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


  • 发布时间: 2022-01-07 15: 54
  • 信息来源: 县水利局
  • 浏览次数:
  • 打印

前言

海盐地处浙江省北部富庶的杭嘉湖平原,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经常遭受台风、暴雨、海潮、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侵袭,水利在海盐社会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的特殊位置。“十四五”是海盐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以改革开放求突破、以产业创新求发展的关键时期,海盐作为长三角的中心腹地、杭州湾的湾区前沿,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高标准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健康水生态、先进水文化等需求更加迫切。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及县委、县政府关于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海盐县水利局组织开展《海盐县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规划》依据《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海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浙江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及《嘉兴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等制定,是海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体系中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指导全县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海盐县水利局在实地调研、深入论证、征求意见等基础上,充分结合已有规划研究成果,总结“十三五”期间水利发展的总体情况,深入分析全县水安全保障现状及面临形势,按照新时期“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海盐水利发展的治理布局、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本次规划范围为海盐县全陆域,总面积595.67平方公里。规划基准年2020年,近期水平年为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一、现状情况与形势分析

海盐是典型江南水乡城市,因水而兴,亦因水而忧,发达的河湖水系孕育了古老的江南水乡文化,特殊的区位水情特点决定了其面临复杂严峻的水安全风险。近年来,依托流域及区域综合治理,全县防洪排涝体系不断完善,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保障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是海盐特色自然资源,也是未来提升县域竞争力,打造区域名片的核心基础,解决好水问题,发挥好水优势,保障好水安全,事关海盐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发展质量。同时,海盐“一带三城”的发展定位以及努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样板区的发展目标,这对海盐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海盐水利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

(一)“十三五”水利发展成效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海盐水利按照“实现一个目标、建设两大体系、提升三项能力、实施五大工程”的水利发展思路,积极开展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农田水利、水利管理改革五大工程建设,深化水利管理改革,各项水利事业稳步推进并取得丰硕成果,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十三五”期间,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六五”普法先进单位;2017-2019年度荣获浙江水利最高奖“大禹杯”提名奖;2017-2018年度连续两年全省市县水利工作综合考核优秀、2017年与2019年度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工作目标综合考核优秀、2019年度县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2019年在全市率先通过全国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2020年全面完成省水资源强监管综合改革试点县任务;2017年至今,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县农业水价改革任务圆满收官,顺利通过省、市复核;实施全省水管理平台试点县建设,已建成全县水资源保障、河湖库保护、水灾害防御三大业务应用模块并上线运行;完成省区域涉水影响综合评价改革;实施省水利工程管理“三化”改革试点县创建;2017年度获省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成功创建嘉兴鱼鳞海塘国家水利风景区;先后获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绩效评价优秀县、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成绩突出县、省节水型单位、省无欠薪先进单位、省优秀水政监察大队、省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先进集体、省市县水文工作综合考核优秀单位、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市防御“利奇马”台风集体嘉奖单位、市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先进单位、市水利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优秀等荣誉,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通报表彰。

“十三五”期间,全县不断推进各项水利工程建设,持续深化水利管理改革,累计完成水利总投资258200万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66%,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指标。

一是坚持统筹治理,防洪排涝能力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海盐防洪排涝工程主要包括海塘加固提升工程、南排工程、城市防洪工程和圩区整治工程,工程总投资376657万元。

(1)海塘加固提升工程。“十三五”期间,实施海塘加固提升工程15.0公里,工程总投资96884万元。其中,完成海盐县东段围涂标准海塘一期工程,海塘加固加高总长度为6.16公里,工程总投资34000万元;开展海盐县东段围涂标准海塘二期工程,海塘加固加高总长度为5.35公里,工程总投资57925万元;完成海盐县澉浦长墙山至青山防汛抢险应急工程,海塘加固总长度为2.89公里,工程总投资1327万元;开展海盐县场前标准海塘临江段加固加高工程,海塘加固总长度0.6公里,工程总投资3632万元。

(2)南排工程。“十三五”期间,开展扩大杭嘉湖南排南台头排涝后续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整治74.8公里,新建堤防32.7公里,整治护岸28.6公里,新增强排流量39立方米每秒,新增调蓄面积0.84平方公里,工程总投资169529万元,工程于2020年开工建设。完成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嘉兴部分)海盐项目政策处理及建设任务,完成工程总投资86300万元。

(3)城市防洪工程。“十三五”期间,实施了海盐县区域(武原片区)防洪排涝工程中心区(主城区+武原新区)一期工程,新建团结港闸站、盐北河闸站及城防控制中心,新增排涝流量50立方米每秒,同步建设配套管理房、河道护岸及沿岸绿道等,工程总投资15900万元;完成了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嘉兴部分)海盐县城防工程武通北闸站工程,重建武通北闸站,规模为2×6米,排涝流量10立方米每秒,工程总投资3082万元。

(4)圩区整治工程。“十三五”期间,实施了鹤塘桥圩区整治工程,总面积为0.15万亩,新建堤防3.18公里,新建闸站3座,工程总投资797万元;实施了海盐县圩区整治提升工程,对圩区工程存在薄弱点部分进行巩固提升,实施土圩堤加固12.4公里,新(改)建航道水下护岸5.5公里,工程总投资4165万元。已建与在建圩区经受住了2018年“云雀”台风、2019年“利奇马”台风及2020年超长梅汛期等严峻的自然灾害考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

二是坚持开源节流,水资源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十三五”期间,海盐县水资源保障工程主要包括千亩荡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海盐县城乡供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有效保障全县生产生活用水,工程总投资56000万元。深入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践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农业节水成效显著。

(1)千亩荡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十三五”期间,按照平原水库建设要求,在一级保护区内进行库区建设及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水源地堤线7.378公里、岛屿堤线3.082公里,工程总投资16000万元。

(2)海盐县城乡供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十三五”期间,加大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县域内老旧供水管道改造及建设,长度4.139公里,工程总投资40000万元。

(3)深入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践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县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29.5%(按2015年可比价),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完成,获得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称号,2018年度、2020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获嘉兴市考核优秀等次,2019年列入浙江省县域水资源强监管综合改革创新首批试点县,于2020年通过验收。经嘉兴市水利局等九部门考核及市政府同意,海盐县获“十三五”期末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至“十三五”期末,用水总量为2.1502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39.5立方米,较2015年基准年下降31.9%;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7.8立方米,较2015年基准年下降20.2%。

(4)农业节水成效显著,全县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0万亩,达到有效灌溉面积的40.3%;新建高效节水的低压管道910公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671提升至0.675。

三是坚持系统治理,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十三五”期间,海盐县水生态环境工程主要包括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农村河沟整治工程、骨干河道保洁及美丽河湖创建等,工程总投资48034万元。通过河湖系统治理,河湖水质及水功能区达到甚至优于目标值,水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水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基本形成河清水畅、量质兼备的水生态水环境面貌。

(1)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十三五”期间,海盐县共完成沈荡镇、于城镇2个项目区建设,整治河道242.78公里,工程总投资5155万元。

(2)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三片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分别为百步亭港流域、古荡河流域和里洪塘流域。“十三五”期间,实施了里洪塘流域澉浦镇项目区、古荡河流域城东片项目区、古荡河流域西塘桥街道项目区、百步亭港流域百步镇项目区、百步亭港流域于城镇项目区,整治河道46.99公里,工程总投资35921万元。

(3)农村河沟整治及河湖塘清淤工程。为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实现“实施清洁家园,打造“干净海盐”这一目标,开展农村河沟整治及河湖塘清淤工程。“十三五”期间,清淤河道长度195.57公里,清淤方量190.18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4072万元。

(4)骨干河道保洁。“十三五”期间,继续对全县范围内的骨干河道进行保洁,累计实施河道保洁长度146.12公里,工程总投资2886万元。

(5)“美丽河湖”创建。结合美丽乡村、中小流域工程等建设,建成了一批“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湖”,使美丽河流延伸到城乡各个角落,按照“打造水景观、弘扬水文化、培育水经济”要求,编制《海盐县美丽河湖建设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已成功创建4条省级“美丽河湖”,25条市级“美丽河湖”,23条县级“美丽河湖”,其中白洋河、南北湖、酱园港、梦湖—新城河连片水系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

