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荡喜获市级非遗主题小镇称号


  • 发布时间:2021-02-18 08:40
  • 信息来源: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撰文 安玉

今天是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很多人带着满满的期待开始了新的征程。在海盐有一座老镇,也以一个全新的身份和姿态面向世人。这座老镇中有白墙青瓦、小桥流水,古色古香,令人回味……这里更有海盐钱氏传说、沈荡酱油制作技艺、沈荡黄酒酿造技艺等非遗传承。将历史人文和现代特色技艺相互交融,让传统和特色活起来,这里就是沈荡。

日前,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布了第一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名单,沈荡镇喜获非遗主题小镇称号,并成为海盐县第一个市级非遗小镇。非遗主题小镇是指以特色非遗资源为基础,突出振兴传统工艺,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方式,传承和弘扬独具特色的区域传统文化,影响和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区域。非遗主题小镇可以是一个村镇、一个集群、一个街区等。它由省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领衔,结合市、县非遗项目,整体规划打造而成。

沈荡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至今仍留存着一批有着浓厚乡土历史气息的古建筑、古民居和特色非遗项目,并以“一老带九老”,将老街、老宅、老祠堂、老弄、老桥、老水荡、老庙、老酒、老渔村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目前全镇有省、市、县、镇非遗名录17项,重点项目特色明显。

赏民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演变。

沈荡有一个名门望族,也是嘉兴乃至浙江的望族,系吴越国钱镠之后裔。1000多年来,自钱镠到海盐贩盐始,至21世纪初钱正英到海盐寻根祭祖止,名人辈出,仅海盐钱氏一支,明代嘉靖后即有进士16人,举人40余人。在漫长的岁月中,为海盐人民留下了钱镠贩盐、钱王射潮、钱镠施茶等许多具有惩恶扬善、忠孝仁义、刚直不阿等故事,至今为人乐道称颂。钱家祠堂座落于沈荡镇,是嘉兴唯一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宗祠古建筑。目前海盐钱氏传说项目传承人林天仁、钱张建正积极带领钱氏后人对钱氏非遗文化做进一步研究及传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盐滚灯》是长期盛行于沿海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一般在元宵灯会上表演,是沈荡灯会上常见表演项目之一。2008年6月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以来,沈荡镇每年都排练多个滚灯节目,参加各类演出,同时开展滚灯培训,培养滚灯传承人才。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盐牌子》又称“堂名”、“做唱班”、“坐郎担”,是一种只唱不演,有乐队伴奏的戏曲清唱班子。2009年6月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沈荡镇每年都会将《海盐牌子》排成节目,将其融入到送戏入户下村的演出中,让《海盐牌子》在沈荡得到推广和传承。

每年端午前两个月,沈荡的水域上就开始鼓声喧天,一支支船队在河面上“你追我赶”,队员们奋力划着桨、敲着鼓,他们在进行的是踏白船训练。踏白船俗称摇快船,旧时是为采买桑叶、祭蚕神而举行的一项民俗活动,现演变成为一种民间水上竞技,沈荡镇已经连续多年训练踏白船队,参加嘉兴市踏白船表演赛。2020年该项目被列入嘉兴市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

看传统特色技艺

沈荡镇有一家百年企业,它的前身为始创于光绪十三的泰兴酱园,如今为海盐沈荡酿造有限公司。百年来,“沈荡酿造”坚持古法手工酿造黄酒和酱油产品,因生产的黄酒自然发酵、传统酿造、足酿足陈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该公司拥有“沈荡黄酒酿制技艺”、“沈荡酱油酿造技艺”、“修缸补甏技艺”等三项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沈荡黄酒酿制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沈荡黄酒生产历史已有100多年,多次被评为省、市品牌黄酒。其酿制原料主要为糯米或粳米、酒曲。传统酿制工艺流程有立冬开酿、筛米浸泡、蒸煮米饭等,整个流程长达4至5个月,储存时间越长,品质越好。

沈荡酱油制作技艺位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沈荡三泰酱园自1887年创号至今,采用传统古法酿造。其产品主要有酱油、黄酒、豆瓣酱等。酿制酱油的主要原料为黄豆、面粉和酱曲,传统工艺流包含多道工序,整个流程需三个月左右。

修缸补甏技艺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陶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腌菜、酿酒盛水、盛米等的必用容器。这些陶器在烧制及搬运和使用过程中难免有砂眼漏洞、裂缝或破碎。但是经修补后仍可使用,由此便产生了修缸补甏这项手艺。修缸补甏技艺是伴随食品酿造业而生的传统手工技艺,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敲坛”声已渐行渐远。“目前我们公司只有黄建根会这项技艺,我们会不定期的举办修缸补甏这个活动,把这项非遗技艺拿出来展示,一方面是承诺沈荡酿造将始终坚守传统酿造工艺,力求足酿足陈,同时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关注,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沈荡酿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曙青说。

探索非遗小镇发展新路径

发展规划要思路明晰,这也是“非遗主题小镇”未来发展的一大关键要素。

2020年结合文旅融合,沈荡镇逐步恢复老镇面貌,将老街、老宅、老祠堂、老弄、老桥、老水荡、老庙、老酒、老渔村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游客了解沈荡老镇的历史文化,宣传江南民俗;打造港南西路非遗街区,引进非遗传承人、文人名师等,建成记忆馆、老作坊、体验馆、工作室等;完善黄酒酿造技艺传承基地——沈荡酿造(泰兴酱园),并开设游客体验互动区。

2021年,沈荡镇将通过钱氏后人和钱氏文学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对钱氏文学进行系统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发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沈荡将会一如既往传承和创新,让传统与现代交织相融。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