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海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
|||||||||||||||||||||||||||||||||||||||||||||||||||||||||||||||||||||||||||||||||||||||||||||||||||||||||||||||||||||||||||||||||||||||||||||||||||||||||||||||||||||||||||||||||||||||||||||||||||||||||||||||||||||||||||||||||||||||||||||||||||||||||||||||||||||||||||||||||||||||||||||||||||||||||||||||||||||||||||||||||||||||||||||||||||||||||||||||||||||||||||||||||||||||||||||||||||||||||||||||||||||||||||||||||||||||||||||||||||||||||||||||||||||||||||||||||||||||||||||||||||||||||||||||||||||||||||||||||||||||||||||||||||||||||||||||||||||||||||||||||||||||||||||||||||||||||||||||||||||||||||||||||||||||||||||||||||||||||||||||||||||||||||||||||||||||||||||||||||||||||||||||||||||||||||||||||||||||||||||||||||||||||||||||||||||||||||||||||||||||||||||||||||||||||||||||||||||||||||||||||||||||||||||||||||||||||||||||||||||||||||||||||||||||||||||||||||||||||||||||||||||||||||||||||||||||||||||||||||||||||||||||||||||||||||||||||||||||||||||||||||||||||||||||||||||||||||||||||||||||
|
|||||||||||||||||||||||||||||||||||||||||||||||||||||||||||||||||||||||||||||||||||||||||||||||||||||||||||||||||||||||||||||||||||||||||||||||||||||||||||||||||||||||||||||||||||||||||||||||||||||||||||||||||||||||||||||||||||||||||||||||||||||||||||||||||||||||||||||||||||||||||||||||||||||||||||||||||||||||||||||||||||||||||||||||||||||||||||||||||||||||||||||||||||||||||||||||||||||||||||||||||||||||||||||||||||||||||||||||||||||||||||||||||||||||||||||||||||||||||||||||||||||||||||||||||||||||||||||||||||||||||||||||||||||||||||||||||||||||||||||||||||||||||||||||||||||||||||||||||||||||||||||||||||||||||||||||||||||||||||||||||||||||||||||||||||||||||||||||||||||||||||||||||||||||||||||||||||||||||||||||||||||||||||||||||||||||||||||||||||||||||||||||||||||||||||||||||||||||||||||||||||||||||||||||||||||||||||||||||||||||||||||||||||||||||||||||||||||||||||||||||||||||||||||||||||||||||||||||||||||||||||||||||||||||||||||||||||||||||||||||||||||||||||||||||||||||||||||||||||||||
海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嘉兴市委关于制定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海盐县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的决策部署制定,主要阐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景。 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一)“十三五”发展成就“十三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县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文旅兴县,高水平推进产业优质、环境优美、生活优雅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1.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二五”末的383.48亿元上升至“十三五”末的544.51亿元,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3万美元,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达到100.05亿元,年均增长10.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6006元、40336元,年均分别增长7.1%和8.1%,入围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十二五”末的5.3:61.1:33.6优化至3.3:57.6:39.1。工业增量提质,规上工业产值跃上千亿台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0.3%。净增10亿元以上企业9家,新增主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获评全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成效明显县”,先后入围全国工业百强县、创新百强县等。三产壮大提升,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12.95亿元,年均增长9.1%,占GDP比重提升5.5个百分点,年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千万人次。农业转型提效,设立农业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指数居全市首位。 3.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区面积从17.5平方公里扩大到24.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从57.6%提高到63.5%,入围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持之以恒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五年累计征迁农户5090户,中心城区城中村实现清零,为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滨海大道、武袁公路、梦湖公园等一批重大配套工程相继建成,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浙江省文明县,海盐对外影响力和对内凝聚力不断增强。 4.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先后完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三有”改革等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连续多年跻身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2020年县级政府绩效指数排名全国第一。确立全面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实施“810” [1]行动,通苏嘉甬高铁、沪平盐城际等标志性交通项目实质性启动。积极参与东西扶贫和山海协作,对口帮扶的四川屏山县于2020年2月脱贫摘帽。 5.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持续深入开展水、气、土、废等系列共治,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持续保持良好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五年居全市首位,两次荣获浙江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连续三年获评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和省“基本无违建县”。举全县之力推进垃圾末端处置能力建设,绿能环保、城乡污水厂(一期)、绿源新材料等项目顺利投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城乡全覆盖。 6.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千万工程”,统筹推进农村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高标准建设升级版美丽乡村,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5个、新时代美丽乡村40个,获评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优胜县。