓶颈障碍逐渐破除,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将会被充分激发,服务业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机遇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有利于在嘉兴市域、杭州都市圈、上海都市圈中着眼于引进优质服务资源,增强服务业领域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增加高质量的服务业供给,全面融入长三角。

3、新兴服务业态不断涌现:服务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数字经济对服务业创新发展的驱动作用持续增强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必然推动适应新技术场景下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重构。信息技术向服务业各领域全面拓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带来的资源重构将加速需求信息、原料采购、智能制造、物流配送、消费体验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创新,增强全产业链优势,提高现代物流、采购分销、生产控制、运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发展水平。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技术全面嵌入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融合日益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推力之一。“十四五”时期,海盐要积极拥抱数字化发展浪潮,加快服务业相关领域数字化变革,推动农业和制造业企业加快服务化改造,通过电子商务等形式重构传统商贸模式,通过消费创新,打造更多符合新消费观念的共享空间、交往空间以及创新空间。

4、服务业向更高层次升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国内服务业发展带来巨大空间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性升级趋势更加明显,消费理念日益开放,对服务品牌化、便捷度、体验感的要求持续提升。生活服务业领域日益多元,健康服务、教育服务、文娱服务等在线服务增长迅速,家政服务、生鲜采买、快递外卖等到家服务规模激增,这将为服务业发展增添新内容、开辟新领域、增加新动力。“十四五”时期,海盐要顺应消费升级需求,推动基本医疗、养老、住房等安全服务需求向文教娱乐等社交服务需求转变,加快消费服务需求从温饱型、小康型向多层次、多样化、品质化、品牌化的美好生活型升级,壮大本地消费市场。

5、海盐服务业发展面临新机遇:“湾北新区”、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扩、“嘉盐同城”等战略带来机遇

“十四五”时期,随着省市重大战略逐步落地海盐,海盐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正在筹建的“湾北新区”省级重大平台,以打造杭州湾两桥之间“黄金海岸经济带”为抓手,树立海盐“湾北明珠”新形象,海盐科创实力将进一步增强。“嘉盐同城”战略逐步深化,嘉兴南站枢纽功能将进一步强化,由此推动“嘉盐”一体化发展,海盐发展未来可期。

根据2021年国务院批复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扩,海盐属于南向拓展带重要的组成城市之一。借助南扩战略,要求海盐推进千年古城复兴,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最具根脉、最具灵魂、最具吸引力的千年古城,着力打造“古韵悠”与“新风貌”相与为一的文旅特色国际商务区;要求海盐深度融入上海、杭州、宁波都市圈,深化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塑造和提升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体系中的对外贸易、专业平台等功能,着力打造“内融合”与“外开放”相得益彰的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要求海盐聚力打造两桥之间黄金海岸经济带,着力打造“金南翼”与“湾北岸”相辅相成的科技创新功能拓展区,塑造和提升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体系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支撑等功能;要求海盐聚力建设长三角综合智慧物流港,依托海盐拥湾向海的区位交通优势,完善快速连接虹桥中央商务区和周边区域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着力打造“多路径”与“少时长”相为表里的江海河路联运新平台。

在把握机遇的同时,也要正视海盐县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全球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面临应对复杂多变经济形势的挑战。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全球市场风险挑战增大。同时受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整,对于流动性更强的服务行业保链、补链、强链任务更加艰巨。二是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面临区域竞争趋紧的挑战。便捷的交通体系既加快了外来旅游者的导入,又导致了高端购物消费的外流,大城市的“虹吸”效应正在加大。周边县(市)区发展模式较为类似,存在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三是各类要素保障不足,面临要素制约增多的挑战。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思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人才是第一要素,但目前来看,海盐县实用型人才相对较多,战略型、引领型人才相对缺乏,除此之外,土地、政策、资金等保障要素相对缺乏。

二、“十四五”海盐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以新发展格局和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将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大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着力优空间、育业态、促融合、增消费、强主体、畅循环,塑造高端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和全域一体的服务业新格局,努力实现服务业蝶变跃升。“十四五”期间,全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将海盐建设成为浙江高能级核电产业创新发展区、长三角生活休闲度假胜地、杭州湾智慧物流基地、湾北新区科创高地,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全县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县提供有力保障。

(二)发展原则

坚持数字引领,创新发展。落实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动新业态发展、新热点培育、新技术应用、新领域拓展,增强发展新动能。顺应共享经济、体验经济发展需要,促进服务业态创新和功能完善,不断创造新需求、拓展新市场、实现新发展。

坚持区域联动,协同发展。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深度融入嘉兴服务经济体系建设,努力提升海盐服务业在区域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完善服务业市域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强服务业优质资源统筹协调力度,加快与嘉兴其它各县(市)区联动协同,提高服务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品质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服务业发展根本目标,着力优化服务业供给体系。坚持品质发展,顺应消费升级发展趋势,塑造消费者体验性强、共鸣度高的消费新场景和新服务,满足消费高端化、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坚持产业互促,融合发展。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不同领域间的深度融合,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格局。推动服务业融合发展,催生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四新”发展,实现服务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

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立足海盐实际,以核电服务业为特色,发挥比较优势,聚焦供需矛盾突出领域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着力巩固主导产业、壮大先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打造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利用核电产业优势,完善核电创新服务业应用平台。加快建设湾北“万亩千亿”平台,提升服务业集聚功能,完善服务业资源配置、商贸消费和商务服务功能。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全面深化服务领域改革,提升服务领域开放水平,加快制度创新和推广复制,营造最优营商环境,破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激发发展活力和潜力,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有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三)发展定位

1、浙江高能级核电产业创新发展区

以核电科技城建设为引擎,大力发展核电设备检验检测和核电关联数字经济,做大做强核电生产性服务业,深化发展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培育核电数字信息产业及核电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园、核电大数据中心、核电人才培训中心等一批项目建设。加快集聚区配套设施建设,促进核电关联产业服务集聚区提档升级,打造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同位素生产基地、核工业大数据基地、核电人才培养基地。在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基础上,力争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能级创新发展区。

2长三角生活休闲度假胜地

依托“大绮园”景观资源,结合古城复兴规划,深入挖掘海盐“八园争艳”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海湖自然禀赋,推进杨家弄、北大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和南北湖未来城规划建设。依托杭州湾文旅城小镇乐园项目、冰雪世界、童世界等项目的开发建设,推进与南北湖未来城、高铁新城等的联动发展,做强杭州湾风情旅游带,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的大格局。深化开发以“南北湖·五味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片和以秦山核电工业旅游为引领的工业旅游发展片,扎实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和文化产业招引。实现城乡面貌的全面提升和旅游要素的系统配置,形成以主题娱乐、山水休闲为核心,集滨海观光、乡村体验、科技探索、康体养生、商务会议等为一体的区域旅游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南木山英迪格酒店项目、南北湖开元森泊度假乐园项目、丘山度假村白云问茶等工程建设,有效提升海盐旅游综合实力,打造知名的长三角生活休闲度假胜地。

3、杭州湾智慧物流基地

发挥海盐位于沪、杭、苏、甬四大城市交通中心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放大同城效应、时空转换效应,拉近海盐与长三角城市之间的距离。抢抓上海虹桥国际枢纽中心南扩建设机遇,以“打造两桥之间黄金海岸经济带”要求为引领,夯实首位战略大平台。推动海盐进入“高铁时代”,加快建设高铁新城,布局区域性物流中转中心,着力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海盐湾北新区大开发,推动嘉兴从“运河时代”走向“海洋时代”“湾区时代”,依托嘉兴港海盐港区和内河航道资源,加快传化智慧港项目、中外运嘉兴海盐智慧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构建通江达海、便捷高效的“海河联运”运输体系。大力发展跨境电商,配套搭建“互联网+物资”智慧物流的交易平台,实施B2B优质产业供应链发展。加快构建服务网络优、服务成本低、服务质量好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打造服务杭州湾、辐射长三角的重要区域性物流基地、华东区域跨境电商集散地。

4、湾北新区科创高地

充分发挥高速互通交汇的优势,打造海盐北部枢纽,同时充分利用酱园港一江两岸生态景观条件打造北部新城,塑造海盐县城北部形象窗口。利用望海街道位于承接G60科创走廊前沿阵地的区位优势,依托一江两岸(北部新城),重点引进检验检测、技术研发等高新技术、高端智造、高质量外资和科研孵化等企业,完善科创相关功能,助力海盐形成湾区的科创高地。利用打造南北湖未来城契机,积极引进一批高能级创新研究院、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培育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重点招引国内外重点企业设立创新中心,建设科创体系完善的湾北科创高地。

(四)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服务业发展“4433”行动,即围绕建设中国核电创新服务示范区、长三角生活休闲度假胜地、杭州湾智慧物流基地、湾北新区科创高地4大发展定位,重点发展核电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金融商务4大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服务、民生服务、文化旅游3大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电子商务、数字经济、文创产业3大新兴服务业,到2025年,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质量效益显著增强,结构特色更加彰显,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1、规模贡献快速增长

“十四五”时期,争取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0个百分点,2025占比达到4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8%左右。服务业税收贡献逐年提升,到2025年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县税收收入比重达到35%,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速快于全市从业人员年均增速,到2025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5%左右。

2、产业效益不断提升

重点发展核电、物流、信息、金融、旅游、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和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增加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到2025年全县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