(6)河湖水质及水功能区达标。通过河湖系统治理,水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水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基本形成河清水畅、量质兼备的水生态水环境面貌。十三五”期末,12个县控以上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16个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考核达标率达97.5%;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优秀,其中南北湖断面高于考核目标达到Ⅱ类标准,已连续6年保持在Ⅱ类水标准;千亩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出色地完成了水源地达标保障方案提出的控制目标。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水利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海盐县持续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完成17项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实现制度化、专业化管理;河湖长制持续完善,优化配置县、镇、村三级河长,形成各级联防联治专项机制,实现水域管理河湖长制全覆盖;河湖管护能力不断增强,完成县级河道和湖泊河道名录公布,累计完成河道划界1449.78公里,完成海盐县水域调查,编制《海盐县水域保护规划》;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推进,2019年提前实现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覆盖,2020年完成改革成果验收;监管方式持续创新,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改革,不断推动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务服务事项“跑零次”实现率升至100%,办理时限平均压缩率达90%,网上办、掌上办实现率升至100%;列入省管理平台试点单位,不断推动水利业务工作数字化转型。

表 1  “十三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序号

类别

指标名称

2015年值

“十三五”规划目标

“十三五”期末完成

评估

指标属性

1

防洪减灾

一线海塘达标率

/

>95%

100%

达标

预期性

2

水旱灾害损失率

/

<1%

<1%

达标

预期性

3

海塘加固(公里)

11.54

11.35

15.0

达标

预期性

4

水资源保障

农村自来水入户率

/

99%

100%

达标

预期性

5

用水总量控制(亿立方米)

2.2255

2.5477

2.1502

达标

约束性

6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

22.3

18.5

17.8

达标

约束性

7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

/

<12%

<10%

达标

预期性

8

水生态环境

水面积率

/

>6.8%

7.26

达标

约束性

9

农田水利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676

≥0.7

0.675

达标

约束性

10

农业“两区”旱涝保收面积率

/

99%

100%

达标

预期性

11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率

23.1%

>30%

40.3%

达标

预期性

12

水利管理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

/

100%

100%

达标

约束性

(二)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海盐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努力建设“一带三城”,实现“十大梦想”,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谋划和破解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水利问题,加强水利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水利综合保障能力,基本实现具有海盐特色的水利现代化,为建设海盐“一带三城”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1、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水利要有新理念

“十四五”时期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思维,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抓住“国家水网”、“浙江水网”和“嘉兴水网”建设为水利带来的新机遇,水利发展需要在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等方面提标升级,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水安全基础,增强水资源要素与其他经济要素的适配性,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民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助推海盐“一带三城”高质量发展,水利要有新保障

“十四五”时期是海盐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以改革开放求突破、以产业创新求发展的关键时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将持续深化、高铁时代将真正来临、湾北新区大开发将实质性启动、城乡融合发展将深入推进,海盐作为长三角的中心腹地、杭州湾的湾区前沿,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海盐县将努力建设两桥之间黄金海岸经济带、长三角创新活力之城、杭州湾滨海魅力之城、新时代富裕智慧之城,“十四五”期间,水利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资源环境约束机制,要从保障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出发,抓紧谋划实施一批切实保障海盐“一带三城”发展的重点水利项目。

3、加快建设幸福河湖的号召,水利要有新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出“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伟大号召,水利须积极谋划共建共享治水新路径和便民富民新举措,持续提高河湖系统治理水平,进一步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使幸福河湖建设成为促进全省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让水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4、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水利要有新方法

根据浙江省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及新时代“数字海盐”建设要求,水利必须加力加速,主动融入全省数字化改革大局,全面推进水利数字化改革,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提升水利感知、数据处理和公众服务能力,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激发发展新活力,提升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实现科学管理、精准治理、高效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5、深化水利改革发展,水利要有新局面

水利改革发展正处于历史转变的关键期,“补短板、强监管、走前列、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是水利改革发展总要求。“十四五”期间,深化水利改革应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水利工程管理产权化、物业化和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推动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提档升级,确保水利工程安全正常运行和效能发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海盐水利改革发展成效显著,水利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海盐水利发展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1、防洪排涝保障依然存在薄弱环节

受县域周边条件及下垫面情况变化,短历时强降雨频发,及上游来水增多等不利因素影响,洪涝风险依然是海盐县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威胁。重点流域防洪排涝标准依然偏低,海盐县海岸线全长53.5公里,是浙北海岸线最长的县,海盐县政府所在地武原街道是钱塘江北岸唯一直接濒临杭州湾的县级政府所在地。目前,除秦山核电一期海塘设计标准达到1000年一遇、海盐县东段二期围堤及长山封闭堤防御标准达到300年一遇外,其余海塘防洪标准不超过100年一遇,特别是长山至青山段海塘长度2.89公里现状防潮标准20年一遇,青山至杨柳山海塘长度5.42公里以及海盐县东段一期围堤(含东隔堤)长度5.35公里现状防潮标准50年一遇。区域洪涝风险依然较大,城市防洪和圩区工程建设导致区域河湖调蓄能力下降,圩外河道行洪排涝压力增加,部分河段不能满足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另一方面,建成的农村圩区普遍格局偏小、防洪战线过长,增加了洪涝风险隐患。再加上气候变化引起的短历时强降雨、风暴潮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加,区域洪涝灾害风险还将增强。

2、水资源保障程度、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海盐县现状饮用水水源地为河道型,抗风险能力较弱。千岛湖优质水源引入后,由于水量有限,与本地水源混合供水,并不能完全满足海盐县优质饮用水需求,县域供水格局待进一步完善。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水平需提高,高耗水工业企业的取用水量还有较大压减空间,灌溉水利用系数较国内外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城市生活和服务业用水精细化水平不足,非常规水资源和雨洪资源利用水平偏低。

3、河湖水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期盼仍存在差距

通过全面实施“五水共治”和美丽河湖建设,河湖水生态环境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当前河道水质提升处于瓶颈期,人民群众对治水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多期待。海盐县属于平原河网地区,受地形影响,区域河道水面比降小,水流流速缓慢,局部区域缺少连通的骨干河道,外河连通性不足,水流不畅,形成死水区,特别是海盐县城等沿海小流域河网,现状水面率及水容量较低,河湖净化能力较差,迫切需要完善区域水系连通格局,维持合理的水面率,进一步增强水体流动性,改善河网水环境,同时加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当前海盐县河湖生态品质不高,存在河湖社会服务功能薄弱、水文化的保护与挖掘不足、水与产业布局融合不足等问题,绿水青山生态价值转换通道还需进一步打通。

4、现代化水治理体系还未完全建立

河(湖)长制与水利局业务工作联系还不够紧密,“强监管”合力有待提高,面对目前全面深入推行河长制的最新要求,需进一步细化完善海盐县河(湖)长制管理体系;水利信息化水平与政府数字化转型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水利监测感知和信息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水利智慧管理系统有待进一步创新发展;河湖管理机制改革仍需持续纵深推进,河湖空间用途管制及水域保护工作有待深入开展,河湖长效管护体系需持续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在海盐县水利系统人才队伍中的占比偏低,尤其是基层水利技术力量较为缺乏。

5、外部制约亟待破解

防洪保安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全社会“给洪水留出路”理念有待更新,“抓水利就是抓发展”意识有待增强,特别是由于水利重大项目战线长、工期久、体量大,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能并不会“立竿见影”显现,导致在项目统筹安排上没有把水利放在优先位置。要素保障不够到位,近五年海盐水利建设投入年均超过50000万元,但重大水利工程涉及用地较多,平衡耕地指标难度较大,再加上一些项目无法规避永久基本农田,导致实施进度总体不快,与规划投资仍有一定差距。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围绕“补短板、强监管、走前列,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以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高品质谋划重大水利工程及深化水利改革,全面提升海盐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打造“千年古城、江南水乡、滨海新城”的海盐特色和精彩呈现杭州湾北岸璀璨明珠上的第一抹亮色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为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水安全保障的首要位置,全面保障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

