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海盐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县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25号提案的答复函 |
||
|
||
西塘桥联络室: 你们在县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县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2020年,全县蔬菜栽培面积8186公顷(含菜用瓜),总产量27.53万吨。主栽品种有包心菜、青菜及菜薹等绿叶菜类3857公顷,茄果菜瓜类1170公顷,水生蔬菜421公顷和大棚设施蔬菜333公顷。全县有3.33公顷及以上蔬菜规模基地89个,面积1224.14公顷,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农业企业18家、家庭农场60家,有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产地产品认证7种,面积111.16公顷;绿色食品认证3种,面积119.32公顷。2020年新增海盐县武原长和农场、海盐县望海怡然果蔬农场、嘉兴融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海盐县通元龙兴供销有限公司等现代化农业主体近10家。在城镇化持续推进、传统农业跟不上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而面临淘汰的大环境下,鼓励引导农业投资与农业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相结合、与镇街道土地规划科学配合,选择优势、优质地块进行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同时配套高效生产技术、提升基地机械化程度,有效实现蔬菜生产高产高质。 长期以来,我局致力于扶持巩固东南沿海1.3万亩包心菜产业带、扶持提升沈荡2.8万亩加工蔬菜产业带,加强推广包心菜--薄皮甜瓜高效种植模式、“菜薹”两收种植模式、菜-豆高效模式,调优包心菜种植品种(兰州包、紫甘蓝)、鼓励青菜优势品种选择与推广扩面,保障供给型蔬菜生产同时挖掘蔬菜产业发展潜力,做大、做优、做强蔬菜产业化基地,保障蔬菜顺畅供应、充足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二、关于加大对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推动我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盐政发〔2018〕36号),文件中很多政策涉及我县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发展。(1)鼓励开展农业标准体系,制定完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农业标准的农业经营主体,分别给予4万元、3万元、2万元、1万元的奖励。(2)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新认定为省级、市级的示范性家庭农场,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的奖励;对被评为“县十佳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3万元的奖励。(3)鼓励创新先进农作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对服务能力达到一定规模的商品化育苗经营主体,给予2-10万元的奖励。(4)促进产业集聚融合发展,实行项目补助。对在省级综合区、集聚区、特色强镇、县农开区内建设的项目,给予投资额48%补助;对在市级园区、市级特色强镇区域内建设的项目,给予45%补助;其它区外项目,给予40%补助。单项限额150万元。 新一轮农业产业政策调整正在征求意见中,蔬菜产业拟新增保障型菜篮子基地项目,并提出“积极发展蔬菜生产,加快蔬菜基地设施提升改造,划定建设一批保障性蔬菜基地,提高本地蔬菜自给能力。有效应对蔬菜供应突发情况。被认定为保障性基地的,最高给予10万元补助(连补三年)。”的新增条目,将为蔬菜生产基地发展在资金、土地规划、项目上给予大力支持,着重将普惠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基地规模化、规范化生产。 对于蔬菜产业复杂、受自然灾害影响大、风险性强的特征,在提高蔬菜生产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上,我局给予了重点关注,持续探索推进,2020年对大棚、大棚蔬菜财政补助比例进行上调,同时完善家庭农场地方特色保险政策,增加露天瓜果参保品种,提高家庭农场务农人员意外险保额。今年5月份最新出台《关于明确家庭农场蔬菜、瓜果类保险金额的通知》,对家庭农场蔬菜、瓜果类保险金额作了进一步细分、明确,为我县蔬菜生产保驾护航,切实降低蔬菜生产基地所受风险,有助于蔬菜产业健康稳固发展。 三、关于政府统筹布局生产企业 为推进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提高蔬菜生产基地种植水平,确保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我局不断加强科技培训力度,引入新型培训方式,2020年开展各类蔬菜培训展示会10次,参与人数超过700人次。其中包括4月16日开展的以新媒体为依托、以“夯实新时代三农基础 抢抓春季农业生产”为主题的线上培训,4月28日在武原首荡村进行的樱桃番茄新品种现场展示会,5月16日组织30多名生产主体参加第十二届浙江省瓜菜种业博览会,并专程赴海宁民盈蔬菜有限公司樱桃番茄种植基地考察学习,以及8月11日在西塘桥开展“产业帮扶,精准脱贫——蔬菜种植技术提升培训班”等各种形式下的蔬菜生产科技培训,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理论实操结合的全方位培训效果,积极引导蔬菜生产基地与菜农进行绿色高效生产,以增加产量、提升质量、提高效益。