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 发布时间: 2022-03-29 11: 15
  • 信息来源: 海盐县核电产业发展服务局
  • 浏览次数:
  • 打印

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产业是指与核电的设备制造、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建设安装、运行维护、延寿退役、教育培训、科普旅游及核能综合开发、核技术(同位素)等领域相关的产业,是我县重点培育建设的六大产业链之一。发展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产业对推动和提升制造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县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制造强省行动计划》、《中国核电城规划》、《海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并结合海盐县核电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海盐县“十四五”时期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产业有关项目实施的主要依据之一。

一、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1.秦山核电基地全面建成。已建成有核电机组9台,装机容量660.4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500亿千瓦时,是目前我国堆型最丰富、机组数量最多、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核电国产化创新基地、核电人才输出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年依法缴纳各类税费超过30亿元,是海盐县最大的经济体。目前,除发电外,秦山核电与海盐县联手打造同位素生产基地、核工业大数据基地、核电人才培养基地和清洁能源示范基地,产业溢出效应明显。

2.产业平台能级逐步提升。围绕中国核电城建设,2013年省发改委(能源局)发布《中国核电城规划》,明确产业“一轴五区”空间布局。中国核电城先行启动区——秦山街道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9年省科技厅、省发改委同意海盐县创建核电关联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过10年探索发展,我县围绕“一城、一园、一镇”,逐步优化核电产业发展平台规划以及产业布局,中国核电城平台能级逐步提升,核电新城形象初显。

3.关联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截止2020年,除秦山核电外,我县现有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企业90家,其中有核电服务业企业57家,核电装备制造业企业33家;引进法国法马通集团项目1个,中核运行、中核机械、中核工程华东分公司、华业钢构等央企项目18个,培育了科路核工程、万纳神核、中达特钢、佳乐科仪等民营企业70余家,涉及核电建设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维护、设备制造、物资供应、工业旅游等领域,形成了具有独特优势的产业链集群。2020年,全县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产业总产值达290亿元。

4.产业高质量发展特性逐步呈现。截止2020年,我县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产业拥有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家,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研发中心7家,成功挂牌新三板或省股权交易中心企业7家。联盟企业中已取得核级许可证企业4家,获非核级供应商资格企业42家,入围中核集团合作供应商名录企业52家。实现了三代核电AP1000主油箱、LED核岛照明系统、核电凝结水精处理系统、核岛混凝土钻头、核级不锈钢管、核级(1E)变频机柜等装备的研发。

(二)存在不足

1.央企的产业带动作用不足。秦山核电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积淀了很强的人才、技术、创新研发优势,这些优势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央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还不强。企地双方日常的协调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2.县内关联产业的实力较弱。产业上下游关联度不高,企业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系统集成能力不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较弱。获核级资质企业较少,在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力、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不多。产业创新机制有待加强,两化融合、两业融合程度不高,政策激励有待完善。核技术应用产业作为规模更大、前景更广阔的未来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育和发展。

3.平台的集聚效应不明显。中核集团入驻海盐公司质量不高,大部分以分公司、项目部为主,功能性、区域性总部项目少之又少,影响了统计数据的体现和对地方的贡献。核电小镇基础建设推进滞缓,项目集聚效应不强。核技术应用产业园建设刚刚起步。

4.政府的产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全县协同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平台建设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指导服务、协同推进水平总体不高,领导小组及专班推进工作还有待强化。专职部门作为经济责任部门的职能定位不够明确,全面赋能不够,考核督查职能欠缺,同时面临人员不足等问题,在平台建设服务、项目推进服务方面整体力量不强。地方给予的配套服务、政策支持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寻求突破。