3、平台效应逐步彰显

服务企业竞争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壮大。到2025年,服务业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整体提升。着力建设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1家,新增服务业集聚区10个,新增服务业规(限)上企业300家,示范楼宇30栋。

4、改革开放取得突破

服务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对外对内开放水平明显提升,服务业企业支持政策更加完备,服务业“最多跑一次”深入实施,服务业企业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更加健全,到“十四五”期末,省服务业发展综合评价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表2-1 海盐县“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目标表

类别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规模

贡献

1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212.95

396

2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

39.1

44.0

3

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县税收收入比重*

%

26.4(含核电)

35.0(含核电)

4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

35.3[2019年]

45.0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62.3

240

6

全年旅游总收入

亿元

79.2

150

结构

效益

7

生产性服务业五大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

-

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61.6

68.8

9

数字经济核心服务业营业收入

亿元

2.6

5.0

10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22.3

27

市场主体

11

服务业规(限)上企业数量*

291

600

12

服务业上市企业数量*

0

1

平台载体

13

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0

1

14

#高能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0

1

15

亿元税收楼宇数量*

0

3

改革开放

16

服务业质量满意度*

-

90

17

服务贸易进出口额*

美元

1882万

保持每年正增长

18

跨境电商出口额*

亿元

2.71

20

19

省服务业综合发展评价*

Ⅱ类21位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注:(1)表内数据来源于海盐县“十四五”发展规划、2020年海盐县统计公报、海盐县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等资料。

(2)“*”为嘉兴市服务业“十四五”规划指标,“**”为海盐县“十四五”规划纲要指标。

三、加快形成具有海盐特色的服务业体系

“十四五”期间,立足海盐现状条件,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动力,突出重点行业与新兴业态,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促进产业链的整合优化,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综合竞争力,抢占服务经济发展制高点和主动权。

(一)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坚持高端化与专业化发展路径,加速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信息资本等高端要素集聚,不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构建现代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1、核电服务

全方位推进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全产业链提升,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核电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以核电装备制造业、核电数字信息产业、核电文化旅游产业、核特色医疗为支撑的产业集群,率先建设生态绿色零碳城,打造涵盖核能发电、核电设备制造、同位素生产及应用、供热、制氢等综合应用的零碳体系典范。

到2025年,力争培育核电关联企业150家,其中核技术(同位素)应用企业20家,超亿元企业50家。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全产业链总产值实现400亿元,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到60%以上。

(1)积极培育核电数字信息产业

积极支持核电开展数字(智慧)核电技术研究等工作,建设核电大数据中心,打造中国核电大数据基地。适应核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重点扶持核岛堆芯操作系统、涉核控制软件开发、三维可视化系统、在线检测、运行数据处理等技术开发,做好云计算、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在核行业的应用。加强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参与核电“智慧工地”建设。建设中国核电城数字产业园,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下,为行业企业提供“入驻+,聚集+,服务+”的三优服务,打造核行业数字供应链,实现产业线上和线下的双聚集。鼓励核电关联企业加快智能化产品研发和智能工厂建设,重点发展涉核电子元器件、工控系统、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及软件服务业。重点扶持核星科技、佳乐科仪、科路核工程、嘉兴微通智能等信息化企业做大做强。

(2)大力发展核电关联教育培训

加快中核运行核电技能培训中心建设,以核电学院挂牌为契机,建设为中国核电日常生产、大修技能培训主要基地,开展核电建设施工、核电运行管理、核电退役处理、核电和装备制造行业规范标准等相关技能培训。

(3)积极发展核电关联文化旅游

整合中国大陆核电发源地的品牌资源,以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红船·党性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浙江红船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全国3A级旅游景区等以核电为特色的红色科技旅游资源,楔入县全域旅游整体战略布局,以秦山核电基地、核电科技馆、核电小镇为重点,开发红色旅游精品路线,科技旅游休闲路线、企地融合展示路线,将红色旅游、科技旅游、美丽乡村游深度融合,建设长三角著名旅游地、全国核电公众沟通和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完善核电城的旅游配套设施,使生产、生活、科研、旅游等功能有机融合。

借助秦山核电科技馆打造最具特色的公众沟通交流平台、核安全文化传播平台、核电发展服务平台;以“核能与发展”为主题,展示中国核电发展之路;以“核能与安全”为主题,展示核电原理与安全文化;以“核能与生活”为主题,展示核能基本原理及核能基础知识。

(4)做大做强核电生产性服务业

依托秦山核电运行近30年形成的生产性服务业资源集聚优势,进一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辐射效应,努力打造“立足秦山、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核电运行服务核心区。

调试运行:做大做强以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华东公司为龙头的核电调试运行服务业,瞄准核电、核化工、核军工等产业链重大项目拓展业务,为全国涉核项目的调试运行提供优质保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电运行服务总部基地。

安装及检维修:充分发挥县内核电检维修企业集聚,技术和人才优势突出,依托秦山核电稳定的检维修市场和30万千瓦机组延寿、重水堆改造等重大项目,打造立足秦山、辐射全国、服务全球的核电检维修总部基地。

研发培训:进一步加大与核电科研院所的对接力度,组成产学研联盟,搭建产学研创新合作平台,提高核电配套设备研制能力。充分发挥秦山核电的技术、人才优势,积极推进核电培训中心建设,打造国内重要的中国核电人才培养基地。

环保新能源:瞄准30万千瓦机组延寿、重水堆改造、乏燃料储运、乏燃料后处理、三废处理、核设施退役研发等项目,加强与中核环保、中核404、中国核动力研究院等单位对接,推进中核清源项目在海盐建设。研究核电温排水的科学合理利用方式,研究发展核电余热利用产业,努力实现核电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打造零碳经济。

2、现代物流

发挥嘉兴港海盐港区的区位、岸线、产业优势,坚持“港产城”联动,拓展大宗商品储运、加工、交易等功能。完善海港、陆港、海河联运物流枢纽布局,打造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重点建设传化智慧港项目、中外运嘉兴海盐智慧物流中心等项目。

(1)围绕服务现代产业链,提升全程供应链物流能力

紧密衔接“6100”产业链提升工程,围绕高端紧固件、高端装备制造、智能集成家居、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六大产业,做强制造业供应链物流体系。鼓励创新供应链协同共建模式,鼓励第三方物流和快递企业为制造业企业量身定做供应链管理库存、线边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物流解决方案。支持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在物流领域融合应用试点和项目,引导大型流通企业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构建采购、分销、仓储、配送、金融于一体的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

(2)围绕服务高效畅通,构建全域协同物流设施网络

积极承接引进长三角外溢的物流企业,加快培育龙头物流企业,支持本地物流领军企业向总部业态转型升级,增强供应链管理服务功能,打造集物流控制、信息、结算、专业服务于一体的供应链服务中心。依托传化(长三角)智慧港项目,推进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园建设,依托临港物流园打造以港口中转、海河联运、内河集运、仓储配送等为特色的现代物流业集聚区,谋划打造“121”骨干内河航道网和“137”港区码头发展布局,实施海河联运联网航道提升改造工程,完成海盐智慧海港基地、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海盐段等建设,完善内河港池体系,优化海河联运一体化管理机制,提升多式联运水平。加快快递业的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运用,优化服务网络布局,提升运营管理效率。

(3)围绕服务高品质民生需求,提升便捷高效物流服务

加快海盐县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布局以县城为中心向全县辐射的网络式配送中心,在各乡镇、街道设立配送站,鼓励统一配送和共同配送,提高统一配送水平。拓展邮政物流,支持快递能力建设,推动快递与电子商务、制造业协同发展,鼓励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提高一体化运作水平和规模化程度。完善农村物流发展服务体系。建立交通运输、商务、农业、供销、邮政管理多部门共同推进农村物流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围绕虾谷水产等重点产业和区域,建设鲜活农产品物流基地等特色农产品物流园、现代物流配送基地等,推动农产品物流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实现市场营销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完全建立。

(4)围绕服务新动能培育,加快发展物流新业态新模式

积极对接省、市物流信息化标准规范和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融合,推进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重要物流节点设施和大型骨干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中润长三角大宗温控商品供应链基地作为浙江省首批省级冷链物流骨干基地之一,以此为基础,建设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设施,重点提升蔬菜、水果、肉、蛋产品等温度敏感型初级农产品物流服务品质。聚焦消费升级,大力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农产品直供冷链物流新模式。

3、科技服务

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积极对接长三角城市高端创新要素,以海盐国际(上海)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集聚一批集创意设计、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标准信息、成果推广、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构建科技咨询业信息网络系统。

(1)叫响海盐科创品牌

提升海盐科创能级,提供创业孵化服务。以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揭牌为契机,争取形成若干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加强全县各孵化器之间、孵化器与科研、中介服务、风险投资等机构之间的联系。推进域外孵化器建设提升工程,探索在上海共建人才、科技、产业孵化等“创新飞地”,加快海盐国际(上海)创新中心建设,通过上海和海盐“双基地”吸引境内外科创项目到海盐落地,最终形成内外联动的孵化体系。加快酱园港“一江两岸”科创板块的建设。着眼科创前沿,全面提升科创平台能级,发挥南北湖特色优势,积极推进以南北湖科创湖区为核心的湾北科技城,高起点、高水平谋划建设南北湖未来城,建设叫响海盐科创品牌。积极引进专利代理、财务管理和科技中介进驻各类孵化器,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一体的创业孵化链条。研究建立政府购买创业服务目录,大力发展各类科技咨询服务行业。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研发资源合作,鼓励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产业研究院、技术中心和国家级检测中心等平台建设,以研发机构为载体开展研发活动,聚焦核心关键技术,不断强化硬件设施,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核心竞争力。到2025年,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7家。

