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媒体海盐
【嘉兴日报】海盐沈荡:高质量建设 “醉美水乡老镇 活力融嘉新城”
发布时间:2021-11-26 10 : 41

■撰文 吴佳琴 姚敏方 钱欣怡 

全国首批幸福社区示范镇、嘉兴市首个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镇、海盐县首个省级文化礼堂示范镇……这些荣誉的“主人”是海盐县沈荡镇。

沈荡历史悠久,建镇史溯及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素以文化底蕴深厚、水乡风情浓郁、村风民俗淳朴而著称。近年来,这座古老深沉的江南小镇,愈发时尚朝气、宜居便民、繁荣富庶,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以高质量建设“醉美水乡老镇 活力融嘉新城”为目标,以蝶变跃升之势展共同富裕新姿,一幕幕幸福场景在这片66平方公里的水乡大地上不断上演!

做美“面子” 擦亮共同富裕生态底色

老街、老桥、老弄、老宅、老祠堂等“九老”,一直是沈荡的“历史瑰宝”,这些流淌着记忆的地标,在修整后愈发精神,那是老镇人不能忘却的乡愁。旧景新颜、古今交融,这场“蝶变”让居民们赞不绝口。

这是沈荡擦亮共同富裕生态底色,一系列“美丽”建设加速释放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红利”的佐证。

只要生态保护,不要经济增长,无法走上共同富裕道路;只要经济增长,不要生态保护,共同富裕不可持续。近年来,美丽城镇、美丽厂区、美丽河湖、美丽乡村等一系列“美丽”建设在沈荡加速推进。以美丽城镇建设为例,2020年起沈荡以“文旅特色型”样板镇创建为目标,全面开展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五美”提升行动,绘就了“五美”诗意画卷。

围绕“环境美”提升行动,沈荡实施环境综合整治、交通网络优化、市政设施建设、城镇数字化建设等四类项目。在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建立完善排查机制,开展环境大排查大整治,呈现城乡新面貌;投入2800万元建设千亩荡生态公园、陈家港调水工程、水体净化等项目,增强动植物多样性,提升水源地生态环境。

为着力补齐生态短板,沈荡加大市政基础设施投入,开展“污水零直排”创建行动,全镇按照企业、生活小区、公共区域等共划分50个区块,实行污染源销点挂图作战,累计完成雨污水管网检测42公里,新建和改建管网7.5公里,完成农村生活污水管网设施提升改造11.6公里,辐射全镇2590户农户;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系统修复千亩荡生态,净化河道水质,守护好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实行垃圾四分类,2020年起重点向30个类别的强制分类区域延伸,通过组建垃圾分类队伍、落实三级桶长制、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等,实现生活垃圾资源综合利用,荣获第二批嘉兴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

如今的沈荡,一个个宜居、宜游、宜业的独具特色的村庄,共同描绘一幅城乡均衡富庶图景。近年来,沈荡探索推进全域美丽建设,结合各村资源禀赋,打造了地域文化鲜明、田园风光优美、村民生活富足的省级景区村庄7个,成功创建了省级“一村万树”示范村4个,市级“优美庭院”示范村10个,建设“美丽河湖”5条,以好风景带来新经济,持续擦亮乡村振兴底色,为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础。

做强“底子” 筑牢共同富裕根基底盘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石的共同富裕。做大“蛋糕”是前提,是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如何做大沈荡经济“蛋糕”?这离不开产业经济的支撑。2021年9月,落户于沈荡工业园区的浙江光泰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新厂区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是沈荡从长三角区域引进的亿元以上的高质量产业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850万套机动车、航空LED和激光灯光源及总成的生产能力。

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产业经济是首要动力。近年来,沈荡紧紧抓住特色产业,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培大育强,点燃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以2020年为例,沈荡坚持招商引资,强化抓发展就要抓招商理念,主动出击,强化对接招商信息,全年共签约产业项目7个,总投资8.95亿元。同时,永盛高新产业园项目投入使用,为智能家居、智能家电制造研发以及高端精密机械制造业等沈荡主导产业提供了发展和成长平台。