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城镇建设,新增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镇3个、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1个,跻身全国城乡统筹百佳县市。大力推进“强村计划”,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年经常性收入100万元村实现全覆盖。 7.民生福祉日益增进。民生类财政支出累计达到256亿元,年均增长13.9%。社会就业和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公共服务提质扩面,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成为全国样板,“健康浙江”考核全省优秀,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社会治理改革不断深化,省级“双拥”模范县实现“三连冠”,平安海盐建设实现“十六连冠”,获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就令人振奋,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综合竞争力有待增强,科技创新基础较为薄弱,平台能级、重大项目等还需持续发力;城市品质能级有待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还有薄弱环节,美丽建设转化为美丽经济还需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离群众期待还有距离,社会治理领域还有短板。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表1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注: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县内)2018年数据进行了核减,因此2015年数据由244.58亿元 调整为151.76亿元,2020年目标根据10%的年均增长调整到245亿元; 2.①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较难完成,主要是统计核算口径调整以及经济普查对数据进行修订等因素,另外核电在工业占比较大,也导致三产占比提升较慢;②上市(挂牌)企业数(含新三板)较难完成,主要是十三五”前半期受资本市场低迷、上市规范性要求提高、IPO审核趋严以及新三板融资效益下降等影响;③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由于疫情影响未达预期目标;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虽然由2015年的57.6%上升至2020年的63.5%,上升了5.9个百分点,年均增长近1.4个百分点,但离66%的目标还有差距。 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经过本世纪以来二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不懈奋斗,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规上工业产值破千亿、财政总收入破百亿。2015年以来,财政收入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三产增加值增速、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等多项重要指标位居全市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带领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为顺利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实践证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总书记对我县“三个示范”的嘱托,是我县不断取得突破的不竭动力;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聚焦招大引强、招才引智,借梯登高、借船出海,是我县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我们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 (二)新发展阶段的机遇“十四五”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以改革开放求突破、以产业创新求发展的关键时期,海盐作为长三角的中心腹地、杭州湾的湾区前沿,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持续深化。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必将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之间资源要素同城化谋划、联动式合作和一体化发展。我们要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加快推进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实现与长三角交通共联、产业共兴、科创共用、城市共进、民生共享、生态共保、制度共通,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红利”。二是高铁时代将真正来临。随着通苏嘉甬高铁、沪平盐城际开工建设,进一步拉近海盐与长三角城市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放大同城效应、时空转换效应,推动产业、商务、旅游、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加速流动和优化配置,带来“轨道上的红利”。三是湾北新区大开发将实质性启动。嘉兴把湾北新区建设列入“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凸显了海盐作为湾北新区主阵地的优势。随着市域一体化加速推进,海盐将成为嘉兴从“运河时代”走向“海洋时代”“湾区时代”的重要承载区、杭州湾北岸新的增长极,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四是城乡融合发展将深入推进。海盐作为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试点县,并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以标准化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之路。随着嘉兴成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海盐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示范效应将进一步放大。面对这些重大机遇,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跨越式发展的使命感,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保持定力,科学研判,抓住机遇,主动求变,再创海盐发展新优势。 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新征程(一)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全面实施六大发展战略,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建设两桥之间黄金海岸经济带、长三角创新活力之城、杭州湾滨海魅力之城、新时代富裕智慧之城,实现“十大梦想”[2],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3]。 (二)发展定位两桥之间黄金海岸经济带。这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对海盐发展的殷切希望,是我们矢志奋斗的方向和目标。要紧紧依托杭州湾跨海大桥和嘉绍大桥两桥优势,积极谋划综合性交通网络,充分利用滨海岸线资源,进一步优化县域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着力构建滨海“万亩千亿”高质量发展大平台,打造环杭州湾地区面海第一城、湾北新区高质量产业带主阵地。 长三角创新活力之城。抢抓通苏嘉甬高铁和沪平盐城际建设历史机遇,主动融入G60科创走廊建设,发挥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优势,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以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一流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端资源和要素集聚,完善“制造+创新”的产业链,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把海盐打造成为创业者心仪、创新者向往的活力之城。 杭州湾滨海魅力之城。与市域一体化发展同频共振,发挥海盐在人文底蕴、生态环境和城乡协调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加快美丽县城建设和乡村振兴,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营造平安和谐、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彰显“千年古城、江南水乡、滨海新区”的城市气质,打造生态更优质、城乡更美丽、社会更和谐的魅力城市。 新时代富裕智慧之城。把共同富裕、整体智治的发展要求落到实处。