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朱微敏 通讯员 张路遥 吕丽静 陆苳妮 王佳欣
本报讯 近日,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在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中,海盐县百步经济开发区(百步镇)、通元镇、于城镇、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榜上有名,分别列第659、926、929、965位。
据了解,该研究以全国重点镇、各省发展态势较好的镇为千强镇评价对象,并根据镇区建成区面积、镇区常住人口、辖区人均GDP、辖区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固定资本形成净额、营业面积50平方米及以上超市数、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最终评出全国千强镇。
日前,重大服务业外资项目——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DSV国际储运及供应链项目通过“云签约”的方式落户百步经济开发区(百步镇)。该项目的母公司丹麦得夫得斯国际货运公司(DSV)是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第三大运输物流公司。“百步始终坚守用心服务企业,营造最优质的营商环境。”百步经济开发区(百步镇)党委副书记王哲表示。
作为海盐经济发展主平台之一,百步经济开发区(百步镇)是“中国集成吊顶第一镇”,产业特色明显,高端装备制造、智能集成家居、新材料等产业发展迅猛。近年来,百步通过深化“雄鹰计划”“凤凰行动”等,完成“小升规”78家,完成规上企业股改46家,并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4家,工业发展提质增效,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通元镇致力于建设农业特色型美丽城镇,目前拥有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5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8家。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通元镇水稻年播种面积稳定在3.5万亩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6000余亩,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000余亩。202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82亿元。目前,全镇工业企业321家,其中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76家,亿元以上企业17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7.66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产业产值13.73 亿元。2021年招商新签约项目10个,其中亿元以上高质量产业项目3个。爱德森特种线缆项目成为海盐首个“拿地即开工”项目。
近年来,于城镇努力打造海盐中部现代产业新城。今年上半年,于城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1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597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94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7%和4.4%。全镇规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6.4亿元,规上企业完成研发费用1.13亿元,研发活动率达91.67%。通过发展壮大葡萄、梨等水果产业,于城镇做好“甜蜜产业”文章,依托蓝龙虾全产业链综合示范项目,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鲜香产业”。注重特色品牌打造,“八字葡萄—江渭蓝龙虾”为特色的党建引领共同富裕产业示范带项目,开创产业集聚、抱团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努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国际化、现代化未来新城,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重点对接新荣记、裸心谷酒店、露营基地等项目。今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项目投资完成9.5亿元,民间投资完成9.2亿元。澉浦坚持“共同富裕 文化先行”思路,重点抓好保护开发、名人引进、氛围营造等工作,成功打造全县首个富有特色的朱家门文化聚落。今年以来,澉浦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和现代社区建设,依托现有山、水、田等自然基底,形成一条长15公里的“金凤古禅·硒望线”美丽乡村精品线,实现地方文化、古村旅游、富硒农业、未来乡村的全面联动,探索出一条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的新路径。
翻开海盐镇域“发展账本”,海盐在深化统筹城乡发展中取得了重大成效: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2:1。
一串串数字彰显海盐镇域综合实力底色。海盐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持续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1年,所有行政村年经常性收入超150万元、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城乡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总体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为积极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海盐将工业产业放在主导地位,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重点培育核技术应用(同位素)、新型显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230亿元,扣除核电县内突破千亿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