(三)面临机遇

1.我国核电产业步入新风口。核工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核能是当前我国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能源保障,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大名片。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规模将达7000万千瓦左右,在建规模达到3600万千瓦左右。到2035年,核电在运规模达1.5亿千瓦左右,在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左右。未来10年,我国核电市场规模将稳步扩张至万亿级别。同时,由于“核”的特殊性,解决核能安全“卡脖子”难题,是确保核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为我县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核技术应用产业迎来爆发期。目前,核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工业、医疗、农业、环保、资源勘探与开发、公共安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等诸多领域。全球已有近15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核技术应用研究,产业规模接近万亿美元。未来十年我国核技术应用行业年增长率将保持在20%左右,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每年万亿级。秦山核电拥有的2台重水堆是我国唯一的商用重水堆核电站,重水堆具有中子通量高、堆芯空间大、不停堆换料、操作方便等特点,在同位素生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我县大力发展以同位素生产和应用为主的核技术应用产业,前景广阔。

3.央企战略调整亟待新融合。两核重组后,新中核集团产业生态链进一步完善,并在核军工、核环保、核技术应用等产业链新兴市场逐步发力。同时,启动上海第二总部建设,谋划产业二次布局。秦山核电不断开拓产业发展新空间,着力打造同位素制造、人才培养、大数据和清洁能源四大产业基地。核电央企新一轮战略调整,增强了产业的辐射效应和项目的溢出效应,也为企地新一轮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开创了广阔的空间。

4.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迎来新机遇。随着“通苏嘉甬铁路”“沪平盐城际铁路”两条铁路的开工建设以及浙江省大湾区建设的强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空格局将快速打开,海盐在迈入高铁时代的同时,长三角城市群中心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面海第一城”的岸线资源、核电生态资源和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将更加明显,涉核产业信息能够快速交流,涉核管理、技术人才的来往更加便捷,为十四五加快推进产业培育、人才引进、项目集聚、平台建设等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按县委县政府“聚集高质量、聚力大发展”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发挥“海盐核电”新优势,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重大机遇,大力发展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做大做强核电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升核电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核电数字信息产业,发展核电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建设“一城三区七基地”,为我县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澎湃动力。

(二)发展定位

一城三区七基地:一城即核电科技城,三区即国家核能特色产业示范区、国内核电运行服务核心区、国内核电辅助设备制造集聚区。七基地即同位素生产基地、中核大数据基地、核电人才培养基地、核电运行服务总部基地、核电辅助设备制造基地、核电建设配套基地、核电公众沟通和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三)主要目标

1.产业体系结构更为完善。到2025年,初步形成以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核电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以核电装备制造业、核电数字信息产业、核电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核电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大幅提升,支撑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2.产业规模效益不断提升。到2025年,我县核电关联企业达150家,其中核技术(同位素)应用企业20家,超亿元企业40家。企业入核发展质量更高,累计培育民用核级生产许可证(能生产核级产品)的企业8家,核电央企合作供应商企业8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0家,核电及关联产业总产值实现4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6%以上。

(四)发展原则

1.  坚持融合发展。加大高技术转化应用力度,瞄准核环保、核化工等领域,鼓励企业开辟新市场,推进高技术协同创新产业集聚提升,同时积极争取重大项目落户。提升企地融合发展水平,与秦山核电实现产业资源、信息、人才、资本双向无障碍流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强化数字引领,以数字赋能推动产业向智能化高质量发展。强化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发展由产品主导向系统主导和优质服务主导转变。

2.  坚持协同创新。创新产业服务模式,重视系统集成,着力技术突破,推动涉核技术、产品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与核电央企战略合作步伐,做实做深与央企规划衔接、产业对接、项目承接等工作;强化联盟联动发展,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协同攻关,构建多方参与,优势互补,产业链协同的产业生态集群。                                                            

3.  坚持开放合作。坚持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作为发展核电关联产业的重要途径,推动核电产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技术、人才交流和信息共享,招引外资产业项目;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重视区域合作,利用虹桥商务区南向拓展带国家战略机遇,充分用好政策,深入推进核电产业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水平,打造核电产业区域协同创新平台。

4.  坚持政府引导。坚持发挥好政府“有形手”的引导作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面筑好投资高地,鼓励企业积极入核发展,吸引项目来盐集聚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供需对接,在体制机制、协调统筹等方面优化服务质量,推动产业更好地服务于核工业各领域,服务于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

