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经济开发区坚持“两业融合”打造创新发展新格局 |
||
|
||
■全媒体记者 朱敏露 本报讯 近日,浙江省公布第二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名单,海盐经济开发区作为嘉兴市唯一试点区域入选。 “两业融合”是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二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申报工作于今年7月启动,全省共有9个区域、35家企业被列入第二批试点名单。 近年来,海盐经济开发区聚焦“两业融合”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逐步形成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的环保新材料、5G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临港工业及物流“3+1”主导产业体系。 海盐长三角智慧港(传化)项目是海盐经济开发区“两业融合”的代表。日前,记者来到该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对内河港区综合办公楼进行内部装修。目前,该项目内河港区综合办公楼已实现结顶,河港作业区现场弃土已清运60余万方,配套设施中心全面开工,建设稳步推进。 据了解,海盐长三角智慧港(传化)项目占地面积约1500亩,总投资63亿元,包括智慧物流板块和高端制造板块。其中,智慧物流板块包含外海码头及堆场作业区、内河码头和港口配套服务中心,旨在打造“海港—内河”中转枢纽基础设施及临港智造产业集聚区,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端制造板块主要是在靠近内河港池附近建设临港产业制造园、高端智能装备园,加快传化集团及上下游企业的产业导入以及工业产品的组合装配,重点引进符合所在区域产业规划的临港型高端装备制造类企业。 “内河有16个1000吨级的泊位,原来可能要20辆车才能将50吨级的货运出去,现在一条船就能够完成这样的吞吐量,大大提高运输效率。”浙江传化多式联运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缪沈阳说。海盐长三角智慧港(传化)项目建成后,将通过充分利用海河联运的物流优势,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物流行业的节能降耗和降本增效。 在全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年度考评中,海盐经济开发区连续多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2021年,海盐经济开发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05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同年,环保新材料产业链成功入选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绿色低碳试点单位和示范试点单位,电子信息产业链成功入选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单位。 “我们还重点依托龙头骨干企业、智能工厂,以‘两业融合’示范企业为抓手,推进两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加快建成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姚雪峰说。凭借交通区位优势、港口资源优势、产业发展优势、发展平台优势等,目前,海盐经济开发区已吸引德国伍尔特、美国安费诺、威莱克,以及山鹰纸业、协和薄钢、良信电器等一大批国内外高精尖项目集聚,初步形成智能装备创新中心、高端外资集聚区、临港产业园和新经济产业园在内的“一中心+三园区”特色平台,为“两业融合”和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的强有力支撑,能够更好地“反哺”社区建设。作为嘉兴市首个新建类未来社区项目,日前,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海城未来社区项目正式开建。2020年,海盐抢抓机遇,引进国际先进的氢能源研发、生产及应用龙头企业——美国AP空气产品公司,在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打造百亿级的氢能产业基地。未来,该区(街道)将把氢能源充分引入海城未来社区,将产业发展中的循环、低碳、绿色技术优势,应用到未来社区建设中,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和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嘉兴地区乃至浙江省首个以氢能源为主题的未来社区。 “今年上半年,海盐经济开发区入选了嘉兴市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名单,这次再次入选省级试点名单,是对海盐经济开发区‘两业融合’持续建设工作的认可。”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通过优化融合发展环境、强化用地保障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多措并举保障“两业融合”试点工作高效推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