(2)搭建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加快引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来海盐县转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海盐县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创新产学研合作落地机制。加快构建“1+X”技术转移工作站建设成果,发挥“1”即县科技局对企业和高校专家的双向对接作用,广泛联结“X”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大型高科技企业,通过工作站牵线产学研项目、签约项目、推动落地、完成成果转化。

引导和支持合作机构开展技术转移服务,打造集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应用、推广,线上线下一体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二是借助高校助推产学研合作出成果。加大科技合作对接活动的举办力度,谋划上海、杭州、南京等地高校来海盐专场对接活动。深入实施“深根计划”,强化与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推进浙江清华长三角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南北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复旦科技园发展研究院(海盐)科创中心建设。以活动促合作,借力高校资源引导海盐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引荐能力过硬的学生来企业实习和就业。到2025年,全县科技型企业实现“双倍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500家、1200家。

(3)创新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深入落实国家和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计划、“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智赢海盐”等系列活动,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巩固就业招聘、劳务派遣和业务流程外包等基础性服务优势,加快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才猎头、专业培训、创业指导等高附加值领域,大力支持电商、核电等领域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拓展全国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人力资源企业建立专业化人才培训基地,提供多样化、定制化培训服务。开展“助企聚才·转型发展”高校引才专列等人才招聘活动。

4、金融商务

推动创新型金融、促进产融结合与共生发展。进一步加强现代金融服务机构的引进,支持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以及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等金融组织发展。壮大地方产业发展基金规模,服务于优质项目扩容增效。到2025年,新增各类金融服务机构5家以上。当年度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突破1300亿元。

(1)大力发展金融服务

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功能,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及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一是不断完善发展信贷、证券、保险、基金、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配套发展信用担保、信用评级等金融中介服务。完善创投和产业投资基金政策体系,设立运用重点领域产业投资基金,加强优质企业上市培育。二是强化金融服务商贸发展的能力,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扩大贸易融资授信规模,积极拓展应收账款、存货质押、贷款等业务。

(2)大力发展楼宇经济

大力发展会计、审计、税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经纪代理、管理咨询、市场调查等专业服务。积极发展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加快发展项目策划、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企业管理服务。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员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以武原街道为主阵地,依托智创中心、科技城楼宇,着力引进总部经济、科技信息、软件开发、商务中介、设计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力争实现五星级楼宇零的突破。强化政策扶持,实现楼宇高质量入驻和高效率产出,进一步提升楼宇发展水平。

(3)谋划设立产业引导基金

紧密衔接“6100”产业链提升工程,在关键领域、重点行业谋划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支持产业转型升级,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密切关注国家、省市政策导向和投资重点,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和财政各类专项资金,用足用活各级财政扶持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满足县委、县政府重点支出需要。规范高效推广运用PPP模式,利用社会资本助推产业项目建设。做强做优做大县政府投资机构,注入优质资产,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与国家、省市投资机构的合作,提高保障县委、县政府重大专项任务的融资能力。

(二)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1、商贸服务

以城区核心商贸圈为重点,强化集聚效应。站在海盐县主城区的高度,坚持“辐射全县、集聚人口”的定位,依托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新兴技术和O2O等商务模式,加强商贸流通创新,创造引领新兴消费,强化品牌标准建设,构建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业态先进的现代化商业体系和现代高效的商贸流通网络。实施“四个一”战略,努力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促进高星级酒店、会展中心落户海盐;旧城改造挖潜一批,通过对现有嘉凯城、新天地等商贸设施改造升级,提升经济活力;改建扩建壮大一批,对海港智慧国际城、城北路、北大街等一批特色市场和街区进行改造扩建,丰富商贸服务业态;本土市场培育一批,重点培育二手车交易市场、建材家居市场、农副产业综合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

到2025年,新增服务业规(限)上企业300家,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40亿元。全县引进高端品牌酒店5家,国际知名酒店3家。全县各镇(街道)打造集餐饮、健康、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镇街综合体各1个。

(1)大力提升中心城区商贸品质

实现“千年古城复兴梦”。以绮园为“核”,以护城河为“脉”、以“八园”为“睛”、以人为“本”、以文为“魂”、以商为“要”,深度挖掘海盐历史文化底蕴,守住千年古城的根脉与灵魂,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放大版的绮园”。推进千年古城重点项目建设,再现环护城河水清岸绿,烙印杨家弄历史文化记忆,结合传统风貌设海盐名人纪念馆、海盐老字号展销文学艺术体验馆、非遗展示馆等多种业态,打造书香美学体验圣地,续写北大街市井繁华,恢复“八园争艳”百年园宅,留住“工业遗存”,守护鱼鳞海塘文化遗产瑰宝,诠释天宁寺千年古刹意境,充分展现水乡风韵和古城风情。

(2)积极支持商贸新模式发展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等新型商业业态,注入“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发展夜游、夜宴、夜购、夜娱、夜市等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等新型商业业态,推动消费升级。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鼓励商贸流通业态与模式创新,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线上线下全渠道满足消费需求,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普及应用。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推动一批“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支持引进和培育网红直播培训策划经纪公司等发展壮大,推动消费升级。

(3)加快传统商贸业提档升级

加快传统零售业转型发展,推进商业综合体、中小型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态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业态,提高消费能级。推进传统住宿业多元发展,引导住宿业形成“休闲度假酒店+星级酒店+经济连锁酒店+主题酒店(民宿)”等体系。推进餐饮业特色发展,以城北路转型升级、北大街历史文化商业街区项目为抓手,振兴老字号饭店和餐饮名店,支持发展“小而美”特色餐饮店。以旅游人群、商务人士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咖啡吧、酒吧、特色茶饮店等业态布局。

2、民生服务

“十四五”期间,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鼓励建设集社区农贸服务、便利店、配送点、健康服务、养老看护、家政服务等为一体的社区综合体(邻里中心),根据服务人口需求及半径,以打造“5分钟邻里生活圈”、“15分钟社区生活圈”、“30分钟村镇生活圈”体系为抓手,大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服务需求。

(1)健康服务

大力发展医养康体服务。围绕“医、养、健、智”四大板块,优化公共服务配套与供给,鼓励社会资本融合发展,加快启动全民健身中心、中医诊疗康养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等一批项目建设。重点推动健康服务产业做大做强,不断夯实海盐县健康大数据应用基础,依托海盐县大数据中心、医疗数据中心和公共卫生数据中心,建立完善海盐县健康医疗基础数据库,稳步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依托南北湖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未来城的高品质推进,打造全维度健康产业服务。以海盐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为基础,加速核能医疗产业发展。促进健康服务链条关口前移和后端延伸,发展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紧缺型医疗服务,繁荣中医医疗保健、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旅游等多种服务。加快“互联网+健康服务”发展。健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互联网医院规范发展,实现健康服务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创新。

至2025年,新增规上健康服务企业10家。加快发展体育休闲产业,扶持体育产业平台和项目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举办或承办省级、国家级、国际性重大商业体育赛事等给予一定奖励。加强运动休闲产品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的融合发展。至202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市平均水平以上。

(2)养老服务

加快构建具有海盐县特色的健康养老产业链,努力打造集养老、医疗、休闲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健康服务体系,主动承接上海、杭州、嘉兴的健康养老服务功能,努力将海盐打造为健康养老休闲基地。培育健康养老机构。健全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确保养老服务和产品质量,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加快实现养老机构服务管理的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养老机构。支持社会资本采取特许经营、公建民营等模式,新建、改扩建以老年医学、老年康复为主的医养结合机构。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形成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健康养老产业集群,促进健康医疗创新发展。

探索建立融居家、社区和机构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嵌入式微型养老机构,完善助餐、配送餐长效运营机制,提高综合服务供给能力。继续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暖巢行动”2.0行动。推动居家、机构“互通互融”,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改善家庭照护环境。

(3)家政服务

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以社区为重要依托,创新家庭服务发展模式,实现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家庭服务业体系。到2025年,家庭服务供给规模和服务质量基本满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

培育家政服务品牌和龙头企业。扶持培育品牌企业,发展标准化门店,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服务质量高、示范作用好的品牌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

规范家政服务行业。推动家政服务企业从中介制向员工制转型,加强家政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社区照料服务业、病患陪护服务业等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实施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行业自律、管理协调作用,协助政府制定消费者隐私、损毁赔偿、标准收费、规范合同等行业规定、标准和管理办法。

建立多元化家政服务体系。继续做好家庭护理、母婴护理、保洁和养老等传统行业,培育家庭教育、花卉盆景等新型家政服务行业。发展社区服务全覆盖,开发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物业管理、餐饮、维修、便民商业等服务项目。推动“互联网+”与社区家政服务深度融合,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家政服务。