核技术应用是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已广泛应用到工业、医疗、农业、环保、资源勘探与开发、公共安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等诸多领域。依托秦山核电独特的核技术应用资源和优势,建设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园,加快布局基础核素研究、同位素原料生产、核药研发制造、核特色诊断治疗、休闲康养的全产业链,打造国内重要的国家核能特色产业示范区。

1.核技术创新平台。瞄准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方向,加强与中国核学会、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等专业化平台的合作,举办行业高端论坛或峰会,打造核技术行业信息交流平台,提高海盐核电及核技术应用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深化与中国宝原、中国同辐等核技术专业企业的对接,建立核技术应用产业协同联动机制,积极承接央企同位素生产、核药研发、生产、核医学装备、核医学诊疗等产业资源。积极推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大学)的合作,充分发挥院所(大学)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资源优势,全方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同位素研发中心,打造国内重要的核技术应用研发平台。

2.同位素生产。利用秦山三期重水堆低成本、规模化生产同位素的独特优势,大规模生产工业钴-60同位素、医用钴-60放射源。积极引进钴-60分装项目,形成钴-60同位素生产、分装、销售产业链。针对我国放射性药物器材少,易受国外卡脖子的弊端,大力支持秦山核电将镥-177、钼-99、锶-89、碘-131、碳-14等同位素产品的研发生产列入重大专项,积极引进研发、生产硼、锝等同位素资源的企业,加大力度对接国内同位素领域头部企业,加快推进合作项目落地出成效。主动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拥有试验堆的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同位素产业的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同位素生产基地。

3.核特色医疗。依托秦山生产的同位素,就近发展先进医疗产业,建立核技术临床应用平台,开展核素治疗、同位素药品和核医学研发。依托我县医院资源,建设专业肿瘤诊疗康复中心,使用锶-89、钼-99和碘-131等同位素药品,实现医用核素辐照生产、出堆加工、医疗应用的无缝对接。积极对接中核集团核医疗资源,引进特色核医疗项目,在核医学产业项目研发、建设、转化、运营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打造国内高端核诊断治疗中心。加快推动核特色医疗资源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与长三角区域医疗、医药企业(单位)形成供需、技术研发共同体,共同打造长三角核特色医疗平台,谋划建设长三角核医疗康养产业城。

4.辐照加工。辐射技术就是利用辐射如X射线、γ射线或电子束与物质作用产生效应,进而改善和改变物质品质和性能。辐射技术具有附加值高、能耗低及无污染等特点,在工业、农业、公共安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抓住当前我国正大力发展辐照应用产业的契机,主动对接重点辐照企业,重点发展涉及高分子材料辐照改性、无损检测、医疗器械辐照消毒、农产品灭菌保鲜、安全保卫等领域项目,集聚关联企业,打造产业集群,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核技术力量。

5.高技术应用。充分发挥核技术在“三废”治理方面的技术优势,依托中核二三系统事业部、中核工程公司华东公司,参与霞浦、甘肃、绵阳等系统项目的建设。针对核技术在航空航天、卫星通信、船舶制造的应用,进一步加大与涉核科研院所的对接力度,承接相关产学研项目。积极推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盐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县核电特色产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积极推进氢同位素提取与应用研究,在示踪标记及高分子药物研发生产等民用产品领域积极布局,形成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做大做强核电生产性服务业

依托秦山核电运行近30年形成的生产性服务业资源集聚、产业链初步形成的优势,进一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辐射效应,做优省级秦山核电科技服务创新区,努力打造“立足秦山、服务全国、走向全球”的核电运行服务核心区。

1.调试运行。做大做强以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华东公司为龙头的核电调试运行服务业,瞄准核电、核化工、核军工等产业链重大项目拓展业务,为全国涉核项目的调试运行提供优质保障。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秦山核电30年安全运行所形成的对外服务标准化、专业化和技术人才、群堆管理等优势,为全球核电运行管理提供产业化输出服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电运行服务总部基地。