加快数字经济在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社会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牢牢把握城市“巨系统”[4]特质,深入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全方位推动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数字化改革,着力构建整体智治体系,使城市更智慧、更美好。 (三)发展战略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紧扣“一体化、高质量”关键,顺应城市群经济发展趋势,以城市能级提升为引领,坚持交通先行、平台提升、项目引领、机制对接,全面实施“810”行动,加快打造嘉兴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金南翼。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核心地位,主动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全力推进高能级湾北科技城建设,全速集聚高端科研院所、顶尖人才团队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强化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多元投入氛围,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大幅提升。 实施数字赋能战略。坚持数字赋能现代化先行,高质量推动数字化改革攻坚落实,大力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系统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赋能县域治理能力提升、营商环境优化等各项工作,到2025年形成一批数字化创新应用场景,基本建成数字中国的海盐样板。 实施产业振兴战略。着眼打造湾北新区高质量产业带主阵地,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重点,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全面跃升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5年形成若干个富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强化生态底线管控,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主要环境指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实施城乡融合战略。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深入实施“小县大城”行动,加快推进“千年古城复兴”,加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统筹推进城乡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融合发展,全面打造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的样板。 (四)“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二0三五年远景展望到2025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超9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亿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同步,力争实现“十大梦想”,成为率先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县域样板,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 经济发展更有质量。形成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8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4%,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产业融合化、高端化、集群化、智慧化发展成效明显。 开放融入更有成效。全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通苏嘉甬高铁、沪平盐城际、“两高”连接线[5]等一批标志性交通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平台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公共服务实现优质共享,社会治理实现高效联动,高质量、开放型的发展体系基本形成。 区域创新更有活力。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综合生态圈和转型升级综合生态系统不断优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创平台载体加快建成,建设高能级湾北科技城,到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 滨海城市更有魅力。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更趋完善,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千年古城、江南水乡、滨海新区”城市气质得到进一步彰显,集聚辐射作用明显增强,到2025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人居环境更加美丽。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资源利用效率、清洁能源发展位居全省前列。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功能形态、环境品质全面提高,人居环境实现全域秀美。 治理能力更加高效。党的领导更加巩固,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城乡收入比进一步优化,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优质均衡的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多层次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展望二0三五年,全县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迈上新的台阶,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的样板区,精彩呈现杭州湾北岸璀璨明珠上的第一抹亮色。 表2 海盐县 “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注: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指标是2017年开始设置,因此2016-2020年年均增速数据无; 2.[ ]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 三、踏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建设”一带三城“(一)落实首位战略,打造嘉兴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金南翼深入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高质量融入市域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海盐板块建设,奋力打造嘉兴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金南翼。 1.坚持重大交通先行 编织轨道交通网。把握“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的历史机遇,积极拥抱轨道时代,加快通苏嘉甬高铁和沪平盐城际等工程,推动高铁新城片区建设,加快谋划沪平盐城际至南北湖未来城、杭海城际延伸进入海盐,打造高能级交通枢纽,进一步拉近海盐与长三角城市之间的距离。 提升海河联运能力。发挥嘉兴港海盐港区的区位、岸线、产业优势,坚持“港产城”联动,拓展大宗商品储运、加工、交易等功能。谋划打造“1221”海河联运体系,实施海河联运联网航道提升改造工程,完成海盐智慧海港基地、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海盐段等建设,完善内河港池体系,优化海河联运一体化管理机制,提升多式联运水平。 规划航空基础设施。谋划建设通用机场,积极推进若干个直升机点建设,带动区域临空产业链的发展。
图1 “十四五”海盐综合交通规划布局