(4)教育服务

以品牌化、国际化、专业化、精细化为方向,加快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发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引入国际国内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培育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育培训龙头品牌,提升教育培训服务质量。依托海盐县职教中心,建设嘉兴职业学院海盐分院,结合海盐未来城建设,设置高等教育学府,加大对高级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实训力度,引导企业、行业协会全面参与培训基地建设,推进产教融合建设试点。鼓励开发数字教育资源,发展开放式教育培训云服务,优化创新远程教育培训,构建以人力资源培养、服务和开发为特色的教育服务大产业链条。

(5)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

以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为抓手,突出高品质生活主轴,构建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重点的集成系统,着力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结合海盐实际情况,统筹考虑旧改类和新建类两大类型,持续推进南门未来社区、海城未来社区、滨海未来社区建设。

立足乡村资源特色、地域禀赋、产业优势和人文特征等元素,以“美丽乡村”为基础,升级建设通元镇雪水港村、秦山街道丰山村等海盐“未来乡村”,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突出、环境优美、服务便捷、智慧互联、整体智治、共同富裕的生态、生产、生活共同体。

3、文化旅游

以杭州湾文旅城小镇建设项目为抓手,丰富旅游产品,改善市场环境,推动旅游服务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满足高品质、多样化、多层次旅游需求。

(1)着力发展古城游

以绮园景区为核心,充分利用护城河范围内的文化资源点。依托老城资源,发展商贸休闲、文化体验等旅游业态,在承担城市主中心区职能的同时,打造城景融合示范区和海盐古城形象窗口。

(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以南木山英迪格酒店项目、南北湖开元森泊度假乐园项目、丘山度假村白云问茶等项目为抓手,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结合“美好记忆·丰山溢水”、“古韵画乡·山水线”、“绿野仙踪·风情线”等精品旅游路线,构筑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打造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村、美丽乡村升级版创建村、慢生活休闲示范村和省级A级景区村庄等美丽乡村旅游点。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主客共享等基本原则,以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为基础,开发具有村庄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精品民宿,带动农民创收。

(3)推进特色山水旅游

依托海盐南北湖独特的“山、海、湖”景观资源优势,高品质推进南北湖5A级景区创建,争取早日实现“5A景区梦”;结合南北湖未来城的规划建设,联动周边澉浦老集镇、黄沙坞围垦区、草鞋滩湿地区块,统筹旅游资源发展。

(4)创新发展滨海旅游

依托杭州湾文旅城小镇大力发展滨海经济,突出滨海特色,结合“乐园+”的模式,充分利用滨海旅游资源,形成多种复合娱乐群落,打造海岸线绿色生态景观和亲海廊道,以海滨慢行道串联白洋河湿地、观海园、海塘文化公园等旅游节点,利用滨海生态资源及海盐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生态休闲体验游,看千年海塘讲述海的故事,高水平建设杭州湾面海第一城。

(5)积极发展文化旅游

围绕县城海盐文化、水乡文化、美食文化、海塘文化、核电文化、酒文化等主体文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重点发展望海美食文化区、沈荡水乡酒镇区、核电科技研发区等区域。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以核电科技馆、步鑫生纪念馆、澉浦镇“红色记忆”党性教育基地为载体,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的美丽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宗教旅游,以澉浦茶院金粟寺、武原城区天宁寺等为载体,以禅修养生旅游为特色,瞄准上海都市圈市场,发展生态禅修旅游与禅寺观光旅游,配套衍生旅游产品,策划修禅学院、禅风酒店、净心莲池、户外瑜伽场、富硒蔬菜园、素斋馆、禅意民宿、高端养生会所等项目。

(三)创新发展新兴服务业

1、电子商务

促进线下线上消费协同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商业街区,鼓励发展智慧零售等新业态。以百步经济开发区智能时尚家居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产业。力争到2025年,全县网络零售额达到65.5亿元,海盐县电子商务发展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电子商务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创新发展跨境电商

以中外运嘉兴海盐智慧物流中心、法国爱礕达等项目为抓手,打造浙江省跨境电商示范园,全面推进中国(嘉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海盐园区建设。全面推动电商平台国际化,深度挖掘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形成集成家居、服装、农产品、紧固件等一批跨境电商特色出口产业集群。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创业群体“走出去”,设立海外运营中心,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和海外营销体系建设。支持市场主体设立海外仓或利用海外公共仓,助力跨境电商出口扩大规模。推动国外电子商务、跨境物流、相关配套等企业和创业群体“走进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法律法规,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积极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建立商务、税务、外汇等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至2025年,力争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和平台,销售额过亿的电子商务龙头骨干企业5家以上,打造电子商务园区2个以上。

(2)提升发展农村电商

以“电子商务进农村”战略为抓手,建立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与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在便民服务、农村产品上行、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快速通道,依托主流电子商务平台扩大农副产品销售,推进种植(养殖)基地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积极探索生鲜农产品网上直销,全面扩大农产品网上销售。支持民宿、农家乐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电子商务业务,丰富农村电子商务内容,助推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的改造提升,拓展网点服务功能。推进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与银行、保险、物流、快递等助农服务点资源整合,为农民日常生活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举办线下县域农特优名品展销会、区域公共品牌及一镇一品子品牌发布会、海盐县十大农特优品牌评比赛等各类线下活动,对外输出海盐县特色农产品品牌文化底蕴、产品优势。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及服务体系,引导大学生、返乡青年、退伍军人、残疾人积极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建设。至2025年,农村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速35%以上。

(3)扩大电子商务在传统产业的应用

支持大型骨干企业以供应链协同为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优化供应链和价值链,实现与原材料供应商、分销商、仓储和运输企业之间的B2B电子商务无缝集成。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把海盐的食品、集成家居、纺织等特色产品放到阿里巴巴的大平台上进行推广和销售,加速电子商务集聚,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鼓励传统商贸流通业信息化升级改造,引导商贸集聚市、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逐步开展电子商务改造,向企业集群采购、商品展示、电子商务、仓储配送于一体的现代专业市场转型,推动建设电商孵化基地和电商产品集散中心。

2、数字经济

紧抓浙江省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机遇,贯彻落实浙江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建设部署,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大力推进省“两化”融合示范区建设,构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治理数字化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到2025年,数字经济总量和信息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力争突破8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9%左右,高水平建设一批数字化创新应用场景,基本建成数字中国的海盐样板,成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标志性成果。

(1)壮大数字经济产业规模

集聚培育“一区两镇多园”数字经济发展平台。依托武原、望海、秦山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园区构成的“一区”,重点培育和引进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鼓励企业数字化融合创新,依托长三角智慧新型显示城项目创建AR/VR/MR创新应用示范县;“两镇”重点发展百步时尚家居特色小镇和秦山核电小镇,做好百步时尚家居特色小镇产业集群布局,推进秦山核电小镇线上数字产业园等数字化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和“四新经济”,打造德国(欧洲)产业园及N个数字经济小微园,形成数字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以智能家居产业园为依托,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体化产业链体系,打造以智能家居产业为核心,兼顾文化、旅游功能的百亿级特色产业集聚区。至2025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达到55亿元。

(2)提升数字经济产业能级

融入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格局,打造全省传统行业智能化改造示范县。对接一批科研院所,发挥核电关联产业优势,积极开展与原子能研究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对接,加大与核电关联企业的数字化产学研项目合作;构建数字经济高水平创新载体,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科技节点,主动融入G60科创走廊建设;高标准谋划建设湾北科技城,强化南北湖未来城的顶层谋划和项目招引,集聚高端科研资源,打造数字科创策源核心区;高水平构筑科创飞地,积极推动海盐国际(上海)创新中心域外孵化器建设,打造面向数字经济领域的招商引资(智)基地;加快建设复旦科技园发展研究院(海盐)科创中心,针对数字经济企业“研发-孵化(加速)-转化”三个阶段的不同需求,打造完整的综合服务链条。

(3)加快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激发内生动力

紧抓海盐县入选首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机遇,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公共服务、政府管理、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一是打造智慧政府。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将全县各部门适合网上办、掌上办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面纳入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平台。二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推进智慧(数字)校园建设,构建全民健康数据资源库。开展智慧医院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能诊疗生态系统,探索发展互联网医院新模式。三是推进生活服务数字化。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在交通、城管、健康、教育、旅游等领域实施一批智慧化示范应用工程。加强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和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完善乡村数字化治理与便民服务体系。至2025年,“掌上办公”比重达到92%以上,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达到90%以上。

(4)全面升级数字新基建,筑牢发展底座

以5G网络覆盖为抓手,加速信息基础设施在全县的布局,持续推进光纤到楼入户改造,满足家庭用户高速带宽需求。推动消费领域物联网建设,支持运营单位和制造企业通过定制、集中采购等方式,与消费类场所、社区等开展合作,推进消费智能终端布局和建设。深入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全方位推动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数字化改革,加快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区建设,着力构建整体智治体系,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道路设施数字化改造和测试场建设,建立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运行的高可靠、低时延专用网络。构建多元融合高弹性能源互联网,推动智慧电网、智慧管网、智能充电桩、光伏微电站等建设,加快部署电力物联网、电网数字化平台、能源大数据中心等。

3、文创产业

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加快文化与多产业的相互融合,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重组和升级,着力培育新兴模式业态,以创意设计和内容服务为核心,强化文化创意对产品服务增值和文娱消费体验的支撑功能,推动产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十四五”期间扶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经营项目更加丰富,形成产品相对丰富的文化产业雏形。