生态优先,人水和谐。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水利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合理安排生活、生态、生产用水,协调好涉水活动与水生态、水空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系统治理,功能融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城市乡村、水下岸上,系统解决水问题。加强部门间治水协同,注重充分发挥水工程与水域空间的综合功能,增强水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数字赋能,综合提升。将数字化理念贯穿水利工作全过程,推动工作手段、方式变革,坚持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管理的标准同步提升,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强基层水利队伍建设,提升涉水活动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三)编制依据

(1)《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1月30日);

(2)《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3月19日);

(3)《海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5月);

(4)《浙江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年4月20日);

(5)《嘉兴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年6月10日);

(6)《海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年5月);

(7)其他有关海盐县规划及资料。


(四)发展目标

争取到2025年,防洪排涝保障能力全面提高,水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水综合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数字水利全面推进,形成一批具有水利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努力争当全省水利现代化发展先锋。

1、更高标准的水安全屏障

全面提升防洪减灾综合能力,形成洪涝兼治、分级设防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和决策科学、反应迅速的防洪减灾综合管理体系。全面消除一线海塘安全隐患,新建海塘防御标准总体达到300年一遇,建成安全可靠、功能融合的海塘工程体系;统筹流域区域治理,扩大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进一步完善圩区建设,城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新建农村圩区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

2、更优配置的水资源保障

基本形成多源互济、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的供水格局,进一步提升城乡优质水资源保障水平。完成千岛湖引水工程海盐段建设,协助嘉兴开展太湖引水工程前期工作,优化水源地布局,推进水源地保护与建设。继续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巩固提升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到2025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2.57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降低16%和10%以上。

3、更高品质的水生态环境

基本形成“城水共生、人水和谐”的生态品质河网。构建骨干清水廊道,健全生态系统,提升河湖生态涵养功能,重点河湖水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和保护。实施中小流域治理及水系连通工程,建成美丽河湖6条(个),优化海盐城区等区域河网格局。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水美乡镇6个。进一步挖掘保护水文化,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水利规划与设计中,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协助开展天仙湖“文化客厅”、鱼鳞海塘联合申遗等水文化研究。

4、更高效能的水治理体系

基本实现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数字赋能,实现水利数字化转型,初步形成高效能数字水利网。加强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水资源管理、河湖空间管护、水利工程全过程监管,推进水利工程“三化”改革,提升水利政务服务效能,完善水法规制度供给,全面开启水利现代化新征程。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建成洪旱无虞、饮水放心、用水便捷、亲水宜居的“海盐水网”,水安全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与高质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匹配,全面解决防洪薄弱环节,防洪保安达到新高度;水资源保障形成新格局,形成多源互济、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的供水格局;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水文化繁荣发展,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水治理体系智慧高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表2  海盐县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体系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三五”完成

“十四五”

规划目标

指标属性

1

防洪保安

安澜海塘建设长度

公里

15.0

32.4

约束性

2

城市防洪工程面积

平方公里

[18.3]

[48.0]

预期性

3

新增圩区治理面积

万亩

0.15

3.63

预期性

4

水资源配置

▲用水总量控制

亿立方米

[2.1502]

[2.57]

约束性

5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

立方米

[39.5]

[33.18]

约束性

6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率

%

/

16

约束性

7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立方米

[17.8]

[16.02]

约束性

8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

%

/

10

约束性

9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675]

[≥0.676]

约束性

10

河湖生态环境

▲基本水面率

%

[7.26]

[≥7.26]

约束性

11

美丽河湖

/

6

预期性

12

水美乡镇

/

6

预期性

13

河湖清淤

万立方米

/

300

预期性

14

水治理能力

▲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

%

/

[>90]

预期性

15

水管理平台建设完成率

%

/

[100]

预期性

16

预报

预警

防洪重点河流洪水预警覆盖率

%

/

[100]

预期性

17

干旱预警覆盖率

%

/

[100]

约束性

注:1、带▲指标为浙江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报告提出的指标;[ ]为期末达到数,其余均为期内完成值;

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完成情况采用2020年可比价,“十四五”期间下降率是指2025年较2020年下降率。

3、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范围为确定的海盐县重要水域。

(五)总体思路和布局

围绕海盐县域总体规划,紧扣“一带三城”的发展定位,以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十四五”期间按照“实现一个目标,构建五大体系,提升三项能力,实施六大工程、七项监管、六项改革,形成一张水网”的新时代水利发展思路,开展海塘安澜工程、流域防洪排涝工程、区域防洪排涝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幸福河湖工程、数字水利工程等六大工程,实施水利监督管理、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土保持管理等七项监管举措以及深化水利“三化”改革、加强科技创新、深化水利政务服务改革、贯彻水法规制度、弘扬先进水文化、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等六项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安澜的水安全、均衡的水资源、宜居的水环境、繁荣的水文化、高效的水管理等五大体系,着力提升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承载力等三方面能力,最终形成一张由高标准防洪保安网、高水平水资源保障网、高品质幸福河湖网、高效能数字水利网四张网叠加而成的“海盐水网”。

根据海盐县“一带三城”的发展定位及“一带两廊、一城四区”的空间格局,结合当前海盐水安全保障面临的形势,在充分考虑问题及需求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一环一带、三片两廊,连河串珠”的总体布局,展现“面朝江海,背靠田园;沿江海塘,勇立潮头;河为城脉,湖为城心;清水绿岸,湖光月色,城水交融共写魅力水城”的滨海生态水城风貌。

(1)“一环”:即城防生态包围圈。

(2)“一带”:即沿杭州湾滨海生态景观带。

(3)“三片”:即古荡河流域城市发展片、百步亭流域田园生活片、里洪塘流域生态景观片。

(4)“两廊”:即花印湖光海盐塘、一镇一景长山河。

(5)“连河串珠”:即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水景、一镇一湖一水乡、一城一画一风光”的全域幸福河湖新格局。

图1  海盐县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总体布局图

三、高标准构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十四五”期间,以水安全保障为核心,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大力推进海塘安澜工程、流域区域防洪排涝工程,筑牢防洪保安网坚实屏障;扎实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提高水资源配置网供给韧性;全域实施幸福河湖工程,厚植幸福河湖网生态底色;迭代升级数字水利工程,提高数字水利网应用能力;逐步完善“海盐水网”基础设施体系。

(一)海塘安澜工程

全面推进海塘安澜工程建设,解决一线海塘整体防御标准偏低、局部缺口等突出问题,协同推进海塘安全提标、生态提质、融合提升,建设安全可靠、绿色生态、功能综合、运行高效的海塘工程体系,实现海塘安澜。实施海塘安全提标,提升海塘防洪(潮)标准,通过消浪减压、强塘抗冲等措施,全面消除问题海塘安全隐患,提高海塘防台御潮能力;开展海塘生态提质,实施海塘生态化改造和滩涂生态湿地建设,重塑滨海生态,打造沿海生态廊道;加强海塘功能融合提升,形成集安全线、生态线、贯通线、活力线、智慧线、文化线于一体的高标准海塘。

(1)海盐县东段围涂标准海塘二期提标工程

工程概况:现状防洪能力为50年一遇,拟对海塘实施加高加固工程,提高到300年一遇,实施长度为5.35公里,融合生态修复及景观建设。

建设地点:西塘桥街道。

工程总投资:57925万元。

计划实施年份:2021~2024年。

(2)海盐县长墙山至杨柳山段海塘提标工程

工程概况:现状防洪能力为20~50年一遇,拟对海塘实施加高加固工程,提高到300年一遇,实施长度为8.00公里,融合生态修复及景观建设。

建设地点:澉浦镇、秦山街道。

工程总投资:90000万元。

计划实施年份:2021~2025年。

(3)秦山核电二期海堤提标加固工程

工程概况:现状防洪能力为100年一遇,拟对海塘实施加高加固工程,提高到300年一遇,实施长度为0.85公里。

建设地点:秦山街道。

工程总投资:8000万元。

计划实施年份:2023年。

(4)海盐县黄沙坞至长山闸段海塘提标工程

工程概况:现状防洪能力为100年一遇,拟对海塘实施加高加固工程,提高到300年一遇,实施长度为9.17公里,融合生态修复及景观建设。“十四五”期间开展前期工作。

建设地点:澉浦镇。

工程总投资:75000万元,其中“十四五”期间投资19000万元。

计划实施年份:2022~2028年。

(5)海盐县秦山至敕海庙段海塘提标加固工程

工程概况:现状防洪能力为100年一遇,拟对海塘实施加高加固工程,提高到300年一遇,实施长度为9.03公里,融合生态修复及景观建设。“十四五”期间开展前期工作。

建设地点:武原街道、秦山街道。

工程总投资:136000万元,其中“十四五”期间投资6000万元。

计划实施年份:2023~2028年。

(6)海盐县沿杭州湾滨海生态海岸带安澜工程前期研究

工程概况:本工程以杭州湾北岸为发展轴线,对海岸带进行生态化改造,新建滨海生态廊道,形成沿杭州湾滨海生态景观带。“十四五”期间开展前期研究工作。

建设地点:西塘桥街道、武原街道、秦山街道、澉浦镇。

(二)流域防洪排涝工程

综合考虑海盐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等自然因素,建立骨干、次干、支流三级河网水系,逐步形成功能清晰、分级管控的水网格局;进一步实施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工程,提升骨干河道行洪能力,打造平原快速水路,实现洪水快速外排。