2.全力融入市域一体化 积极适应市域一体化带来的规划管理体制的系统性调整,加强规划管理,加强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深度对接,整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保护边界等各类空间管控边界。围绕构建半小时直达嘉兴市区、1小时市域通达的快速公路交通体系,推进嘉兴高铁枢纽至海盐快速路、“两高”连接线、疏港公路、盐于公路改造、G525平改立等项目,谋划嘉兴市域轨道二号线。适应市域一体化产业布局,发挥我县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推进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优化集聚。支持百步与秀洲王店、澉浦与海宁黄湾统筹联动发展。在市域一体化标准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医疗卫生健康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全面融入全市社会治理云平台,形成一体化快速处理机制。 3.加快融入沪杭苏甬 突出产业合作共进。深化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在新能源装备、海洋工程、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对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积极融入全球数字贸易港建设。探索在上海共建人才、科技、产业孵化等“创新飞地”。加强与杭州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农业、数字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主动对接杭州科创资源,做好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引进合作。积极参与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努力吸引苏南地区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外资企业或世界500强企业来海盐投资。 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大力引进沪杭苏甬高校科教资源以及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高端中介机构。扩大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覆盖面,提升养老保险等在长三角城市间转移接续的便利化水平。深化与长三角知名医院的合作,加强与长三角区域文化活动、体育赛事运营企业合作。加快实现市民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等方面实现“同城待遇”。 深化一体协作机制互通。积极开展长三角区域政府间常态化交流,密切与各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沟通联系。建立与长三角区域城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协作机制,实现市场规则、政府办事规则“两个无差别”。主动对接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政务数据资源跨层级、跨部门归集、共享、开放和应用,打造“不在沪杭、更似沪杭”的一流营商环境。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集群,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围绕“611”产业体系[6],以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融合创新为核心,推动产业高新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提高制造业质效,提升服务业竞争力。 1.打造湾北“万亩千亿”平台 推动产业平台优化提升。抢抓杭州湾北岸重大平台谋划建设机遇,以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做大做强核心平台,构建以海盐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百步经济开发区和核电关联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两翼的“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全省排名位次逐年前移,及早实现“国家级开发区梦”和“千亿级产业集群梦”。 建设高能级产业生态园。按照“国际标准、世界水平、未来眼光”的要求,突出规划、设施、产业、环境、队伍“五个一流”,科学布局重大产业发展空间,强化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深度融合,重点打造国内领先的新型显示及国际有影响力的核技术应用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新型显示及核技术应用产业生态园开发建设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以上,工业总产值超800亿元。 推进特色园区高质量发展。按照产业平台定位清晰、主业集聚、特色鲜明的要求,联动推进长三角智慧新型显示城、开发区产业新城、中国核电城、滨海文旅新城、百步时尚产业城、南北湖未来城建设,突出5G通讯产业园、新型显示城、中国氢谷等“园中园”建设,集聚发展高质量特色产业。
2.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具有海盐辨识度的六大产业链。围绕高端紧固件、高端装备制造、智能集成家居、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六大产业链,实施“一链一长”制,采取“一批头部企业、一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一个研究院、一个产业基金、一个服务团队、一个产业集聚区”六方联动工作模式,加快稳链补链延链强链,全方位推动产业链提升,打造具有海盐辨识度的标志性产业链。统筹规划产业区块布局,海盐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以5G通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和以氢能、化工新材料等为主的新能源新材料;百步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智能集成家居产业链;望海街道重点发展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链;秦山街道重点培育壮大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产业链。到2025年,实现六大产业链规上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税收突破100亿元,研发强度达5%以上。 聚力招大引强。立足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重点区域,以“产业链”为抓手,制作招商图谱,紧盯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全力招大引强。“十四五”时期,重点引进100亿元以上项目5个,其中六大产业链项目3个;世界500强、行业龙头和超亿美元项目40个。 推进企业培大育强。贯彻落实省雄鹰行动、凤凰行动等企业培育计划,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县内规模超百亿企业两家以上。扶持做大上市企业,加强上市后备企业培育,鼓励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有上市计划的优质企业开展上市工作,新增上市企业6家以上。强化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积极培育和引进“瞪羚企业”等创新型中小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实现企业标准、质量、品牌全面提升。 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智能集成家居、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等特色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推进核工业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一批数字化工业示范园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建设一批未来工厂。 3.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体系 推动平台集聚提升。加速推进滨海国际度假区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滨海文旅新城,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核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深入挖掘海盐“八园争艳”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海湖自然禀赋,推进杨家弄、北大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和南北湖未来城规划建设。突出智慧物流产业以及新型智慧显示、时尚家居、电商产业等集聚发展,积极创建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加强服务业企业培育。围绕科技信息、商贸商务、核电关联、现代物流、健康文旅、金融服务等服务业重点领域,精准培育一批营业收入高、税收贡献大、就业人数多的服务业企业,壮大限(规)上服务业企业发展规模。开展企业梯度激励,推进企业质量品牌标准化建设,促进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加快发展楼宇经济。以武原街道为主阵地,依托智创中心、科技城楼宇,着力引进总部经济、科技信息、软件开发、商务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力争实现五星级楼宇零的突破;其他镇(街道)至少打造1幢星级楼宇。强化政策扶持,实现楼宇高质量入驻和高效率产出,进一步提升楼宇发展水平。 着力提升创新消费。推动绮园商业街、吾悦广场、嘉凯城等一批商圈提档升级,加快海港智慧家居、二手车交易、农产品交易等专业市场发展壮大,积极导入知名品牌、连锁加盟等,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开展系列消费促进活动,结合节庆、黄金周等消费热点周期,做热南北湖、绿野仙踪等景区和乡村旅游平台。深入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全方位优化消费环境。