一要做强工业设计,打造“设计海盐”。依托龙头企业促进工业设计与核电装备、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重点产业相结合,确定一批工业设计发展培育对象企业,支持企业申报省市级工业设计示范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市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二要做优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打造“古韵海盐”和“品质海盐”。积极对接国内高水平规划设计机构和团队,发挥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在城市更新、城市建设、建筑风貌保护和乡村振兴中的“触媒”作用,抓住旧城有机更新、全域旅游的建设契机,新建一批地标建筑和城市滨水、滨海开放空间,保护一批历史街区和古村落,营造精致城乡环境。重点对老城区杨家弄等历史街区进行改造升级,丰富业态,打造集文化战时、文化体验、文创销售为一体的书香美学体验圣地。三要做精时尚创意,打造“时尚海盐”。围绕服装服饰、皮革皮具、集成家居产品设计等领域,发展多样化的时尚产品、智能工艺、个性化定制和品牌体验。积极推广格莱美服装有限公司“浙江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经验,促进设计创意和文化要素在日用消费品中的应用,积极关联文化旅游行业,推出一批城市礼品和产业创意礼品、文脉IP衍生品、文旅IP衍生品和非遗传承工艺品,提升品牌能级。四要盘活现有影视资源,推动现代传媒发展。完善南北湖影视基地的景区、室内摄影棚建设,丰富基地内自然山水、村落景观等拍摄资源,同时盘活烟波峡、四方城、北大营等场景拍摄区资源,重点吸引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浙江省成长型文化企业和规模以上入库企业,激发海盐现代传媒(影视)发展动力。

四、积极构建县域协同联动的服务业空间布局

根据区位条件、自然资源、产业基础等因素,结合全县总体产业布局以及“湾北新区”省级重大平台等发展机遇,整合区域资源、促进服务要素跨区域流动,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结合海盐县“小县大城”行动,着力构建“一核多点、一带四区”的服务业总体空间布局。

图4-1 海盐县“十四五”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总图

image001.jpg

(一)做强一核:建设海盐县城综合功能核

“一核”主要为县城武原街道和望海街道,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居住人口集中、商业文化底蕴深厚、服务业态丰富、商业网点完善等优势,强化现代商贸传统优势,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重点加强商贸服务、电子商务、科技服务、数字经济、文创产业等功能。在核心区内重点完善“1+2”服务业结构体系,即1个城市中心(大绮园服务业中心);2个片区中心(滨海新城片区中心、高铁新城片区中心),提升消费承载力。

图4-2 海盐县城综合功能核“1+2”服务业结构体系图

image002.png

(1)城市级中心(大绮园服务业中心)

延伸大绮园中心,围绕天仙湖区块,结合吾悦商业综合体,统筹考虑城西片区文娱、休闲、购物地块的开发。利用海盐古城复兴契机,打造海盐城区最具地方特色、文化氛围最为浓厚,集大众化、潮流化、休闲时尚化消费和高端品质消费为一体的娱乐、旅游、休闲城市级服务中心。

(2)滨海新城片区中心

进一步加强滨海新城建设,加快推进海盐滨海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彰显滨海特色。通过高品质的整体规划设计,利用片区内杭州湾文旅城小镇资源优势,建成现代化的新型商业服务业中心,培育新兴的服务业业态,建设景观特色鲜明、空间布置合理、充满创新活力的片区中心。根据滨海新城发展情况,预留高品质商业购物中心;结合农商银行总部,在海福路两侧地块内集中发展商业金融、办公、高星级酒店等功能业态;在白洋河西侧带状地块内结合东侧杭州湾文旅城小镇适当发展休闲度假、文旅融合功能。

(3)高铁新城片区中心

提前谋划高铁新城区块内的征迁收储和基础设施配套工作,重点研究高铁新城的总体定位和业态布局,聚力打造高端商务城南新板块,建设现代化新型城站一体现代服务业中心。重点发展星级酒店、会议展览、总部经济、商务金融数字产业、医疗服务等功能。

(二)做精多点:打造一批服务业特色节点

立足区域资源优势、服务业发展现状,创新资源观、重视差异化,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服务业节点,引导区域间协同发展,优势互补。

(1)特色小镇建设

突出两业融合、产城融合、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壮大美丽经济,结合海盐核电小镇、海盐集成家居时尚小镇、海盐健康美食小镇、杭州湾融创文旅小镇、海盐多彩循环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积极引入工业设计、时尚体验、滨水休闲娱乐、循环经济创新、健康美食等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小镇迭代升级。

(2)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向服务业高能级平台、服务业特色小镇转型提升。

利用海盐县实施“6100”产业链提升工程契机,即:围绕高端紧固件、高端装备制造、智能集成家居、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六大产业链,在西塘桥街道、望海街道、武原街道、秦山街道、百步镇,依托产业特色小镇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工业设计、产品检测、物流配送、数字赋能、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业态。

推进外围镇区现代商贸类服务业集聚区转型提升,加快商业经营模式升级、优化商贸业态布局,实现由传统卖场向精品馆转变、由零散商户向专业品牌转变。

(3)乡村旅游建设

立足江南水乡特色,结合既有建设基础,重点对北团、文溪坞、茶院、紫金山、澉东、鸳鸯、江渭、尤甪等区位条件优越或资源价值突出、特色明显的乡村,结合A级景区村庄,发展乡村休闲、娱乐度假、创意农业、亲子游乐等旅游项目,打造海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集群。

(三)做优一带:优化提升滨海黄金岸线

依托杭州湾跨海大桥和嘉绍大桥两桥优势,充分利用滨海岸线资源,进一步优化县域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打造环杭州湾地区面海第一城、湾北新区高质量产业带主阵地。

一是谋划发展临海特色产业。积极打造秦山“核电小镇”、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和临港物流重点发展平台。深化中欧产业和科技合作,立足海盐自身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参照欧洲标准打造北欧(丹麦)工业园区、中德产业园、中法核电关联产业园三大产业平台。

二是打响休闲宜居湾区品牌。结合滨海岸线、海盐南北湖等特色资源建设海湾旅游综合体,打造融合人文、生态、休闲等多种元素的黄金海岸线。建设滨海生态廊道,结合海塘安澜工程,充分挖掘海塘文化特色,融入滨海骑行绿道。充分利用滨海资源,加快谋划城市阳台建设,打破临海不亲海的困境。

三是打造现代化临港物流园区。充分利用黄金海岸带优越交通条件,结合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依托港区和内河航道资源,在建设传化智慧港项目、中外运嘉兴海盐智慧物流中心等项目基础上,壮大临港产业、区域生产及临港产业运输发展服务。

(四)做实四区:形成四大服务产业区

重点打造县经济开发区产业区(开发区产业新城)、秦山核电关联产业区(中国核电城)、百步经济开发区(百步时尚产业城)、澉浦南北湖文旅产业区(南北湖零碳未来城),着力构建滨海“万亩千亿”高质量发展大平台。

县经济开发区产业区(开发区产业新城):把握全球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机遇,以新型显示技术为重点方向,发展新型显示产业上游零组件及设备层、中游面板层、下游终端及行业应用层。全力打造成为浙江省“数字经济+县域经济”的样板区。

秦山核电关联产业区(中国核电城):结合中核集团战略布局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围绕服务沿海核电站建设和运行管理,推动核电运行服务、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教育培训、核电文化旅游等核电服务业发展,加快拓展核技术应用领域,构建“立足海盐、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核电关联全产业链,打造国家级核能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百步经济开发区(百步时尚产业城):筑巢引凤,积极承接上海、杭州高端产业、技术、人才外溢,吸引智能家居、集成家居龙头企业到产业园落地,打造以时尚家居产业为特色的有区域影响力的集成家居产业园和全产业链发展样板。

澉浦南北湖文旅产业区(南北湖未来城):做好山海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挖掘,认真贯彻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做大做强核电、光伏、氢能、风电等清洁能源全要素产业链,强化以核电技术应用、科技研发、文化旅游等为主导产业,全力打造“世界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化、现代化未来新城,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五)街镇(乡镇)指引:推动街镇服务业特色发展

1、中心城区街道指引

(1)武原街道---综合服务集聚区

发展目标:打造市级服务业集聚区1个,县级服务业集聚区3个;市级五星级楼宇1幢、四星级楼宇1幢、三星级楼宇2幢;年交易额达到20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1座。

功能定位:重点发展科技服务、商贸服务、健康产业、金融服务、核电关联服务、现代物流、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产业。

布局规划:构建“一核四城五园”的服务业发展格局。突出“一核”,全力打造“放大版的绮园”,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城市功能配套。稳步实施中心城区百尺路、海兴路沿线有机更新,推进北大街、杨家弄等历史街区项目建设;建设“四城”,推进海盐滨海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打造滨海文旅新城。重点研究高铁新城的总体定位和业态布局,谋划城南高铁新城。以天仙湖区块为核心,布局开发“城市西客厅”;发展“五园”,结合西郊农业园区,打造农业产业园。依托G60科创走廊,结合大健康产业,建设康复医疗产业园;以天宁寺、油厂弄区块有机更新为基础,打造文创园;依托现有168创业小镇、网商大厦扶持电商园。

(2)西塘桥街道---湾北新区高质量产业主阵地

功能定位:以打造湾北新区高质量产业带主阵地为契机,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企业孵化、楼宇经济等相关服务业,支撑制造业升级发展,同时完善生活配套等生活性服务业设施。