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农产品消费安全,我县持续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全面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着力推进以“一证一码”为主要手段的合格证管理制度,目前我县89家蔬菜生产规模主体全部纳入追溯平台基础数据库,实现电子追溯。围绕蔬菜产品质量和安全,加强肥药双减、提质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安排专人负责蔬菜病虫害测报工作,及时发布蔬菜病虫害防治情报,面对气象灾害,及时发布生产技术意见和建议,有力保障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建立蔬菜基地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发放生产记录本并监督蔬菜生产基地对农业投入品与农事操作的记录,结合质量追溯体系,线上、线下实现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加强对基地蔬菜质量的跟踪监测,2020年全年开展联合抽检样品330批次,包括常规例行抽检104个批次、监督抽检90批次、配合部级抽样2批次,省级抽样58批次,市级抽样76批次等,合格率均达到100%;推行蔬菜市场准入制度,蔬菜生产基地配备自检设备、乡镇配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与检测室、蔬菜交易市场严格进行入场监测,多重监测保障蔬菜市场流通产品质量安全,切实提升蔬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实现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 四、关于积极为专业蔬菜基地菜农搭建产业销售平台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新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于2020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场位于于城镇黄工业园区西南侧。市场用地147亩,总建筑面积约5.4万㎡,包含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木材市场和公共停车场三大区块。其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包括蔬菜交易区7000㎡、水果交易区2100㎡、水产交易区3000㎡、禽蛋、豆制品交易区2100㎡、冷库6100㎡、木材交易区7600㎡以及配套商业13000㎡(包含副食品交易区),还拥有机动车、非机动车泊车位667个和1668个。新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将立足高标准、高定位实施建设经营,囊括经营、服务等一站式批发采购功能,致力于打造以海盐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一站式农副产品批发交易综合体,成为我县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带动全县的农产品直供直销,将菜园子直通到菜篮子,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为助力全民抗“疫”,解决疫情期间民众购菜问题,减少人员接触,阻断病毒传播途径,我局联合海盐县供销总社(农合联)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强大的供应链能力,积极组建运营“盐味鲜到家”平台,并联合中国邮政海盐县分公司,采用“产品直供+系统公司运行+专业零接触配送”模式,实现了全品类、全自营无接触式配送服务,以降低超市抢购排队带来的感染风险,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我局以“扶贫帮困·e路同行”为主题,联合供销社、妇联等部门,借助微信、钉钉群的组织网络矩阵,开展“云集市”等网上公益助企助农活动,以“盐味鲜到家”平台推出“公益助农帮帮团”活动,帮助几十家农产品基地进行售卖,活动一期共帮助菜农售出各类蔬菜4.5万余斤,花卉2万余盆。聚力建设运营“盐味鲜到家”社区生鲜超市,本着“为农、务农、姓农”的宗旨,围绕农产品采购配送、社区生鲜超市经营、农业电商平台建设,线上线下齐发力,开展产销对接,成为连接农民田间地头到城市百姓餐桌的桥梁和纽带,保障居民新鲜蔬菜供应的同时帮助菜农解决好蔬菜销售的问题。 我局将持续完善蔬菜生产惠农扶持政策、政策性保险并落到实处,整合上级政府和部门相关政策,重点扶强扶优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加强蔬菜生产规划与技术培训指导,完善全县农业生产信息平台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拓宽线上线下基地与市场直供直销平台,聚力将菜篮子工程真正建设为普惠全县百姓的实事工程、民生工程。 再次感谢您对我县“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热忱欢迎您继续为我县的“乡村振兴”事业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海盐县农业农村局 2021年6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