2.安装及检维修。充分发挥县内核电检维修企业集聚,技术和人才优势突出,依托秦山核电稳定的检维修市场和30万千瓦机组延寿、重水堆改造等重大项目,打造立足秦山、辐射全国、服务全球的核电检维修产业集聚地。积极支持中核检修、中核武汉105所、法马通集团在盐公司做大做强,将更多检维修产业资源放在海盐。吸引中核二二检修、二四检修、五公司检修、国核运行检修为代表的检修项目部在海盐注册,打造全国核电检维修业务中心。依托专业化公司,加快形成核电设备及材料检测认证及标准化咨询能力,提升核电设备、材料质量检测、核技术应用等领域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积极鼓励县内核电检维修民营企业通过强强联合,资源共享,建设核电生产性服务业研发创新综合体,提升核心能力,做精做优服务品牌。大力支持核电系统事业部、中核机械工程公司等单位做大做强,积极建设核电建设配套基地。

3.研发培训。进一步加大与核电科研院所的对接力度,组成产学研联盟,搭建产学研创新合作平台,提高核电配套设备研制能力。大力支持核电开展乏燃料储存、设备可靠性、储能技术、关键设备国产化研究,为国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落实建立示范项目。充分发挥秦山核电的技术、人才及多型优势,积极推进核电培训中心建设,打造国内重要的中国核电人才培养基地。加快推进中核105所、中核机械、中核二三等单位在盐设立培育中心,在核电安装、焊接、高端检修等领域形成产业优势。依托海盐人才就业机构以及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机构,积极为核电关联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的咨询和服务,为核电关联企业和核电单位提供用人保障。

4.环保新能源。瞄准30万千瓦机组延寿、重水堆改造、乏燃料储运、乏燃料后处理、三废处理、核设施退役研发等项目,加强与中核环保、中国核动力研究院等单位对接,积极承接有关产业资源在盐落地建设。加快谋划建设同位素产品运输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核技术应用领域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研究核电温排水的科学合理利用方式,研究发展核电余热利用产业,开展核能供暖、制冷、制氢,工业供热等,充分发挥核电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形成以核能为特色的“零碳”产业体系。

(三)着力提升核电装备制造业

立足现有核电装备制造产业基础,瞄准新行业、新领域,加快技术引进、创新和嫁接,有针对性地开发新产品,改造提升现有产品,在核技术装备、机械及电气设备、核级紧固件及新材料等方面形成较为完整的核行业设备制造产业集群,打造核电装备制造集聚区。

1.核技术装备制造。核技术装备制造是核技术应用产业的重要支撑。根据我县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核医疗装备、同位素制备设备、辐照装备、核军工装备等制造产业,促进我县高端装备制造业实力提升。积极引进医疗机器人、核技术装备核心部件制造、核成像设备(工业探伤、无损检测)、同位素仪器仪表、同位素示踪技术与设备、核分析技术与设备、康养设备等高端制造项目入驻,推动电子辐照加速器制造产业化项目落户。

2.机械及电气设备。瞄准核电钢结构件、电缆桥架、配套桥式起重机、核电辅助成套机械等大型机械设备,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电力仪表、控制设备等电气设备,加大研发投入和新市场开发,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向总承包、总集成方向发展,形成竞争优势。积极鼓励企业开展核级支吊架、核级容器、核电深孔钻、核级变频柜系列产品、核级电气设备系统、核级小三箱、核级照明系统等核级产品的开发。组建核仪控电气设备研发共同体,鼓励企业抱团发展、协同创新,提升在核电市场的整体竞争实力。积极引进核岛燃料装卸辅助系统、核电站消防系统、乏燃料运输和贮存系统、锆合金管材处理系统、核级自动化仪控设备制造企业,大力支持县内一批重点企业入核发展。

3.核级紧固件及新材料。针对核电紧固件门槛高,标准和质量要求严的特点,以及核电装备大型化、模块化、参数极限化的要求,加大力度提升紧固件企业的制造工艺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开发核级高强度紧固件系列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核级不锈钢管、核级电子仪表管、合金钢管等新材料产品的档次,提高核电市场占有率。重点培育和引进锆合金管材、核电密封件、核级防火材料、核级防护涂料、中子吸收材料、核级电缆等领域优势资源,不断开拓涉核新材料产业发展空间。