在海港大道与G525国道交叉口打造服务核心,生活服务中心与生产性服务业态并重,为开发区居民和企业提供文化、交往、休闲、商务等多功能、个性化的商业服务;在西场路沿线设置生活服务带,依托现有服务设施,提升西塘桥街道生活配套服务水平;依托嘉兴港海盐港区内传化智慧港区、中外运嘉兴海盐智慧物流中心等项目,强化临港产业。

(3)望海街道---“一江两岸”高质量发展融合区

功能定位:大力打造酱园港“一江两岸”景观廊道,以科创为主要方向,以科创孵化、商务金融、高新技术、科教体育服务为主导功能,形成城北门户,打造成为海盐县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规划布局:依托酱园港“一江两岸”打造,沿酱园港北侧打造科创研发、商务等功能业态,沿酱园港南侧结合海盐职教中心建设,发展教育培训等功能;在长安路沿线利用同创大厦等载体,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功能;结合凤凰路东侧、元通港南侧现有美食街区打造美食小镇。

(4)秦山街道---核电关联产业区

功能定位:充分依托秦山核电资源和核电关联产业基础,以核电服务、核电旅游、核电培育等相关产业三大核电产业为核心,积极融入中国核电城产业体系,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完善配套设施,完善居住和商业等生活性服务业。

在秦山大道和百尺南路之间、核电大道两侧区域打造核电运行服务与展示中心,依托核电科技馆、核电产业大楼、中国核电工程公司海盐调试基地等项目,集聚发展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行维护、教育培训等核电生产性服务业和核电科普展示、科技体验等核电科技旅游项目。在秦山大道西侧生活片区内,在兴安路与百尺南路交叉口区域建设生活配套服务节点。

2、外围乡镇指引

总体目标:外围五个乡镇到2025年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8%以上。因地制宜配置大型超市、综合市场、商贸综合体或商贸特色街,具备市场、商贸、住宿、购物、餐饮、娱乐等复合功能,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个功能复合的商贸场所;完善图书馆、社区文化家园、文体综合服务中心、电影院、体育场馆、文化广场、小镇客厅等公共文体设施,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个开放共享的文体场所;实现建成区星级农贸市场全覆盖,放心农贸市场覆盖率70%以上。

(1)百步镇---时尚家居产业城

功能定位:依托百步集成家居时尚小镇,重点发展研发设计、会务会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休闲旅游、现代商贸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健康服务、社会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多个新兴服务业态。

规划布局:打造百步集成家居服务业集聚区,在“十四五”期间,争创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在海盐大道与百步大道交叉口,结合未来百步开发区管委会建设,建设百步服务业核心区域,重点打造商务办公、科创中心、创意设计、会务会展、检验检测和现代物流等业态;生活配套方面立足百禾路、通汇路商业圈等现有核心商业圈,推进红星生活广场、高品质酒店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商业片区网点布局和商业综合配套。

(2)沈荡镇---融嘉新城、“醉”美小镇

功能定位:依托“老镇、新区、田园”三大资源禀赋和紧邻嘉兴高铁的区位交通优势,重点发展商贸服务、产品展示、水乡旅游等业态。

规划布局:重点打造沈荡新区生活性服务业核心和公共服务中心,完善沈荡新区商贸配套,成为沈荡镇生活性服务业核心区;挖掘沈荡黄酒文化,结合沈荡市河两侧的老街区,发展休闲、文化、娱乐等特色商贸,形成特色商贸文化街区。

规划结合海盐塘东侧的新兴产业拓展区,依托南北湖大道的交通带动优势,在镇区西北部预留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鼓励科技研发、产品展示、商务办公等生产性服务业进驻。

(3)于城镇---专业市场集聚区

功能定位:积极对接海盐城区空间规划,重点发展生活配套、汽车商贸、旅游服务、信息咨询等业态。

规划布局:围绕于城农贸市场,打造城镇北部商业服务核心区,利用老镇区更新改造,打造吕冢港北岸老镇文化商业街区;依托庄柴湖与周边特色村庄发展水乡休闲旅游;预留专业市场空间,布置农副产业批发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等功能。

(4)通元镇---电商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示范样板区

功能定位: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相关服务业,全力打造电商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示范样板区。

规划布局:围绕高质量产业园区、田园型美丽镇区、农业经济开发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四区”联动,全力打造电商特色小镇。规划在X119嘉南线西、镇北路南北区域打造城镇综合服务中心;依托新经济创业园,引进现代农业观光、电商产业、服务业三大行业项目、企业入驻,打造服务业集聚区;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以“丰义-丰山”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为抓手,联动丰义牧业、金星园艺等项目,重点打造“丰山溢水”“绿野仙踪”等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形成集农耕山水文化度假休闲、亲子户外休闲、农耕民宿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休闲产业集聚区。

(5)澉浦镇—全国旅游度假休闲区

功能定位:依托海盐南北湖独特的“山、海、湖”景观资源优势以及南北湖未来城的打造,重点发展全域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老、科创文化等业态。

规划布局:依托南北湖未来城,发展科创研发、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功能,充分发挥南北湖风景区、澉浦古镇以及紫金山村等众多A级村庄景区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业,形成集自然山水、老街文化、滨海、宗教、农业、乡村等景观以及观光、游乐、度假、购物、旅游房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域旅游产业体系。在茶院村,围绕金粟寺,主打禅修文化,完善周边特色商业街区、广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对六里集镇工业功能区进行改造升级,重点发展文创服务功能。

五、着力推动海盐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适应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大力实施创新融合、重大项目支撑、品牌塑造、水资源承载优化和营商环境优化五大工程,加快实现服务业发展体系化和发展能力现代化。

(一)创新融合发展工程

1、加快服务业技术创新和应用

打造一批面向服务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服务领域深度应用,提升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引导传统服务业企业改造升级,增强个性化、多样化、柔性化服务能力。鼓励业态和模式创新,推动智慧物流、服务外包、医养结合、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引导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模式有序发展,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围绕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创新创业创造。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打造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2、推进产业跨界双融合

畅通制造业企业进入生产性服务领域路径,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构建两业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本土龙头企业自主搭建或合作布局工业云、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等。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升级,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快形成服务型制造体系。支持研发设计、科技金融、营销管理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覆盖全周期、全要素的高新技术服务产业链。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互促共进,发展创新联盟、技术中介等新型创新组织,推动形成企业主导、产学研用一体发展的创新体系。强化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支撑作用,挖掘先进制造业的高端服务需求,推动先进制造业产出服务化,探索开展服务型制造专项活动,支持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智造”转变。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打造一批试点区域,培育一批试点企业。

3、加强“线上线下”联动发展

借助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金融、文娱消费、教育健康等深度融合,加快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平台嫁接,推动大平台、大市场、大流通融合发展,形成影响力明显增强的平台经济集群发展态势。进一步培育电商发展,推动B2C、B2B等领域逐步形成融合制造、办公、商业配套为一体的电商产业园区,重点引进以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天猫等为主交易平台的网商及服务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优惠和奖励。

(二)重大项目支撑工程

1、推进投资大项目突破

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服务业“新技术、新经济、新模式”首要抓手、一号工程,坚持要素招商与服务招商齐抓、单项招商与链式招商结合、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全面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规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基于对接国家产业政策争取一批重大项目,基于国内产业转移引进和寻找合作一批重大项目。对重点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净地、征地、施工、验收、投产运营等节点序时进行全过程管理,对投资脱幅项目及时协调督办,提高项目推进效率。以盘活存量为抓手,用好增减挂钩和土地政策,千方百计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要。加强“政银企”合作,拓宽项目资金筹措渠道,争取更多信贷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引进一批项目,落地转化一批项目,好中选优落地一批项目。

2、推进省重大产业项目突破

加强传化智慧港区、中外运嘉兴海盐智慧物流中心等大项目的带动作用,通过优质增量项目带动高端突破,重点瞄准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发展类、支撑设施类项目,谋划推进产业大脑、工业互联网、人力资源产业园等一批带动面大、竞争力强的重大项目,实施一批龙头企业融合发展项目,重点推进5G、IPv6等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支撑设施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南北湖未来城等综合文旅项目建设,培育具有爆款潜力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引导电商企业加快集聚,推动一批具有辐射力的文创周边和商业项目落地。

3、推进服务业龙头引进突破

深入推进“百企引进”工程和产业大招商,加快引进一批主业突出、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龙头企业。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支持服务业企业加大投入,加大骨干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每年遴选出一部分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从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给予奖励。通过优化存量、引进增量,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个体商户“枝繁叶茂”的服务业主体蓬勃发展生动局面。

(三)品牌塑造提升工程

1、注重品牌培育

品牌培育与产业政策调整相结合,构建企业、行业、区域相协调的三级品牌架构,打造现代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的知名品牌。组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盐服务品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服务品牌。

研究建立服务品牌培育和评价标准体系,引导服务业企业树立品牌意识,运用品牌培育的标准,健全品牌营运管理体系。加强服务品牌保护力度,依法依规查处侵权假冒服务品牌行为。开展中国服务品牌宣传、推广活动,推动中国服务走出去。