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打造长三角创新活力之城。 1.谋划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加快建设高能级湾北科技城。按照“一核多点”的空间布局,依托南北湖特色优势,集聚高端科研资源,打造未来科创策源核心区;统筹推进核技术应用科创园、高铁新城科创园、智创中心等建设,形成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创新的“多点”平台。 实现省级高新园区跨越式发展。根据园区总体规划,重点围绕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数字经济(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等开展联动招商、项目服务、高技术培育等工作,形成一个空间布局科学、主导产业鲜明、管理运营高效、亩均产出高、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集聚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区排名争先晋位。 高水平建设一批高端科创载体。深入实施“深根计划”,深化与清华长三角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南北湖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院地合作,采用超常规力度引育一批顶尖、高端人才领军的创新创业团队和平台载体,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应用型科创项目。推进复旦科技园发展研究院(海盐)科创中心建设,通过上海和海盐“双基地”吸引境内外科创项目和人才到海盐落地。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培育提升工程,力争实现省级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全覆盖。启动现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迁建扩容工作。 2.加强创新主体能力建设 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培育”行动,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招引,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培育库,精准扶持技术含量高、科技团队强、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传统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加快形成完善的科技企业创业创新培育链条。 助推企业研发能力提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激励企业通过自建或与高校共建等多种形式开展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建设,努力实现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推动创新企业研究院建设,提升创新企业研究院在行业领域内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激发企业开展创新实验和研发活动,提高发明创造能力,切实提升R&D活动企业比例。 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扩大科技贷款规模,吸引各类有资质机构签约开展科技金融服务,为科技企业解决资金难题。拓展科技信用贷款、专利权质押、商标权质押、人才贷等融资业务,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增加科技金融贷款担保风险金额。建立健全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5G、人工智能等若干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资重点产业领域。 3.壮大科技人才队伍 大力引育国内外创新人才。深入落实国家和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计划、“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智赢海盐”等系列活动,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重视培养本土人才,优化政策激发优秀人才积极性,组织开展“海燕回归行动”[7],加速本地大学生回流。开展“助企聚才·转型发展”高校引才专列等人才招聘活动,每年招引至少10000名大学生。 加快实现产才融合发展。绘制产业人才地图,围绕产业布局人才链、创新链,强化“供需匹配”“产业需求”“政企协同”。建立企业引才用才育才激励机制,探索实施“揭榜挂帅”机制,建设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推动企业建设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人才培养载体,鼓励与大院名校共建研究院,实现以产聚才、以才促产。 全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探索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多元人才评价机制,试行多维度人才积分制评价认定办法。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一件事”改革,大力建设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推动人才事项一站办理、一网通办。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投融资支撑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广泛参与。 (四)提升城市能级,打造杭州湾面海第一城围绕做大做强县城、做优做特乡镇、做精作美村庄,坚持人口集聚、要素集约、产业集群、服务集中,着力提升城市能级,推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小县大城梦”。 1.做大城市规模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完成海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调整完善村庄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深化城市设计,明确中心城区规划建设范围、区块功能定位及重点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用地布局,完善中心城区教育、医疗等资源布局,完成中心城区交通组织专项研究。 构建“一带两廊、一城四区”空间格局。着眼打造杭州湾两桥之间黄金海岸经济带,完善海岸带保护和利用总体布局,促进海岸带空间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使用,高起点谋划生态海岸带建设方案,积极争创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形成接沪联杭、融嘉通苏甬两大发展廊道,沪平盐、杭浦高速、G525形成接沪联杭发展轴,沿通苏嘉甬高铁、市域轨道2号线、嘉南线形成融嘉通苏甬发展轴,构筑“十字”型通江达海现代交通廊道。建设“一城四区”,强化中心城区能级提升,推动武原与县开发区、望海、秦山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打造百步、沈荡西北部融嘉片区,于城、通元中部农业生态片区,澉浦(南北湖未来城)西南部文旅片区,以及东部海洋生态片区。 图2 国土空间结构图 构筑“六个一”城市发展格局。紧扣“千年古城、江南水乡、滨海新城”城市特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以“六个一”建设为载体,全力提升城市能级品位。
实施“小县大城”行动。实施“小县大城”平台优化提升,推动人口资源要素向城市平台集聚,项目资源要素向产业平台集聚,进一步做大城市、产业两个平台,把海盐发展成为区域面积小但县城大且吸引力强、实力强,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杭州湾地区面海第一城。 2.提升城市品质 实现“千年古城复兴梦”。以护城河为“脉”、以园为“睛”、以人为“本”、以文为“魂”、以商为“要”,深度挖掘海盐历史文化底蕴,守住千年古城的根脉与灵魂,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放大版的绮园”。推进千年古城重点项目建设,再现环护城河水清岸绿,烙印杨家弄历史文化记忆,续写北大街市井繁华,恢复“八园争艳”百年园宅,留住“工业遗存”,守护鱼鳞海塘文化遗产瑰宝,诠释天宁寺千年古刹意境,充分展现水乡风韵和古城风情。 加大城市有机更新。加大整治改造力度,实施老旧片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到2025年实现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基本改造、城市危房“动态清零”。积极探索未来社区“一心三化九场景”体系落地有效途径,力争将南门社区试点建成全省样板。实施城北路、勤俭路、秦山路等道路的有机更新,打通中兴路、出海路等城市“断头路”。开展“一河两路一桥”整治提升工程,以南排河两侧绿道改造提升为核心,完成众安桥重建,河滨路、河南路有机更新。 强化重点区块建设。加快谋划建设高铁新城,立足打造产城融合、面向未来的城市发展新门户,建设成集高端商务商业为一体的城南新板块。围绕建设滨海文旅城娱乐商业圈,加快完善滨海新城功能配套,建设成为长三角旅游重要目的地之一。推进城西区块谋划建设,围绕天仙湖公园,全方位打造“文商游购”一体化“城市西客厅”。建设滨海生态廊道,结合海塘安澜工程,充分挖掘海塘文化特色,融入滨海骑行绿道。充分利用滨海资源,加快谋划城市阳台建设,打破临海不亲海的困境。重视酱园港“一江两岸”生态景观建设,打造高品质沿江生态景观。