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苏嘉甬高铁助力海盐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
||
|
||
■全媒体记者 朱敏露 本报讯 交通是地方发展的“先行官”。昨天,备受瞩目的通苏嘉甬高铁浙江段开工,项目的建设,将实现铁路沿海通道在长三角区域的贯通,有效助力上海、南京、苏锡常、杭州、宁波等都市圈协同发展,推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加速形成,构建起宁波至上海、苏州的“1小时交通圈”。同时,标志着海盐将告别没有铁路的历史,进一步激活海盐长三角地区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 海盐地处长三角城市群核心,位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四大都市间的中心位置,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海盐距上海118公里,离杭州98公里,虽地处上海、杭州、宁波三大城市经济区辐射范围,但偏离沪杭主通道,区位优势长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008年,当时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通车。10多年来,大桥给海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海盐改变了过去“靠海不吃海”的格局,劈波斩浪,向海而兴,以开放促改革发展,昔日荒芜的滩涂成了千亿产业黄金海岸,海洋经济迈向深蓝,海河联运“风生水起”,海盐也在开放中融入长三角、走向全世界…… 通苏嘉甬高铁浙江段正式动工,将在杭州湾上架起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跨海桥梁,高效连通苏州、嘉兴、南通、上海、宁波等城市,进一步提升海盐对外开放水平,对海盐当前和未来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携带着速度与活力,高铁疾“驰”向前,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海盐在全国交通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得到大大提升。通苏嘉甬高铁项目设计总工程师张建告诉记者:“通苏嘉甬铁路通车后,海盐进一步凸显区位优势,从而极大改善海盐对外交通环境和投资环境,带动人才、资源、产业集聚与升级,形成区域发展新动能。” 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实现“高铁梦”,是海盐人期盼已久的愿望。市民朱飞帆正在宁波上大学,一直关注着通苏嘉甬高铁的信息。“今后只需半个小时就能直达宁波,出行方便顺畅多了,希望返乡发展。”朱飞帆说。 乘着高铁带来的“东风”,海盐将加速打造长三角人才聚集“强磁场”。对此,浙江山鹰纸业有限公司能环部经理陈瑜满怀期待:“山鹰77万吨绿色环保高档包装纸升级改造项目全面建成后,需要引进大量人才,通苏嘉甬高铁的开工建设,有助于吸引更多人才来盐就业、留盐发展。” 高铁桥飞架杭州湾两岸,让选择在海盐投资兴业的宁波客商欣喜不已。今年9月,国内逆变器行业龙头企业项目——宁波德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串式、储能式逆变器生产项目\落户海盐。“选择海盐,就是看中这里的交通区位优势。”宁波德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胡玲敏说,“企业总部位于宁波北仑区,在慈溪龙山拥有研发及制造基地,同时在上海长宁建有研发中心,希望在沪甬之间寻找新发展空间,最终选定了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堍的海盐,通苏嘉甬高铁通车后,将进一步减少出行时间和成本,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利好。” “铁龙”绵延,打通的不仅仅是海盐工业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也给海盐文旅发展带来契机。近年来,海盐滨海国际度假区(杭州湾融创文旅城)水乐园成为长三角夏日游目的地;来海盐看浪漫日出成为长三角游客的重要选项……“长期以来,长三角地区游客是海盐旅游的主要客源,通苏嘉甬铁路通车后,将提高交通便捷度,吸引更多游客。”海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铁旅游时代的到来将激活海盐旅游经济发展活力,对开元森泊等大型旅游度假型项目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有利于形成新的旅游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