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日报】海盐港区将迎来大发展


  • 发布时间: 2021- 04- 22 11: 33
  • 信息来源: 嘉兴日报
  • 浏览次数:
  • 打印

  ■记者 吴佳琴 通讯员 戚艳红

  本报讯 近日,《嘉兴港海盐港区规划调整方案》获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

  据了解,《方案》对局部港口岸线利用、水陆域布置等进行了适当调整,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优化港口功能定位,将部分预留港口岸线的功能调整为大桥保护和城市生活岸线,为通苏嘉甬铁路跨海大桥建设预留空间、提供重要规划衔接支撑;整合发展需求,增加预留滚装泊位功能,服务杭州湾北岸临港产业及交通滚装应急等需要;能级提升,将G区泊位由原规划的0.2万至1万吨级,提升为0.3万至2万吨级。

  海盐沿海码头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1997年建成的秦山核电码头为海盐县第一个沿海港口码头,此后,海盐中燃、钱塘物流、林龙港口相继建设,2012年至2015年间,6个万吨级深水泊位投产运营。2016年底,4个万吨级泊位口岸开放并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在海盐港区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自此,海盐港区打开了沿海对外开放的窗口,填补了后方临港产业外贸装卸需求的缺口。

  目前,海盐港区已建成沿海生产性泊位11个,其中对外开放泊位4个,海河联运Ⅱ区已建成。近年来,年货物吞吐量保持在1300万吨左右,今年一季度靠泊船舶175艘,完成港口吞吐量349万吨,同比增长53.6%。此次规划调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港区发展方向,优化了港口功能定位,是海盐港区港口建设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港口资源整合和布局功能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海盐县交通运输局相关人员表示,他们将继续加大成果转化工作力度,以嘉兴港总体规划和海盐港区规划调整为指导,强化前瞻设计,科学部署实施,加快港口提质增效,助推传化(长三角)智慧港、海河联运Ⅲ区码头建设,努力把海盐港区打造成为海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信息来源: 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