(1)扩大杭嘉湖南排南台头排涝后续工程

工程概况:继续推进工程建设,整治河道74.8公里,新增调蓄面积0.84平方公里,新增南排强排流量39立方米每秒。

建设地点:武原街道、望海街道、秦山街道。

工程总投资:169500万元,其中“十四五”期间投资119000万元。

计划实施年份:2020~2024年。

(2)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工程(海盐县长山河连通)

工程概况:调蓄湖泊建设和长山河及周边河道整治工程。“十四五”期间积极谋划项目方案。

建设地点:通元镇、澉浦镇、秦山街道、于城镇、沈荡镇。

工程总投资:170000万元,其中“十四五”期间投资60000万元。

计划实施年份:2023~2028年。

(三)区域防洪排涝工程

加快圩区工程整治,因地制宜、上下兼顾,合理优化圩区布局,建成防洪排涝达标、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管理科学的圩区工程,保障农村地区防洪排涝安全。

圩区整治工程:“十四五”期间,建设武原街道华星圩区、于城镇庄柴湖-2圩区、百步镇陆汇郎圩区、横港村圩区、胜利圩区等5个标准圩区,圩区总面积3.63万亩。

建设地点:海盐县武原街道、于城镇、百步镇。

工程总投资:16785万元。

计划实施年份:2021~2025年。

(四)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

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理念,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以流域引调水工程为外原动力,节水为内生动力,水源地水质改善、水系连通为基础保障,完善高水平水资源配置网络。完成嘉兴市域外配水工程(杭州方向)建设,配合嘉兴开展浙北太湖引水工程前期工作。继续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非常规水利用、节水标杆引领等五大节水工程落地落实。多措并举,提高水资源供给韧性和干旱风险防控能力。

(1)浙北太湖引水工程

工程概况:根据嘉兴市太湖引水方案,嘉兴市太湖引水规划分为两个组团,其中海盐从南太湖取水,该组团输水管线经过桐乡市水厂,分两路:一路至嘉兴市水厂,另一路至海宁市与海盐县水厂,管线总长为383.4公里。“十四五”期间海盐县配合嘉兴开展前期研究工作。

(2)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推进农业节水增效,继续实施节水型灌区10个,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7万亩以上。实施工业节水减排,推进工业园区分质供水,优化工业园区水源布局。推动城镇节水降损,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0%以内。提高非常规水利用率,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打造节水标杆,开展水效领跑者建设。

(五)幸福河湖工程

充分结合“大湾区”,“大花园”、“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推动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的高品质迭代升级。大力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保护、传承、挖掘、弘扬优秀水文化,实现水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实施中小流域综合整治工程、水系连通工程和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积极推进美丽河湖示范县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绿色生态水网。

(1)海盐县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中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海盐县涉及三个流域,分别为百步亭港流域、古荡河流域和里洪塘流域。

1)海盐县里洪塘流域综合治理

工程概况:综合治理河道长度19.00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护岸建设、河道清淤、岸坡绿化。

建设地点:澉浦镇、秦山街道、通元镇。

工程总投资:6917万元。

计划实施年份:2021~2025年。

2)海盐县百步亭港流域综合治理

工程概况:综合治理河道长度46.86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护岸建设、河道清淤、岸坡绿化。

建设地点:沈荡镇、百步镇、于城镇

工程总投资:19511万元。

计划实施年份:2021~2025年。

3)海盐县古荡河流域综合治理

工程概况:综合治理河道长度24.00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护岸建设、河道清淤、岸坡绿化。

建设地点:武原街道、望海街道、西塘桥街道。

工程总投资:7480万元。

计划实施年份:2021~2025年。

(2)海盐县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暨南北湖未来城水系连通工程)

工程概况:对海盐县农村河道整治提升,重点对南北湖未来城45平方公里区域整治提升,通过水系连通南北湖、长山湖、未来湖、潮湖、四海湖以及围垦区外水域。

建设地点:武原街道、望海街道、秦山街道、西塘桥街道、沈荡镇、百步镇、于城镇、通元镇、澉浦镇。

工程总投资:120000万元,其中“十四五”期间投资65000万元。

计划实施年份:2022~2028年。

(3)海盐县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项目

工程概况:拟对中心城区天仙湖、市河、护城河等河道进行治理,并构建水下森林建设和生态缓冲带,对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工程总投资:20000万元。

建设地点:中心城区

计划实施年份:2021~2023年。

(4)海盐县高铁新城片区河道整治工程

工程概况:对高铁新城片区河道进行整治,包括新开河湖、堤防护岸以及水生态修复工程。

建设地点:中心城区

工程总投资:10000万元。

计划实施年份:2022~2025年。

(5)骨干河道保洁

工程概况:“十四五”期间,继续对全县范围内的骨干河道进行保洁。

建设地点:武原街道、望海街道、秦山街道、西塘桥街道、沈荡镇、百步镇、于城镇、通元镇、澉浦镇。

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

计划实施年限:2021~2025年。

(六)数字水利工程

建设数字水利工程,完善信息基础建设,提升信息感知、处理和应用能力,深入推进水利数字化改革。

完善水利信息实时感知体系,加快水利“新基建”建设,推广工程信息化建设和改造,提升水利感知能力和覆盖率;扩大监测范围、丰富监测类别、创新监测手段;完善工情、水文、水资源、河湖等多维度监测体系;构建监测类型丰富、监测手段多样、信息传输稳定、控制安全可靠的实时智能感知体系。

建立统一用户、统一数据、统一门户、统一地图、统一安全的“五统一”建设规范,构建省市县互联互通、数据共享、部门协同的智慧水管理平台。构建水利数字化监管体系,通过视频监控、无人机、工程智能化安全监测等手段,开展涉水事务过程管理;构建水利数字化决策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依托业务经验,不断优化数字水利管理平台应用模型,深化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保障、河湖保护、水发展规划、水事务监管、水政务协同等领域智能应用;构建水利数字化服务体系,围绕水政务服务、水安全预警、水政策宣传、水文化传播等,聚焦企业群众办事事项和关心关注问题,深化“最多跑一次”理念,优化“浙里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及流程,实现水利事项“掌上快办”。


(1)海盐县圩区信息化提升工程

工程概况:信息化提升改造的水利工程共152座(其中闸站93座、单闸44座、泵站15座),控制中心3个。

建设地点:武原街道、望海街道、秦山街道、沈荡镇、百步镇、于城镇、通元镇。

工程总投资:1500万元。

计划实施年限:2021~2023年。

(2)海盐县幸福河湖(含区域海塘防潮能力动态研判)数字化改革建设

工程概况:拟建设幸福河湖在线、区域海塘防潮能力动态研判等应用模块,通过系统建设实现对幸福河湖创建任务的全面管理和上图,并将创建情况推送到服务端,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幸福河湖的建设成果,同时形成一套完整的幸福河湖创建管理规范和体系,作为数字化改革中业务流程数字化再造、探索多部门参与协同建设美丽幸福河湖的机制体制的重要成果;实现区域海塘防潮能力的动态研判,有效精准地针对海塘进行防潮研判和预警。

工程总投资:300万元。

计划实施年限:2021~2022年。



四、高水平深化水利现代化治理体系

坚定不移贯彻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强化数字赋能,严格执行各项监管制度,将水利行业强监管推向纵深,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完善水法规体系配套地方性规范文件制度建设,强化水事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提高工作效能;加强涉水事务监管,强化监管执行力;提升水利现代化治理水平。

