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424002556192A/2022-67497 成文日期: 2022-01-07
文件编号: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县开发区(西塘桥街道) 有效性: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 发布时间: 2022-01-07 10: 00
  • 信息来源: 县开发区(西塘桥街道)
  • 浏览次数:
  • 打印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位于县境东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境,东临乍浦港区,南濒杭州湾,地处浙江杭州湾大湾区建设前沿。2010年10月,海盐县行政区划调整,设立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形成了目前“区、街道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开发建设模式上形成了“港、区、城、村”联动发展的新格局。辖域总面积达到58.02平方公里,下辖4个行政村,8个社区。区域内常住人口约8万人,其中本地居民、新居民各约4万。共有规上企业121家,亿元以上企业43家,2019年度规上工业总产值300.93亿元,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战场,湾区经济的桥头堡。

近年来,我区(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中央和省、市、县有关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水平,为区(街道)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保障。现将近年来几项亮点工作报告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面

(一)坚持依法决策,强化公众参与。不断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2017年,区(街道)在吸取垃圾焚烧“邻避"项目导致的风波教训后,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下,先后召开座谈会60余场,广泛听取了两代表一委员、基层党员、群众代表及企事业单位代表等各阶层意见建议,入户走访群众听取意见1万3千余户,组织群众赴常州、苏州等地参观7千3百余人次,确保绿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顺利落地运营。在重大事项决策中,我们坚持公共利益价值取向,坚持问题导向,公共政策出台必经具体调研,必经听取基层意见,必经会议集体讨论,必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各项程序,确保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利益需求。

(二)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积极推行机关法律顾问制度,聘请浙江海赛律师事务所专业律师组成的法律顾问团,为重大决策、重大行政行为提供法律意见,参与审核规范性文件和合作项目合同,参与涉法涉诉案件处理,对推进决策质量、降低决策风险、及时化解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审核合同320余份,代理诉讼、仲裁案件、协助处理法律问题50余件(次)。同时,每周定期由专业律师进驻区(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值班,接受公众法律咨询及委托,面向社会提供专业优质的法律服务。

二、法治社会建设方面

(一)法治公园建设

今年我区(街道)投入一百余万,建设一个占地70余亩的法治公园,采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治格言、法治故事等元素点缀其间,并结合了廉政文化主题与平安主题宣传等内容。法治公园落成后,使市民在公园休闲、游玩、健身的同时,处处可感受到法治、廉政、平安文化的氛围,从而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为酉塘桥街道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民主法治村创建

扎实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目前已有海塘村、永宁社区2个村(社区)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张乐平先生的故乡海塘村在开展创建工作过程中,深入发掘“三毛”这一本土优秀文化资源,传播法律知识,营造法治氛围,培养法治文化。目前,“三毛学法”已成为海盐县海盐普法品牌。

(三)街道矛调中心建设

为更好地发挥矛盾纠纷调处在建设法治社会、推进社会治理、维护稳定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区(街道)投入一百余万元,在原综治工作中心基础上,将公安、综治、司法、信访、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市场监管、妇联、综合执法、律师咨询等社会治理场所整合为一个中心,升级成为区(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中心按照“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要求,提供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信访受理、劳动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服务,综合处理各类矛盾纠纷。

三、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方面

由区(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与海威特律师事务所合作,打造“行政服务+法律保障”服务模式,为辖区企业打造最佳法治营商环境。邀请县普法讲师团及律师、公证员等专业法律人士,为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重点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为企业提供涉及行政执法、合同纠纷与劳动用工等问题或争议提供法律建议,并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法律风险进行法律指导,实现企业法律服务全覆盖。

海盐县人民政府西塘桥街道办事处

2020年12月29日


作者: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