沈荡,既兼备工业产业之硬朗,又有农旅产业之清秀,产业基石愈发稳固,为共同富裕筑牢根基底盘。

“比种水稻好太多了!”沈荡新丰村的吕阿姨由衷感叹道。低保户吕阿姨家有三口人,吕阿姨虽然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女儿聋哑,没有正式工作,孙女正读初中,全家人平时只能以吕阿姨田里劳动为主要收入来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在成为万好慈善精准帮扶基地帮扶农户之前,吕阿姨一直种的是水稻,收入微薄。“去年,我开始改种青菜和毛豆,基地给我免费提供毛豆种子、化肥,农技人员还会上门指导,当年就增收2万多元,今年收入更是大涨,目前仅青菜和毛豆收成已达5.6万元。”吕阿姨说起这些,脸上情不自禁洋溢起笑容。

作为一个农业特色镇,沈荡近年来积极培育农业产业联盟,健全完善党群共富机制,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以“农户需要”为落脚点,通过党建纽带,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家庭农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把企业、合作社、农户紧紧聚集在一条发展链子上,形成蔬菜种植面积3.8万余亩、带动农户3.2万余户、培育自有家庭农场和加盟家庭农场38家的种植规模。

“万好聚力 多维融合”慈善精准帮扶项目是由沈荡联合海盐县慈善总会、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该项目以“代种代管慈善基地+农业经营主体+万好慈善基金+全员覆盖”的模式,让沈荡所有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参与其中,从中获得收益,实现增收。项目基地面积为500亩,收益惠及沈荡在册的所有困难家庭共238户,目前已获得纯收益20余万元,让困难农户喜尝共富果。

做实“里子” 画好共同富裕幸福图景

共同富裕,落脚在“富”、关键在“共”。在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沈荡样本”实践中,沈荡聚焦城乡融合,紧抓美丽城镇创机遇,区域化协同推进城镇发展,打造最美融嘉“后花园”。

在沈荡,不得不提这样一个地方。走进这里,花红草绿,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宁静,这里就是千亩荡生态公园。每个周末,不仅当地周边居民不约而同来这里享受闲暇时光,更有专门驱车半小时从县城赶来这里遛娃会友的“打卡者”。

千亩荡生态公园位于沈荡聚金村金带桥北侧、永宁禅寺西侧地块,主要将现有土地资源与生态农业、乡村文化休闲等结合起来,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花海特色主题、乡土文化丰富的休闲观光园,是当地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活动场所。然而,公园建设只是沈荡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建共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沈荡实施公共服务提升、集聚小区建设、文体设施供给等项目,构建15分钟城乡生活圈、20分钟医疗服务圈,提升基础教育、医疗服务、文化体育等服务质量和水平,镇村群众共享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乡村是公共文化服务这个“毛细血管”的末梢,如何让村民享受到与市民一样的公共文化服务,这是一件难事,也是在迈向“文化共富”道路上必须要做的事。如今,走进沈荡各个村落,一个个设施齐全的文化礼堂总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场场在这里举办的文艺演出、公益培训、电影放映等文化体育活动,也总是会被村民们津津乐道。作为全县首个省级文化礼堂示范镇,沈荡有五星级文化礼堂2家,三星级以上文化礼堂占比80%以上,文化礼堂内常态化开展活动,让辖区广大群众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

值得一提的是,沈荡还打造了属于本地的文化品牌,在“周末来吧”“沈荡有礼”等文化礼堂特色工作的基础上,以专项资金、特色文化节、项目化运作,精心打造文化礼堂“耕读明礼”品牌项目,让传统文化和文明之花在文化礼堂里迸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同时,利用已收储的现有旧厂房进行改造提升,投入1000余万元打造沈荡首个集健身、展览、礼堂、书吧、舞台于一体的综合文化艺术中心,并建立免费开放制度,服务沈荡及周边老百姓;利用多个零星场地,建设打造沈荡党群服务中心、图书馆、游泳馆、智慧书房、全民健身房、智慧球场等便民文体设施。

基层有效治理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沈荡深化村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进“三社联动”,进一步发挥“睦邻客厅”作用,以“小”客厅撬动“大”治理,有效促进“三治融合”落地生根,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平安镇创建实现“十六连冠”,荣获嘉兴市首批平安金鼎。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沈荡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5个、市级民主法治村6个、市级“三治融合”示范村6个。令人欣喜的是,乡村的有效治理已转化为共同富裕的软环境。

完善的公共设施、优质的服务体系、丰富的精神生活……这些看得见的满满获得感,一点一滴垒起了通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