(一)构建高效率涉水事务监管体系

1、加强水利监督管理

完善水利监管机制。围绕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河湖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监管、水旱灾害风险防控等监管事项,制定监督检查表单,明确监督内容、标准、责任、处置措施等,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制定水利行业监督、问题责任追究、监督信息公示、监督队伍管理等办法。

创新监管方式。采用市场化、专业化方式、提升水利监管能力,持续推进水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的协同监管机制;深化“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优化整合监督检查内容,实现对外“监管常态化”,推行对内“综合查一次”;加强数字化监管,提高管理对象风险自动感知、预报预警能力。


强化水利安全监管。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清单;开展水利行业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普查,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鼓励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

2、加强水旱灾害风险管理

完善组织有序、制度有效、支撑有力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完善超标准洪涝灾害对策措施。建设全域防洪调度决策辅助系统,推进洪水风险图社会化应用。构建洪涝灾害预防机制,提升水旱灾害预警预报精度和时效,拓宽预警预报信息发布渠道。常态化开展风险识别和隐患监督排查。

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制度体系。协同气象、应急管理等部门,健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相关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动态修编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应急预案、超标准洪水防御方案等预案方案。积极开展各类预案演练,确保预案方案体系完备、简明实用。

推进水旱灾害防御制度化。规范监测预报预警、工程运行管理、隐患排查整治、会商分析、防洪调度、信息报送等工作责任主体、职责边界、工作流程、履职要求,确保各项任务优质高效完成。

提升水旱灾害调度预警能力。深入开展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和隐患调查,摸清底数,建立清单,常态化开展风险识别和隐患监督排查,迭代升级动态洪水风险图,推进洪水风险图社会化应用。实时掌控预判河湖水位变化,加强水利工程调度管理。加强水文预测、预警、预报能力,新建水位测站,推进专用站标化建设。

提高水旱灾害防御保障能力。落实各级防汛抢险物资和备品储备,优化物资品类结构和储备布局,提高物资调运抢险效率。依托社会力量,落实水利工程应急抢险队伍;组织开展洪水调度和水利工程抢险演练,完善抢险专家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强基层责任人水利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基层洪水防御实战能力,建立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应急报送渠道并加强考核。

3、加强水资源管理

加强重点领域节水,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紧盯水资源利用“红线”,强化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把节水作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优先举措,贯彻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继续深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探索研究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和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评价,全面推行“区域水资源论证+水耗标准”制度,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建立节水评价机制。

积极探索水资源管理创新,激发节水内生动力。推动水资源管理创新,实施取水权有偿使用和市场化交易试点,提升资源环境要素配置效率。深化水价综合改革,推动水资源税费改革,推进单位水耗标准改革,拓展节水融资模式改革,探索水资源产权改革,强化水资源用途管制,推行用水权市场化交易。

加强水资源全过程监管,严格取水审批和计划用水管理。加强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实现水资源“供、用、耗、排”全过程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延续、注销程序,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制度,加强取用水定额管理和动态管理。

4、加强河湖管理

推进河(湖)长制提档升级。进一步融合属地职能和部门职能,创新履职方式和工作机制,严格河(湖)长制考核,探索出台河(湖)长制监督激励政策。将河湖长管理巡河系统纳入水管理平台,整合资源,发挥平台最大效能,探索区域一体化联合河长制新模式。

科学划定河湖生态空间,强化河湖生态空间管控。贯彻落实《浙江省水域保护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编制水域保护规划,合理规划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科学确定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湖缓冲带、河湖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范围,明确各类水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功能定位、主要用途和管控要求,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规范水域岸线管控和利用。探索开展河湖岸线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科学利用水域空间。

创新水域岸线管理模式,探索水域空间和岸线有序开发利用。积极推行水域岸线指标化管理,探索新增水域储备、水域指标计划管理、水域指标生态补偿等制度创新。创新河湖管理模式,切实保障河湖生态水位,健全生态系统,提升河流、湖泊等生态涵养功能;探索河湖治理滨水经济带、水域资源化管理、行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完善水生态产品支持政策,把河湖资源转化为城乡发展、农民致富的经济优势,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快速通道;建立市场化、多样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引导水、产、景和谐发展。

5、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强化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严格勘察、设计、施工、质量监督、工程验收等全过程管理,深化项目前期论证,规范勘察和设计深度,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积极推广BIM、数字化控制等新技术、新工艺,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数字化应用,提高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智慧化水平,促进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完善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各方的质量管理体系,坚持水利优质工程评选,促进参建各方质量意识和技术能力提升;总结推广总承包、全过程咨询、代建制等建管模式,发挥市场化、专业化优势;加强水利建设资金监管,发挥投资效益;有序开展项目验收和后评价,提高决策水平。

强化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加大工程建设中安全培训、安全设施的投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落实工程安全生产责任;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工地创建,强化工程安全生产和施工现场检查;完善工程建设安全隐患整改机制,防范工程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水利建设市场管理,紧扣在建工程和市场主体两大管理对象,整合共享建设相关信息资源,依托水利建设管理平台,实现在线监管;建立健全以信用信息为基础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加快实现动态评价、自动更新、分类监管、联合奖惩,切实维护水利建设市场规范运行。

6、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按照先进、精细、实用的要求,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技术规程以及考核指标等。全面推动实施水利工程管理产权化、物业化、数字化“三化”改革,创建一批示范工程。推动建立工程管理中心,推进水利工程集约高效管理。动态优化水利工程调度运行规则。

严格落实依标管理。全面落实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护责任和任务,开展规模以上水利工程安全鉴定超期存量清零行动,升级改造工程管理设施,守牢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底线。

全面推行“三化”管理。稳步推进水利工程“三化”改革,率先构建产权归属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管理智慧高效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

优化工程控制运用。完善城市防洪工程、圩区工程等工程控制运用计划,探索制定“海盐水网”可分级管控、清浊分离的调度运行方案,使洪水快速外排、清水有序流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

7、加强水土保持管理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水土保持监管,提高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水土保持监管。健全水土保持法规制度,加快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水利成果运用;夯实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登记、检查、巡查工作,促进水土保持动态管理,实现在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生产建设项目和重点工程区域监管全覆盖。利用遥感卫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以“天地一体化”系统为支撑,对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和效益成果进行监测,对“未批先建”、“超防治责任范围”等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整改。严格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设施验收备案管理,加强与发改、建设、交通、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协作机制;严肃查处生产建设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对遥感监管、日常检查发现的生产建设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台账、严格查处、逐一销号,对重大违法违规项目挂牌督办;开展水土保持信用监管,按照《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要求,针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市场主体违法违规情形,提出“重点关注名单”及“黑名单”,纳入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服务平台,实行联合惩戒。

水土保持监测。掌握全县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重要饮用水源地等特定区域水土保持监测、生产建设项目监测,实行水土保持监测“绿黄红”三色评价。做好监测资料整(汇)编、监测成果发布及应用,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设计、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及有关生态评价、社会服务等提供支撑。

(二)构建高水平现代化治理体系

1、深化水利“三化”改革,开拓水利发展新局面

深化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落实《海盐县水利工程管理“三化”改革试点方案》,稳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产权化、物业化、数字化改革工作。积极完成“三化”改革试点县创建工作。

依法依规科学划定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组织确权登记,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逐步实现规模以上水利工程产权归属清晰,重要水利工程确权颁证率达到90%以上。引入工程管护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体系,推行集约管理和管养分离,县级国有和涉及公共安全且没有管理单位的水利工程实现统一标准管理,重要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覆盖率达到60%以上。开展建设数字堤塘、数字闸站、智慧城防等建设试点,推进水利工程数字化改造,将建设成果融入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协同管理,规范数字化管理流程,打造运行管理新模式。

2、加强科技创新,增强水利发展动能

加强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激发传统水利新活力、新动能。强化水利科技创新,完善水利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强水旱灾害防御、水生态修复、节水技术和装备等方面的先进技术研究。强化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在重点工程和典型区域进行示范应用和推广。强化“数字赋能”,加强数字化成果应用,迭代升级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保障、河湖保护、水发展规划、水事务监管、水政务协同等业务方面的综合应用。