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建成县职教中心、县人民医院迁建、全民健身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天仙湖公园等重点民生项目,积极招引国际学校、知名医疗机构、高星级酒店等高端城市配套项目。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加大城市水系改造力度,高质量建设公园绿地,实施城市绿道升级改造。合理布局停车场地、社区养老、托育中心、便利店、物流快递等便民服务设施,提升城市文化空间建设,对护城河周边等进行系统化梳理和综合开发,推进鱼鳞海塘保护利用及非遗馆建设。发展城市经济,完善城市商业布点规划,积极招引体育综合体、养老综合体等项目,丰富商业业态。 3.精细城市管理 强化精准管理能力。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的管理目标,进一步理顺政府部门、属地、第三方主体责任。制定城乡管理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考核清单,建立城乡管理标准,将城乡管理的各领域、各环节具体化、规范化、标准化。 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充分利用5G、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整合县域大数据资源,建立大数据共享模块,打通数据孤岛,加强数据归集和共享,建成智慧城市指挥中心,积极构建现代化“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使城市更智慧、更聪明。 4.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实行市政设施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管护,确保市政设施完好率达到95%以上。加快推动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冷链物流、农贸市场等城乡公共设施一体化布局、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营。加快城乡一体化天然气管网布局建设,实现一体化供气格局。完善电力、燃气、通讯等市政管网建设。以域外引水、清洁排水为契机,调整城市供排水结构,加强给排水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提高供水安全性。编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建立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加强智慧市政管理。 加快建设新一代通讯网络。顺应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推进集成型智慧杆塔融合应用,高效建设5G和光网“双千兆”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实现5G网络和IPv6全域覆盖。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和长三角区域量子通信商用干线网络建设。 强化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灾害事故监测站网和安全生产重点隐患区域视频监控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构建一体化的监测预警感知体系,逐步实现对重点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隐患的实时综合监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持续巩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创建成果。提升防汛防台和核应急能力建设。推进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建立森林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系统。加大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防洪功能。提升县开发区化工园区应急处置能力。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生态家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深化“美丽河湖”创建,全面提升河流生态环境品质,构建全域幸福河湖体系。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完成工业污水厂建设和城乡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加强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加大滨海岸线修复,推进入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提升,实施生态海岸带(海盐示范段)建设工程。 稳步提升空气质量。完善大气污染重点行业准入条件,加强臭氧和细微颗粒物的协同控制,探索重点污染物协同治理,努力消除重污染天气。持续做好工业废气治理,重点开展印染、化工等行业整治,加强建筑工地扬尘管控,深化餐饮油烟整治,推动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提升。 加强土壤环境治理。推广使用低毒高效农药和生物有机无害肥料,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调查及评估工作,做好土壤环境质量动态监测,建立污染场地档案和数据库系统。建立土壤污染的责任追究制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土壤污染防治。 2.强化生态底线管控 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完善绿色发展考评体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评价办法,深化“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行差别化考核。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健全突发环境事件责任追究体系,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健全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开展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 3.集约节约利用资源 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以亩均效益为导向,以项目达产履约为抓手,实施“低产田”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加快老旧工业区块有机更新,推动紧固件、小化工、印染、小印刷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开发绿色低碳产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 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加强源头管控,深化全域生活垃圾分类,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合理布局垃圾中转站,运用智慧云管理系统,提高垃圾清运能力。强化危险废物监管与利用处置,完善信息交流平台,提升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强化能源“双控”和碳排放强度控制,研究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研究推进零碳未来城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和用水效率控制。减少工业废水COD排放。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对用地计划执行差别化、精细化管理,提升用地强度。创新“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模式,加快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4.倡导全民生态理念 抓好“全国生态文化村”“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载体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公众等创建主体作用,广泛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等创建。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生态文明素养,编写具有县域特色的生态文明教材,将其纳入校本课程。引导公众改变生活习惯,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鼓励绿色出行。 (六)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活力主动顺应双循环背景下的合作竞争态势,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发展活力。 1.全面深化改革 聚焦数字化改革。