2、强化大型企业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

发挥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的创新优势,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市场、品牌等话语权的细分领域“隐形冠军”。鼓励和引导大中型企业、规上企业普遍推行首席品牌官制度,提高企业品牌营造、维护、宣传和推广的能力。


3、开展服务标准示范制定

对标国际标准,鼓励社会团体和服务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树立质量标杆,推行服务高端品质认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在健康、教育、金融、电商等领域推进服务认证活动。

(四)水资源承载优化工程

1、服务业用水量预测

根据《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印发2020年市、县(市、区)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的函》、《海盐县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等文件,充分落实“节水优先”、“绿色发展”等节水理念,通过总量控制、加大再生水利用、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增长等方式,在再生水利用情况下,海盐县2025年拟定的生活和工业用水量为1.0亿m3,符合上级下达的1.04亿m³控制指标要求。万元GDP用水量达到33.18m3,万元服务业增加值用水量达到2.3m3,基本达到省级先进水平。海盐县“十四五”规划期末服务业增加值396亿元,据此推算,2025年海盐县服务业需水量为0.091亿m3,“十四五”期间用水总量增长率为21%。

2、服务业用水影响

“十四五”期间,2025年海盐县服务业需水量为0.091亿m3,占工业和生活用水量的9%,占比较小;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增幅为27%,服务业用水量增幅为21%,服务业用水量增幅远小于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增幅,由此可知,服务业用水不会过度占用“十四五”期间工业和生活用水量指标。

3、水资源保障分析

预计2025年海盐县管网内公共用水户取水约0.58亿m3,则水厂日供水规模需达到16万吨/天。目前县域范围内共有自来水厂有2家,分别为海盐县三地自来水有限公司和海盐县天仙河制水有限公司,合计设计供水规模21万m3/d,远大于海盐县2025年管网内用水户需水量,在满足生活用水量的前提下可满足服务业用水量,因此供水工程供水能力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4、水资源节约保护措施

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加强取用水总量控制、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计划用水管理、取水许可审批等工作。

推进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精细化,建立污染源管理信息交互平台,健全刷卡排污与其他管理制度的信息交互机制。

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从严控制洗车等行业用水,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优先利用非常规水源。全面使用节水器具。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要安装节水器具,节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建立完善生态保护红线体系,严格落实环境功能区划。完善生态考核评价体系,把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纳入政府管理系统和绩效考核系统,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绩作为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五)营商环境优化工程

1、创新服务政策

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好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确保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建设债券等支持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根据服务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及时调整专项资金扶持方向和重点,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和水平。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优化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全面落实工商用电同价政策,推动地方落实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水与工业同价;在实行峰谷电价的地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商业用户选择执行行业平均电价或峰谷分时电价。积极推进物流降本增效,健全交通运输价格机制,放开具备竞争条件的客货运输价格。创新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价格管理方式,深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价格改革,营利性机构提供的服务实行经营者依法自主定价。

2、完善土地政策

优化土地供应调控机制,创新用地供给方式保障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用地需求。探索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实行年租制、“先租赁后出让”等弹性供地制度。实施“退二进三”“退低进高”,对提高自有工业用地容积率用于自营生产性服务业的工业企业,依法按新用途办理相关手续。加强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有效发挥历史建筑服务功能。畅通重点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加大存量用地盘活和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全力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共服务项目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用地。

3、优化金融支持

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服务业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发适应服务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和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支持市、县级投融资平台通过财政注资、市场募资、整合存量资产、做优增量资产等多种方式提高融资能力,为服务业“两区”、省级服务业专业园区等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定期组织银行、担保机构、企业三方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对重点区域、重点商圈和产业集群的信贷规模。推动消费金融创新,支持发展消费信贷,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更多适应医疗、文化、养老、家政、旅游等行业和小微企业特点的保险险种。

4、强化人才支撑

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对海外高端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机制。运用股权激励、递延纳税等政策,鼓励服务业企业采用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方式引留人才。鼓励服务业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进一步畅通非公经济组织人员和自由职业者职称申报渠道。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政策。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一)健全组织管理

健全现代服务业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各部门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监测联动,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定期组织召开海盐县服务业发展专题工作会议,统筹协调全县服务业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中跨领域、跨部门问题。

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切实推动项目的引进实施。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和终期实施评价,对规划目标、任务进行适时调整。各镇(街道)要落实配套政策,推进各类服务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建设。各功能区要根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有关空间规划和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二)加强要素保障

促进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用地政策、价格政策的协调统一。加大财政资金对服务业领域的支持力度,有效发挥嘉兴市“双百双千计划”等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支持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鼓励商务服务、电子商务、研发设计等领域引入私募资本。构建优质生产性服务企业第三方举荐通道,与沪、杭等地专业服务行业协会形成稳定的合作渠道。加快推进电力、供水、天然气、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推动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同价。优先保障重大服务业项目的土地供应,支持工业企业利用存量房产、土地,兴办高科技服务业、创新创业平台等国家支持的新产业、新业态建设项目。建立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服务业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区分基本与非基本需求,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服务价格。

(三)强化目标考核

建立科学、合理、全面、可实施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务业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推动统计行业全覆盖。加强产业态势监测、预测和分析,重点监测服务业发展指标、重点任务、政策落实和项目推进情况。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年度、季度信息发布机制,为政府管理决策和企业经营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服务业统计信息。建立完善监督考核体系,重点督查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等指标和服务业重大项目开工竣工数量等完成情况,健全发展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考核实施细则。

附表:海盐服务业“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情况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和内容

建设地点

起止年限

(年)

总投资(亿元)

“十四五”计划投资(亿元)

项目业主

项目类别(实施类/谋划类)

建设性质

合计


44项








创新融合发展工程

4项








1

长三角智慧新型显示城项目

总投资140亿元,规划面积2195亩,首期用地500亩。已入驻京浜滤光片海盐生产基地等项目。新引入新型显示产业上下游材料、设备、应用等企业、研究院、科技孵化、检测认证等产业链生态企业,致力打造成为“全国示范、省内唯一”的智慧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成为长三角地区新型显示产业的制高点

望海街道

2020-2025

140

100

望海街道

实施类

续建

2

秦山核技术与核电关联产业园项目

总投资105亿元,用地2837亩。包括核技术(同位素)生产基地、产业拓展基地和研发教育基地。总投资20亿元的中核运行同位素生产及分离提取生产线项目;总投资35亿、用地280亩的原子能研究院氢同位素提纯项目;总投资25亿、用地150亩的信电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质子医疗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浙江智丹科技有限公司癌症诊断与治疗同位素药物项目等

秦山街道

2020-2028

105

100

秦山街道

实施类

续建

3

湾北科技城

包括南北湖未来城、核技术(同位素)应用科创园、酱园港“一江两岸”科创园三大板块建设。总投资180亿元,区域面积30平方公里。1、南北湖未来城建设。与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设立长三角研究院,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机构集聚区;2、核技术(同位素)应用科创园。重点发展同位素分装、提纯等产业,包括中核运行同位素生产及分离提取生产线项目、原子能研究院同位素提纯项目;3、酱园港“一江两岸”科创园建设。以未来新兴产业为主,包含清华长三角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新材料、芯片与传感器、人工智能与无人系统研发中心、科技创业园,复旦科技园发展研究院(海盐)科创中心,健康智谷等

澉浦镇、秦山街道、武原街道、望海街道

2021-2025

180

180

湾北科技城管委会(筹)

实施类

新建

4

海盐农业科创绿谷

总投资0.9亿元,区域范围555亩,其中建设用地20亩。主要建设科研综合用房、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和研学游接待用房、设施农业集成示范区,现代稻作科研示范区,同时配套建设先进的基础设施、现代农业机械设备设施、数字农业技术装备等

通元镇

2021-2023

0.9

0.9

海盐农业农村局

实施类

新建

重大项目支撑工程

40








(一)

商贸服务

6








5

高星级酒店项目

总投资4亿元,用地45亩,建设一座国际高星级酒店

武原街道

2021-2025

4

4

鸿翔集团、四海文旅

实施类

新建

6

宝隆商业中心建设项目

总投资1.5亿元,用地20亩。项目用途以商业办公为主,建筑面积36682.2平方米

望海街道

2021-2022

1.5

1.5

嘉兴龙立置业有限公司

实施类

新建

7

南木山英迪格酒店项目

项目定位高端品牌酒店,总建筑面积约1.86万平方米

澉浦镇

2021-2025

3.03

3

嘉兴南乔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拟)

实施类

新建

8

南北湖丘山牧云高端酒店项目

规划用地面积约19508平方米(约29.262亩),建设高端酒店等。

澉浦镇

2022-2025

2

2

嘉兴丘山牧云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拟)

实施类

新建

9

秦山未来广场建设项目

商业综合体房地产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2500平方米,项目总计容建筑面积约57500 平方米

秦山街道

2022-2024

5.5

4.9


实施类

新建

10

南北湖开元森泊度假乐园项目

设计中央设施、温泉组团、精灵部落、草原部落、高山部落等六个组团(部落),总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

澉浦镇

2021-2025

12.5

10

嘉兴中森酒店有限公司、旅投集团

实施类

新建

(二)

核电服务

2








11

中核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总投资2.9亿元,用地22.5亩。新建一座国家A级标准数据中心楼,同步建设相关配套设施