3、深化水利政务服务改革,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总牵引,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加强过程监管,完善联合监管机制,提升水行政管理效能。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通过模块化打造、场景化通办、数字化赋能,实现“掌上办”、“网上办”全覆盖,高质量推进“一件事”集成改革。打造洪水风险、用水安全、美丽河湖等可视化应用场景,为社会公众提供风险预警、涉水生产、亲水休闲、水文化弘扬等公共服务。

4、贯彻水法规制度,提升依法治水能力

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和新时代水利发展要求,坚持“法律法规定规矩、监督执法作保障”,以提升水行政执法效能为重点,加快完善重要领域相关配套制度。加强地方性法规、规章及部门规范性文件与上位水法规的协同,及时更新并落实相应配套的政策制度。

5、弘扬先进水文化,在推进水利发展中守根铸魂

开展传承弘扬文化、彰显自然和地域特色的幸福河湖及海塘建设,提升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理念,把文化建设作为工程的重要部分,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打造流域和区域水文化品牌,提高水利行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开展水文化遗产调查;在传承弘扬传统水文化的同时,挖掘发扬新时代水文化精神内涵,凝练自力更生的长山河精神、坚韧不拔的海塘精神、以人为本的抗台精神和科学创新的治水精神,挖掘发扬新时代勇立潮头的海盐水文化精神内涵;努力打造具有临海特色、人水和谐的水文化产品。

6、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助力水利高质量发展

加强水利人才引进。深入落实国家和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计划、“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智赢海盐”等系列活动,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从岗位制定、人才任用、发展通道规划等全过程开展队伍建设工作,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着力培养一批水利高技能人才、新型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战略前瞻性管理干部。

加强基层水利队伍建设。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培育专业化、应用型人才队伍,服务基层水利;加强基层人员继续教育,提高履职能力,加大对基层水利员扶持力度,深化职称改革,贯通技术技能职业发展通道。


五、投资估算及空间衔接

(一)投资规模测算与资金措施渠道

初步匡算“十四五”期间水安全保障规划的五大工程规划总投资921718万元,“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总投资520218万元,其中:防洪排涝工程377010万元,水资源配置与保障工程2000万元,幸福河湖工程131408万元,数字水利工程1800万元,其他项目8000万元。

图2海盐县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投资对比图   单位:万元

发挥政府投入在水利投融资领域的主渠道作用,优化投资结构,加强防洪排涝薄弱环节补短板投资力度,进一步提高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盘活水利资产,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发挥市场作用;进一步挖掘水资源和水空间的多维价值,积极探索建立水域岸线等资源有偿使用机制,最大程度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推动水利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水利投资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有效的政策扶持和激励机制,健全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机制。

(二)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与用地需求分析

坚持多规合一,合理安排水利工程空间布局,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规划衔接融合,建立水安全保障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动态协调机制,根据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动态调整和优化空间信息。经初步测算,全县“十四五”水利重点工程用地面积为10477.351亩。


 


表1  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占地详情表     单位:亩

序号

项目名称

用地面积

备注

海塘安澜工程

5481.737


1

海盐县东段围涂标准海塘二期提标工程

1373.011


2

海盐县长墙山至杨柳山段海塘提标工程

1387.010


3

秦山核电二期海堤提标加固工程

127.795


4

海盐县黄沙坞至长山闸段海塘提标工程

1339.180


5

海盐县秦山至敕海庙段海塘提标加固工程

1254.741


流域防洪排涝工程

762.254


1

扩大杭嘉湖南排南台头排涝后续工程

633.530


2

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海盐县长山河连通工程

128.724


幸福河湖工程

4233.360


1

海盐县里洪塘流域综合治理

265.414


2

海盐县百步亭港流域综合治理

521.618


3

海盐县古荡河流域综合治理

705.908


4

海盐县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暨南北湖未来城水系连通工程)

2461.919


5

海盐县高铁新城片区河道整治工程

278.502


合计

10477.351


六、水土保持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水土保持监管,提高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一)存在问题和挑战。

生产建设活动导致土壤资源质量损失、地表植被扰动破坏;水土保持监管体系和制度落实还有待完善,水土保持监管还有待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情况掌握不全面,未及时履行水土保持变更手续的情况仍有出现;监管中监督检查与行政综合执法联动机制有待完善。水土保持工作涉及多领域、多部门,社会性强、涵盖面广,要进一步创新综合管理机制,协调部门配合,统筹各方力量。

(二)主要任务。

加强水土流失预防,尤其是县级以上河道生态保护范围以及连接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重点建设区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将水土流失预防项目重点规划布局在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廊道区、沿海生态防护带等范围,推进饮用水水源地、海塘安澜工程、骨干河道堤防工程、城市防洪工程等配套水土保持措施建设;加强河湖清淤、岸坡综合整治等,实现水生态整治从传统的“功能整治”向“生态综合利用”转变,促进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开展生态湿地建设,完善人居环境维护、水质维护措施体系。规划通过海塘安澜工程、防洪工程、幸福河湖工程、水资源配置与保障工程等配套水土保持措施建设,系统防治水土流失。

(三)水土保持监管。

健全水土保持法规制度,加快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水利成果运用;夯实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登记、检查、巡查工作,促进水土保持动态管理,实现在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生产建设项目和重点工程区域监管全覆盖。

利用遥感卫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以“天地一体化”系统为支撑,对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和效益成果进行监测,对“未批先建”、“超防治责任范围”等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整改。严格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设施验收备案管理,加强与发改、建设、交通、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协作机制;严肃查处生产建设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对遥感监管、日常检查发现的生产建设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台账、严格查处、逐一销号,对重大违法违规项目挂牌督办;开展水土保持信用监管,按照《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要求,针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市场主体违法违规情形,提出“重点关注名单”及“黑名单”,纳入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服务平台,实行联合惩戒。

(四)水土保持监测。

掌握全市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重要饮用水源地等特定区域水土保持监测、生产建设项目监测。做好监测资料整(汇)编、监测成果发布及应用,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设计、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及有关生态评价、社会服务等提供支撑。

七、节约用水及节水评价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节水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市场机制基本完善,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用水效率指标持续向好,全社会形成良好节水风尚,全县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水平走在嘉兴市前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降低16%和10%以上,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76,用水总量控制在2.57亿m3以内。

(二)重点行动

1、实施“双控行动”

(1)实行总量强度控制。严格实行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体系,落实年度用水控制目标管理。开展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及预警机制建设,合理确定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全面开展“区域水资源论证+水耗标准”制度,制定项目准入水耗标准,简化取水审批程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2)实施用水全过程管理。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执行节水评价制度,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从严审批新增取水许可,不合理用水需求一律不批。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依法将用水户违法取水等不良信息和建成水效领跑者、节水标杆等信息纳入信用平台。

(3)重点区域节水布局。根据全县区域发展布局,规划对全县划分为西部板块、东部板块、中部通廊和北部板块四部分进行节水布局。

2、推进“六大工程”

(1)农业节水增效工程

实施农业节水灌溉。继续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发展精品化、高效化、集约化农业,在持续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持续开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到2025年,全县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1.4万亩以上,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 万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0.53万亩以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3.1 万亩以上。

发展节水畜牧业渔业。结合高标准现代猪场、美丽牧场和国家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等建设,开展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与建设,规范取水用水和计量监测,鼓励采用节水型自动饮水装置和干清粪工艺。继续推进渔业健康养殖,发展工业化循环化生态养殖。到2025年,创建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家,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节水设施设备安装率达到100%。

推进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结合高标准农田和水利灌区建设,推进田间道路、林带林网、低压灌溉、泵站闸门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田灌溉用水效率。开展水稻、小麦等粮油主导产业定额施肥、施药行动,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建设数字化稻田综合管理系统,精准控制水稻田灌溉水层,大幅度减少肥料投入量。到2025 年底,完成稻田退水“零直排”建设工程覆盖面积8.7 万亩以上。

推进农村生活节水。加强农村生活用水设施改造,持续推进村镇生活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深化农村“厕所革命”,依托省级星级农村公厕创建、公共厕所对标改造、旅游厕所建设,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到2025 年,累计创建省级星级农村公厕70 家。