推动各系统各部门核心业务和重大任务流程再造、协同高效,构建整体智治体系,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瓶颈,推动数字化党建、数字化产业、数字化创新、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民生等走在前列,率先实现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使数字化改革成为“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海盐样板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N”行动,围绕企业准入、准营、准出各环节,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推动“一件事”集成改革迭代升级、拓展延伸,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顺畅度。坚持“市场有效”和“政府有为”相结合,当好企业、项目的“店小二”,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创新资源要素市场化交易机制,搭建规则统一、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资源要素交易平台,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保障、差别化配置、差别化价格。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僵尸企业出清机制。扎实做好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三有”改革总结评估工作。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改革。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升修订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交通等25项基本公共服务地方标准规范,建立健全覆盖全面、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协调配套、科学适用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成全国试点任务。 2.扩大外贸出口 构建外贸发展平台。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浙江自贸区建设,承接浙江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功能辐射。聚焦重点企业、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指导企业用足用好自贸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推进中国(嘉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海盐园区建设,规划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积极争取在县开发区设立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争取杭州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实验区向海盐布局延伸。推进紧固件产业国家级、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 培育壮大外贸主体。加强与上海等地商协会和办事机构联系,加大出口型外资企业招引力度,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外贸企业,提升外贸核心竞争力。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商协会作用,提升紧固件、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食品药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出口,加快培育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智能集成家居、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出口。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扩大工业设计、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服务外包出口。加大外贸回归力度,千方百计引导“生产在海盐、出口在外地”企业回归海盐。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进博会、广交会等一系列综合展会,利用新技术新渠道,线上线下开拓国际市场。支持在“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或重要港口设立“海外仓”、海外营销网络、海外国际营销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拓展海外市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绿地投资[8]跨国并购等方式开展境外投资,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机构、设计中心、展示中心、品牌推广中心、科技孵化器和功能性总部等机构。完善外贸出口政策组合拳,精准助力企业开拓市场。 3.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 推进国际化合作交流。紧抓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合作契机,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走深走实,打响海盐“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品牌。推进国际友城建设,健全与“一带一路”主要城市和全球文化名城常态交流机制,扩大国际“朋友圈”。丰富国际文化交流,积极参与“丝路书香”工程,加强与国际组织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鼓励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和民间机构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增进与海外侨团交往联系。加强国际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跨文化沟通和协调能力。 深化区域对口协作。加强与对口地区协作帮扶,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一、二、三产业全方位合作,持续开展人才帮扶、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切实增强对口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助力对口地区乡村振兴和跨越发展。继续做好援疆、援藏等工作,加强干部互派、科教卫技术人才交流、职能部门岗位和技术培训。 (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走在前列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为载体,实现“乡村振兴梦”。 1.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高能级农业发展平台。高标准建设农业经济开发区,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美丽工厂(农场)和乡村,促进产业渗透、重组、联动、跨界融合。推进现代农业科创中心、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创业孵化中心等建设,加大智慧农业核心技术的研究示范,打造一批集设施先进、绿色防控、高效生态、连片美丽等功能于一体的高产示范区。 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狠抓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稳定。保障种源安全。加强畜禽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生猪保供,推进青莲数智循环农业公园建设。实施阳光玫瑰葡萄、红美人柑橘等名特优精品水果工程。大力发展稻渔(虾)综合种养,建成5万亩以上优质稻虾种养区。加快水产业升级,试点推广水产工厂化养殖。加快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建成2-3个规模较大的特色种植基地。注重农业主体培大育强,培育产值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3家以上;培育产值150万元、效益50万元以上家庭农场100家,特色种养殖示范主体50家。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品牌引领,鼓励农业市场主体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大力培育“海盐大米”“海盐甲鱼”“海盐葡萄”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探索“盐味农耕”“盐邑禾旺”“盐邑虾旺”等品牌运作模式,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深化数字赋能,健全县域农业农村数字化体系,加快农业数字化技术推广,提高农业主导产业综合机械化率,培育数字农业应用主体200家。突出服务助农,加快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布局,打造一体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站。开展农田提标,建设6万亩高标准农田。稳步推进流转土地收储和运营,大力招引现代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社会化服务、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力。