秦山街道

2021-2022

2.9

2.9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实施类

新建

12

核电产业大楼项目

用地5.5亩,总建筑面积7860平方米,同步建设相关配套设施

秦山街道

2020-2022

0.3

0.12

秦山街道

实施类

续建

(三)

现代物流

10








13

传化智慧港区

项目总投资120亿,占地1461亩,分两个板块:1、智慧物流板块,投资约80亿元,占地约1186亩,建设外海码头、内河码头、物流仓储中心以及港口配套服务中心。2、高端制造板块,总投资约40亿,占地约275亩,在内河港池附近建设临港产业制造园、智能装备园

海盐经济开发区

2021-2025

120

120

传化集团

实施类

新建

14

海河联运与资源综合利用加工二期异地技改项目

总投资6.9亿元,利用原有土地。项目主要采用熟料、脱硫石膏等为原料,经配比、挤压、粉磨等工艺,购置辊压机等设备,建成后形成年产水泥产品360万吨的生产能力

秦山街道

2020-2021

6.9

3.4

海盐秦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实施类

续建

15

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工程(海盐段)

海盐段项目位于杭平申航道上跨桥梁,改建吕冢桥、海盐大桥,黄桥、升界桥、北阳桥、待封庙桥、白苎桥、高桥、东塘桥、杨家簖桥等10座桥梁

相关镇(街道)

2019-2024

12.9

11.6

嘉兴市港航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代建单位:县鸿运港航开发有限公司、相关镇街道)

实施类

续建

16

浙江钱塘港口物流有限公司一期码头改扩建工程

改扩建2个5000吨级散杂货泊位及相应配套设施。改扩建后码头设计年吞吐量475万吨

秦山街道

2019-2021

3.2

1.3

钱塘港口物流有限公司

实施类

续建

17

海盐海河联运联网航道提升改造工程

何家桥官堂线、永明线、宋塘桥线航道提升改造成Ⅲ级b地方航道标准单线,里程18公里

秦山街道、澉浦镇

2022-2030

13.8

2.7

海盐交投集团

实施类

新建

18

内河公用码头建设项目

建设四区三码头:经开作业区1#和2#、澉浦作业区2#、百步作业区、于城作业区、通元码头、沈荡码头、秦山码头

相关镇(街道)

2021-2025

12.6

12.6

海盐交投集团

实施类

新建

19

海河联运作业区Ⅲ区

新建500吨级泊位8个

澉浦镇

2021-2025

2.9

2.9

海盐交投集团

实施类

新建

20

外海码头建设

建设秦山、澉浦4个5000-10000吨级泊位

秦山街道、澉浦镇

2023-2026

8

5

秦山街道、澉浦镇

实施类

新建

21

水运客运枢纽

谋划城际轮渡客运站、国际邮轮海盐港

海盐

2021-2025

3.5

/

海盐交通运输局

谋划类

新建

22

中外运嘉兴海盐智慧物流中心项目

总投资1.2亿美元,注册资本6000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新增用地约170亩

海盐县经济开发区(西塘桥)工业园区

2022-2024

1.2亿美元

6

中外运物流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拟)

实施类

新建

(四)

康体旅游

11








23

西塘桥街道古镇片区开发项目

西塘桥街道陶泾路、中乐路、海港大道、西元线围成的城市区块有机更新,配套住宅、商业街、桥梁建设,整治提升综合环境

海盐经济开发区

2021-2025

10

10

海盐经济开发区

实施类

新建

24

美丽城镇建设项目

围绕“五美”要求,积极开展省级美丽城镇建设

海盐

2020-2025

50

30

各镇(街道)

实施类

续建

25

美丽乡村精品建设项目

建设提升1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点),按照美丽乡村专项规划,加大串点连线,建成4条美丽乡村精品线

海盐

2021-2025

3

3

各镇(街道)

实施类

新建

26

杭州湾融创文旅城-乐园项目

用地809亩,其中陆乐园占地面积为665亩,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设六大主题区;水乐园占地面积为144亩,建设多种水上设施

武原街道

2016-2022

49.7

17.9

海盐融创乐园有限公司

实施类

续建

27

北大街文化旅游街区改造提升工程

用地94.1亩,其中南区约58.9亩、北区约35.2亩。建筑面积约59500平方米,同步建设相关景观及配套设施

武原街道

2020-2023

5.53

3.53

海盐城投集团

实施类

续建

28

南北湖未来城项目

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追求、高水平建设为原则,立足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地域优势,打造形成一景(南北湖景区)一城(未来城)三镇(诗意江南的休闲小镇、绿色湾北的科创新镇、古韵钱江的文化名镇)的发展框架。重点抓好浙江省生态海岸带建设示范段工程、未来城核心区重大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未来城启动区建设工程、南北湖5A级景区创建工程、重点建设未来城道路、管网、水系、绿化等基础设施

澉浦镇

2021-2025

100

100

海盐南北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实施类

新建

29

杭州湾融创文旅城--冰雪世界

用地204.8亩,建设大型室内冰雪游玩场所

武原街道

2021-2024

13

13

海盐融创文旅有限公司

实施类

新建

30

杭州湾融创文旅城-童世界

用地252.77亩,建设儿童游玩场所

武原街道

2022-2024

5.86

5.86

海盐融创文旅有限公司

实施类

新建

31

海盐千年古城复兴-核心城区文化旅游品质提升工程

以杨家弄为核心,以护城河为环线,构筑“一带两轴三中心”的总体格局,建设成为千年古城核心旅游区,主要包括杨家弄改造项目、护城河旅游开发工程、“八园”修复提升工程、景区配套停车场工程、城北路(盐平塘-城西路)古街改造项目及房屋拆迁

武原街道

2021-2025

22

22

海盐城投集团

实施类

新建

32

海盐非遗布展项目

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设非遗展示中心、教育传习中心、活态体验中心、文化旅游窗口,综合性地展示海盐的非遗项目、非遗实物、代表性传承人、非遗旅游商品等

海盐武原街道

2021-2025

0.1

0.1

海盐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实施类

新建

33

沈荡老镇文旅开发项目

沈荡集镇核心区域,沿沈荡市河两侧呈自然形态布置,提升市政和景观基础设施等

沈荡镇

2023-2027

5

3

沈荡镇

实施类

新建

(五)

科技服务

1








34

两创中心10#楼建设项目

用地5.5亩,建设一幢服务综合性大楼,同步建设相关配套设施

海盐经济开发区

2020-2022

0.61

0.3

海盐经济开发区

实施类

续建

(六)

金融商务

4



130

130




35

通苏嘉甬海盐高铁新城高端商务及场站相关配套建设项目

用地1200亩,新建高铁站房、高铁枢纽、高铁广场、高铁水系改造、快速路相关配套等;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科技创新、高星级酒店,高铁综合交通枢纽、高铁经济,高铁物流园区

武原街道

2021-2025

130

130

海盐城投集团

实施类

新建

36

海盐科技城商贸总部大楼建设项目

商务楼宇并配套部分商业用房,用地性质为商业服务业用地;总建筑面积约3.48万平方米

海盐科技城

2021-2025

1.5



实施类

新建

37

汇鑫航运综合楼建设项目

主要定位为航运企业总部、商务酒店、商贸服务,用地性质为商业服务业用地,总建筑面积约2.92万平方米

于城镇

2022-2024

1.2



实施类

新建

38

美仑美奂化妆品连锁总部大楼建设项目

新建9200平方米总部大楼,总部大楼建成后集采购、仓储、物流、销售、运营、电商及培训等部门,新增一台100KVA变压器,年用电量80万度,年用水量3000吨

通元镇

2021-2023

0.5

0.45

浙江泰然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拟)

实施类

新建

(七)

民生服务

6








39

新四军北撤澉浦之战纪念馆项目

保留现有新四军北撤澉浦之战纪念碑,对上山道路、纪念广场、海北支队旧址等进行拓宽改造,修建下山道路和园林景观绿化,设立烈士英名墙、人物雕塑和红色教育长廊;新建“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澉浦突围战纪念馆”及服务用房

澉浦镇

2023-2025

0.572

0.572

海盐退役军人事务局

实施类

新建

40

海盐科技馆

建设面积6000平方米的综合性科技馆

武原街道

2021-2025

0.8

/

海盐科学技术协会

谋划类

新建

41

张元济图书馆新馆

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0平方米(不含地下停车库),停车位不少于300个,新建少儿和亲子阅览区域、成人文献、报刊借阅区、多功能报告厅、特藏及地方文献、电子阅览室及数字资源体验馆等

武原街道

2021-2025

3

/

海盐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谋划类

新建

42

海盐文化艺术中心

积极弘扬千年古城文化传承,挖掘文化艺术底蕴,规划建设文化美术馆(音乐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打造高品质文化中心

武原街道

2020-2023

4.08

3

海盐城投集团

实施类

续建

43

海盐城市规划展示馆

布展一座10000平方米的城市规划展示馆

武原街道

2021-2025

1

1

海盐城投集团

实施类

新建

44

商用加氢站建设项目

建设站房及配套设施约750平方米,建成后由空气化工产品(浙江)有限公司整体租赁、运营管理。空气化工产品(浙江)有限公司提供氢气设备和专业团队,开展氢气充装业务。

县开发区

2021-2022

0.5

0.5

海盐杭州湾大桥新区开发有限公司

实施类

新建

规划解读:海盐县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作者: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