(2)工业节水减排工程

实施工业节水改造。及时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管理,禁止引进高耗水、高污染工业项目。促进各类企业向节水型方向转变,新建的企业必须采用节水技术,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和原料结构,通过增加优质、低耗、高附加值、竞争力强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优化工业产品结构,逐步加大低耗水原料的比重,优化原料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改及中水回用改造。鼓励支持在2022 年和2025 年前分别对年用水量超过40 万立方米、20万立方米单位产品用水单耗超《浙江省用(取)水定额(2019 年)》通用值的企业开展节水改造。

开展水平衡测试及水效对标。大耗水工业用水户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及水效对标,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限期实施节水改造。到2025 年,高耗水工业企业水效达标率达到90%以上。

推进节水型企业及节水标杆企业创建。对年用水10 万方以上尚未开展水平衡测试及节水型企业创建的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及节水型企业创建,在节水型企业创建的基础上,以省级节水型企业为对象,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引导工业企业加强节水管理和技术进步,开展节水标杆企业创建,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节约用水良好工作局面。

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升级,支持企业开展节水和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新建工业园区在规划布局时要对标节水标杆园区标准建设,统筹供排水和循环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清洁生产审核。高耗水、高废水排放企业,都要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在实施清洁生产过程中,要将节约用水和减少污水排放作为重要内容。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标准应当包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和废水排放等相关指标。积极推动企业申报绿色企业、绿色工厂、绿色产品。

(3)城镇节水降损工程

深化节水型城市建设。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将非常规水纳入城市供排水规划进行统一配置,不断提高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利用量。从严控制洗车等行业用水,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优先利用非常规水源。控制供水管网漏损。优化水厂制水工艺,降低制水损失率。稳步推进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建设,降低原水输水损失率和供水管网漏损率。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监督管理,在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精细化管理平台和漏损管控体系,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专业化管理,建立嘉兴市领先的城乡清洁高效供水管网。到2025 年,完成城镇供水管网新改建65 公里,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

推行分质供水。以域外引水工程建成通水为契机,在现有采用“分与配相结合”的一体化供水模式下,“十四五”期间研究提出建设分质供水管网工程、工业水厂等,最终实现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分离,在工业集中的区域建设工业水厂,低价供应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千岛湖水与现状自来水提质后配合供应居民生活用水(含优质饮用水)和公共用水需求,积极倡导节约用水,确保千岛湖水高效使用。

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公共机构率先开展供水管网、绿化浇灌系统节水诊断,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全面使用节水器具。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要安装节水器具,节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于新建服务业项目,在项目准入时明确要求需按节水型小区、节水型酒店等要求建设。在节约型机关创建过程中结合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标准开展,到2022年全县确保70%以上的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到2025 年力争80%以上的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到2025 年,公共场所及公共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全县节水型机关建成率达到100%。

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提升居民节水意识,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减少沐浴耗水,鼓励使用水效标志洗碗机、坐便器、节水型洗衣机等节水设备。

(4)非常规水利用工程

组织编制非常规水利用规划,规划并逐步实施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不断提高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利用比例。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设再生水和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加快推进海盐县城乡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再生水车间)建设,再生水用于海盐经济开发区内工业区块企业。到2025 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力争达到20%以上。

(5)节水标杆引领工程

打造节水标杆。在中小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普及节水知识,增强节水意识。聚焦工业、服务业、公共机构等领域建立重点用水户名录,打造节水标杆示范。推进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常态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2025 年,打造1 个节水标杆酒店、2 个节水标杆校园和4 个节水标杆小区,培育4 家节水标杆企业,建成1 个节水宣传教育基地。

推行水效领跑者引领。推进重点用水行业、用水产品和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建设工作。到2022 年,拟申报1 家水效领跑者工业企业。

(6)节水科技支撑工程

研发节水技术和装备。支持节水产品和设备制造,鼓励使用节水技术和设备。引导节水装备制造企业开发产业关联度高、市场潜力大的节水装备及产品,提高研发和制造水平,提升中高端品牌的差异化竞争力。

推广节水技术转化与应用。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重点支持用水精准计量、非常规水利用、精准节水灌溉控制、管网漏损监测智能化、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等先进技术及装备的推广应用,依托节水科研项目,加快推进节水科研成果转化。

3、推进“四项改革”

(1)深化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差别化水价制度,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继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农业用水精准补贴。逐步形成水价动态调整机制,促进节约用水和水源保护。

(2)推动水资源税费改革。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积极落实、推动水资源税费改革,发挥促进水资源节约的调节作用。

(3)拓展节水融资模式改革。鼓励金融资金进入节水领域,依法合规支持节水工程建设、节水技术改造、非常规水利用等项目。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收益的节水项目建设和运营,积极探索合同节水管理试点工作,公共机构因产生节水效益支付给节水服务机构的合同费用在其公用经费预算中列支。到2022年,力争完成1例合同节水试点示范项目。

(4)探索水资源产权改革。探索水资源使用权确权,合理确定区域取用水权益,科学核定取用水户许可水量,强化水资源用途管制。探索水资源资产价值转化、水权交易实践和研究。

4、完善“四项机制”

(1)实施节水奖励机制。贯彻落实《海盐县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评上省级节水型企业给予奖励。

(2)落实水效标志制度。贯彻实施《水效标志管理办法》,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加大专项检查抽查力度,逐步淘汰水效等级较低产品。加大水效标志制度的宣传,积极引导用水户选择高效节水产品。推动节水认证工作,促进节水产品认证逐步向绿色产品认证过渡,完善相关认证工作采信机制。

(3)完善定额管理机制。严格用水定额及节水标准管理,逐步建立节水标准执行情况跟踪、评估和监督机制。

(4)健全用水监测统计制度。加强用水计量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用水计量覆盖率,对各行业重点用水户实行用水动态监测,建立健全用水统计制度。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平台,实现节水事务高效监管。

(三)规划节水评价

规划节水指标方面,规划节水指标较为先进,符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且具有较强的可达性。用水方面,体现了“节水优先、强化约束”的原则,用水总量控制目标远低于省下达值。供水方面,在充分利用本地水资源的前提下,针对区域不同缺水情况,通过外引水源互济、一源一备、非常规水利用等措施,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水资源,规划水平年总体保障情况较好。

(四)规划建设项目实施节水要求

项目建设前期突出节水优先,严格把控建设项目立项、取水许可中节水有关内容和要求;坚持用水总量控制原则,合理确定建设项目供用水规模和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对标国内同类型企业先进用水水平,争创节水标杆企业。充分论证用水的必要性、结构的合理性、措施的可行性,提出客观的评价结论和优化措施。针对已完成区域涉水影响评价的区域,对照节水标准,进驻项目需满足节水要求或进行专项论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落实节水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运行。鼓励已建工程进行节水改造、提高节水水平。遵循信息化管理要求,布置用水计量监测设备,定期对水量进行统计上报。规范过程管理,加强监督考核。


八、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的重大工程符合已批复的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防洪规划等要求,符合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局部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建设期,这些影响是暂时且可控的,采用相应环境保护措施,优化调整实施方式,可以减轻或避免规划实施的不利影响,不存在环境制约因素,从环境角度分析规划是可行的。规划工程实施后,将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提高防洪减灾和水资源保障能力,总体上有利于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为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生态空间保护要求,优化水利工程空间布局,并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衔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先保障河湖生态水位,维护河湖生态结构和功能;以系统思维推进生态治理和水域空间开发,统筹水利工程安全、生态、景观功能。对直接影响重要生态敏感区域和环境敏感目标的项目,从生态环境角度提出切实可行有效的保护、减缓和补偿措施,科学调整项目布局和选址,优化方案设计。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着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建立公众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和生态环境突发事件后评估机制,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九、保障措施

“十四五”时期,水利建设任务重、管理要求高、改革难度大,海盐将突出重点、锚定目标,以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作为推进“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工作的总抓手,推进海塘安澜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以全面实施节水行动作为重大政策出发点,以推行数字水利作为重大改革中心,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强化要素保障,广泛凝聚共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保障各项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衔接

海盐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水利改革发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在规划推进过程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大力推进党建统领、业务为本、数字赋能统筹发展。建立县级部门协调、上下机构联动的水安全保障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协调推进本规划确定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及重大工程。畅通与省市有关部委沟通衔接渠道,积极争取上级指导与政策支持。