(四)积极培育核电数字信息产业

适应核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向,重点扶持核岛堆芯操作系统、涉核控制软件开发、三维可视化系统、在线检测、运行数据处理等技术开发,做好云计算、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在核行业的应用。加强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参与核电“智慧工地”建设。积极支持核电开展数字(智慧)核电技术研究等研究工作,建设核电大数据中心,打造中国核电大数据基地。鼓励核电关联企业加快智能化产品研发和智能工厂建设,重点发展涉核电子元器件、工控系统、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及软件服务业。

(五)积极发展核电文化旅游业

整合中国大陆核电的发源地的品牌资源,以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红船·党性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浙江红船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全国3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等以核电为特色的红色科技旅游资源,楔入县全域旅游整体战略布局,以秦山核电基地、核电科技馆、核电小镇为重点,开发红色旅游精品路线,科技旅游休闲路线、企地融合展示路线,将红色旅游、科技旅游、美丽乡村游深度融合,建设长三角著名旅游地、全国核电公众沟通和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完善核电城的旅游配套设施,使生产、生活、科研、旅游等功能有机融合。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由县领导任核电关联产业领导小组组长,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积极争取上级在产业扶持政策、项目引进、土地空间落实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组织开展核电关联产业发展重大前瞻性议题、课题研究工作,为县委县政府做好决策准备。加快推进核电产业专班的实体化运作,为项目入驻提供全生命周期指导与服务。建立和完善核电关联产业发展的统计和监测机制,及时发布产业发展动态。

(二)加强产业协同

积极深化与中核集团的战略合作,与秦山核电建立企地联席会议机制。主动加强与中国核学会、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同位素和辐射行业协会的对接与交流,打造行业高端交流平台。深入实施首位战略,进一步提升与上海市核电办公室的战略合作水平,加快两地产业链融合步伐,拓展与上海核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上海电气等单位的产业合作,打造沪盐核电产业一体化合作平台。

(三)加强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提升中国核电城规划,做好与核电关联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的对接,编制核技术应用产业园的专项规划,精准谋划产业导入。加强核电小镇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建设核技术产业园,加快园区道路、给排水、绿化等投资力度,加快建设园区监管体系,通过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四)加强招商引资

大力加强专业化招商队伍的培养,整合各主体招商队伍,成立核电关联产业招商专班,统一组织对外招商。进一步完善核电产业招商图谱,理顺中核集团各成员体系,梳理目标企业库、意向项目库,做好有的招商。创新招商方式,加强挂职招商、驻点招商、展会招商、产业链招商的力度,全方位出击,多渠道对接。积极做好中介招商和以商引商工作。

(五)加强要素保障

完善核电关联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在用地、用能、税收、环境容量等方面给予重大项目扶持。进一步完善涉核人才引进的认定工作,营造柔性温暖人才环境。发挥中核产业基金的作用,探索设立核技术应用产业投资基金,为核电产业项目入驻建设、扩张融资、股改上市提供金融服务。创新统计体系,加强核电关联产业的应统尽统工作。

(六)加强考核督查

加强跟踪分析,动态掌握年度计划和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加强督查,将年度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范围。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对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和重大项目建设的督促推动,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加强考核管理,研究将各主体产业培育及招商工作成效纳入部门和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七)加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全面落实“节水优先”治水方针,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促进产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核技术应用产业园区明确水系和绿地系统规划,园区加强水资源保护,建立完善的园区给排水系统,园区污水实行集中处理,争创节水型标杆园区。大力加强节水宣传,培育一批节水制度健全、用水指标先进的节水型核电关联示范企业。在项目招引过程中,加强“节水”指标评价,积极引进一批既符合产业规划,又是水资源友好型的项目,严格限制高耗水项目入驻,形成水资源承载与产业发展协同适应,和美共生。

规划解读:海盐县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作者: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