(二)强化要素保障,完善政策支持

规划提出的重大工程争取纳入省市规划,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等的衔接,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预留资源条件。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投资补助支持。加大政策性、开发性等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和管理。

(三)落实目标责任,协调有序推进

深化细化实施方案,表格化清单式落实目标任务到各责任主体,适时研究制定行动方案或政策文件,全力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和管理改革举措落地。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和动态评估调整机制,做好规划实施年度分析、中期评估、动态调整修订和总结评价。完善规划实施监督考核机制,把规划实施情况作为改进业务工作和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广泛凝聚共识,形成工作合力

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水安全保障参与机制,广泛凝聚共识,调动各方力量投身水安全保障实践,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的良好氛围。完善水利工程相关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畅通社会公众参与政策制定渠道;重视和加强规划的宣传工作,增强公众水忧患和水危机意识、水资源节约意识、水生态保护意识和行动自觉;引导、疏通和集中全社会要素资源,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汇集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进程。

(五)努力争先创优,打造标志成果

努力在构建更高标准的水安全屏障、更优配置的水资源保障、更高品质的水生态环境、更高效能的水治理体系等方面打造一批“重要窗口”水利标志性成果,包括海盐水网框架、全域幸福河湖、精准防控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智慧水利和多元稳定的水利投融资机制。

附件1—海盐县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评审意见

附表1  海盐县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项目投资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总投资

截至2020年底累计投资

“十四五”投资安排计划

结转投资


总计

921718

50500

520218

351000

防洪排涝工程

723510

50500

377010

296000

1

海塘安澜工程

367225

0

181225

186000

2

流域防洪排涝工程

339500

50500

179000

110000

3

区域防洪工程

16785

0

16785

0

水资源配置与保障工程

2000

0

2000

0

幸福河湖工程

186408

0

131408

55000

1

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33908

0

33908

0

2

农村水系综合治理项目

120000

0

65000

55000

3

幸福河湖治理项目

30000

0

30000

0

4

骨干河道保洁

2500

0

2500

0

数字水利工程

1800

0

1800

0

水利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

8000

0

8000

0

附表2  海盐县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项目表                  单位:万元

编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性质

主要建设内容

总投资

已完成投资

“十四五”投资


总计




921718

50500

520218

第一部分

防洪排涝工程




723510

50500

377010

海塘安澜工程




367225

0

181225

(一)

钱塘江河口北岸海塘安澜工程—海盐段

海盐县


加固提标海塘32.40公里

367225

0

181225

1

海盐县东段围涂标准海塘二期提标工程

西塘桥街道

拟建

提标加固海塘5.35公里,300年一遇,融合生态修复及景观建设。

57925

0

57925

2

海盐县长墙山至杨柳山段海塘提标工程

澉浦镇、秦山街道

拟建

提标加固海塘8.0公里,300年一遇,融合生态修复及景观建设。

90000

0

90000

3

秦山核电二期海堤提标加固工程

秦山街道

前期

提标加固海塘0.85公里,300年一遇。

8000

0

8000

4

海盐县黄沙坞至长山闸段海塘提标工程

澉浦镇

前期

提标加固海塘9.17公里,300年一遇,融合生态修复及景观建设。

75000

0

19000

5

海盐县秦山至敕海庙段海塘提标加固工程

武原街道、秦山街道

前期

提标加固海塘9.03公里,300年一遇,融合生态修复及景观建设。

136000

0

6000

6

海盐县沿杭州湾滨海生态海岸带安澜工程

西塘桥街道、武原街道、秦山街道、澉浦镇

前期

本工程以杭州湾北岸为发展轴线,对海岸带进行生态化改造,新建滨海生态廊道,形成沿杭州湾滨海生态景观带。

300

0

300

流域防洪排涝工程




339500

50500

179000

7

扩大杭嘉湖南排南台头排涝后续工程

武原街道、望海街道、秦山街道

续建

河道整治74.8公里,新建堤防32.7公里,整治护岸28.6公里,新增强排流量39立方米每秒,新增调蓄面积0.84平方公里。

169500

50500

119000

8

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海盐县长山河连通工程

澉浦镇、于城镇、沈荡镇、秦山街道、通元镇

前期

调蓄湖泊建设和长山河及周边河道整治工程

170000

0

60000

区域防洪工程




16785

0

16785

(一)

圩区整治工程



圩区整治面积3.63万亩

16785

0

16785

9

华星圩区

武原街道

拟建

圩区面积1.41万亩,建设堤防18.23km

5500

0

5500

10

庄柴湖-2圩区

于城镇

拟建

圩区面积0.32万亩,建设堤防7.33km

1500

0

1500

11

陆汇郎圩区

百步镇

拟建

圩区面积0.77万亩,建设堤防9.93km

3500

0

3500

12

横港村圩区

百步镇

拟建

圩区面积0.48万亩,建设堤防8.05km

3085

0

3085

13

胜利圩区

百步镇

拟建

圩区面积0.65万亩,建设堤防13.45km

3200

0

3200

第二部分

水资源配置与保障工程




2000

0

2000

14

浙北太湖引水工程

海盐县

前期

引水线路全长106.3公里,近期引水流量21.8立方米每秒(远期25.8立方米每秒),近期年引水量5.5亿立方米(远期6.5亿立方米)。




15

海盐县工农业节水及水资源保障项目

海盐县

拟建

开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及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非常规水利用等。

2000

0

2000

第三部分

幸福河湖工程




186408

0

131408

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33908

0

33908

16

海盐县里洪塘流域综合治理

澉浦、秦山、通元

拟建

综合治理河长19公里,涉及护岸建设、河道清淤、岸坡绿化。

6917

0

6917

17

海盐县百步亭港流域综合治理

沈荡、百步、于城

拟建

综合治理河长46.86公里,涉及护岸建设、河道清淤、岸坡绿化。

19511

0

19511

18

海盐县古荡河流域综合治理

武原、西塘桥、望海

拟建

综合治理河长24公里,涉及护岸建设、河道清淤、岸坡绿化。

7480

0

7480

农村水系综合治理项目




120000

0

65000

19

海盐县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暨南北湖未来城水系连通工程)

海盐县

拟建

对海盐县农村河道整治提升,重点对南北湖未来城45平方公里区域整治提升,通过水系连通南北湖、长山湖、未来湖、潮湖、四海湖以及围垦区外水域。

120000

0

65000

幸福河湖治理项目




30000

0

30000

20

海盐县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项目

中心城区

拟建

拟对中心城区天仙湖、市河、护城河等河道进行治理,并构建水下森林建设和生态缓冲带,对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拟对中心城区天仙湖、市河、护城河等河道进行治理,并构建水下森林建设和生态缓冲带,对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20000

0

20000

21

海盐县高铁新城片区河道整治工程

中心城区

拟建

对高铁新城片区河道进行整治,包括新开河湖、堤防护岸以及水生态修复工程。

10000

0

10000

骨干河道保洁




2500

0

2500

22

海盐县骨干河道保洁

海盐县

拟建

继续对全县范围内的骨干河道进行保洁。

2500

0

2500

第四部分

数字水利工程




1800

0

1800

23

海盐县数字水利工程

海盐县

拟建

水利工程自动化、信息化改造;构建水管理工作平台

1500

0

1500

24

海盐县幸福河湖(含区域海塘防潮能力动态研判)数字化改革建设

海盐县

拟建

拟建设幸福河湖在线、区域海塘防潮能力动态研判等应用模块,通过系统建设实现对幸福河湖创建任务的全面管理和上图,并将创建情况推送到服务端,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幸福河湖的建设成果,同时形成一套完整的幸福河湖创建管理规范和体系,作为数字化改革中业务流程数字化再造、探索多部门参与协同建设美丽幸福河湖的机制体制的重要成果;实现区域海塘防潮能力的动态研判,有效精准地针对海塘进行防潮研判和预警。

300

0

300

第五部分

水利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




8000

0

8000

25

海盐县行业能力建设

海盐县

拟建

包含水利工程前期研究、水利监管、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河湖空间管理、水土保持管理、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等。

8000

0

8000

规划解读:海盐县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解读


作者: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