强化“万元千斤”“生态循环”“农艺融合”“绿色防控”等技术模式推广,提升县域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开展“肥药两制”改革,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建设新时代美丽村镇 优化村镇规划布局。按照新一轮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各镇的功能定位,完成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调整村庄布点规划,优化农村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深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土地整治1万亩。建立完善村镇建设设施标准体系,提升村镇规划建设品质。 深入建设美丽城镇。巩固提升美丽城镇建设成果,以“五美”为标准,加快建设人文典雅、城乡风雅、生活优雅的美丽城镇群,力争四个镇(街道)达到美丽城镇省级样板要求。深入推进百步镇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依托独特的山水人文禀赋,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推进景区村庄建设,建成“美好记忆·丰山溢水”等一批美丽乡村精品线,打造升级版美丽乡村(点)10个,创成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74个。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美丽农场50家以上。深化乡旅品牌运营,串联盘活乡村全域旅游资源,重点围绕丰义、丰山等美丽乡村,提高美丽乡村市场化运营率,进一步打响海盐“绿野仙踪”乡旅品牌。大力发展农家小吃、农家美食、农家民宿、农家手工等经济,促进美丽经济转化。 构建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促进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全国试点和通元“三宜”农村未来社区集成改革试点。深化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和农业保险。 3.培育现代新型农民 促进农民增收。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高质量创办“乡村振兴学院”。采用“学点授课+基地实习”“田间培训+生产指导”等形式,全力提高农民经营能力。大力实施“飞地抱团”项目,鼓励有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创办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竞争性的市场经营活动,村集体经济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 鼓励创新创业。加强创新创业辅导,以睦邻客厅、法律服务团、农技服务专列为载体,免费提供创业政策、创业法律知识、企业管理、技术指导等菜单式服务。搭建创新创业载体,打造一批生产设施齐全、产业政策优惠、生产方式先进的农创孵化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支撑,对发展前景好、信用高的主体提供信贷、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适度规模经营机制,引导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逐步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八)加强文化文明建设,建设现代化文化名城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主动适应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新变化,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产品,着力提升海盐文化软实力。 1.构筑精神文明建设高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的全过程,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强化“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所—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文明实践点”“四级”阵地网络建设,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海盐样板”。 全力打造文明风尚引领标杆。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扎实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引导市民树立崇尚节俭、反对铺张的价值导向。推进全县好家风建设活动,进一步完善身边好人评选发布、学习宣传、礼遇关爱等制度。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2.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落实县、镇、村三级文物保护责任,加强文物安全监管和保护力度,推进海塘联合申遗。加强馆藏珍贵文物资源数字化保护,加大非遗保护力度。 活化利用文化遗产[9]。探索乡村本土文化和非遗资源深度挖掘和创意表达,大力开发和引进文创、旅创、农创项目。大力弘扬海文化、盐文化,深入挖掘千年古城深厚文化底蕴,传承红色基因。加大文艺精品扶持力度,繁荣和规范民间文艺院团,创作一批具有海盐标签的文艺精品,彰显海盐千年文化底蕴。 3.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高标准建成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推进镇级文化阵地提档升级,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长效机制建设,稳步开展乡村博物馆建设。 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文化惠民服务工程,围绕“南北湖文化旅游节”做大做响县级文化服务名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实现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成竞技体育中心,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完善镇村体育设施,推动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开展国民体质检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推进体教融合,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全力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县。 4.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多层次文化消费供给主体,打造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扶持一批成长型文化企业,孵化一批小微文化企业,引进一批长三角知名文化企业。 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构筑数字文化产业链,大力发展以内容和创意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和科技、商贸、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利用老旧工业厂房、闲置建筑物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大优质文体资源招引力度,促进文化运动休闲产业集群发展。 (九)强化公共服务保障,增强群众获得感创优公共服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1.推进教育现代化 深入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完善落实“五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科学规划教育资源布局,深化推进教育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师评价体系改革,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加强中小学研训工作。 促进各类教育协调优质。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创新学前教育师资管理,扩大优质学前教育供给。深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新一体化发展模式,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和名校集团化发展。推动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化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好优质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突出特色专业、高水平专业建设。高标准建成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海盐学院,积极谋划南北湖未来城高等教育项目引进。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 提升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促进数字化赋能教育新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名师名校长培育力度,提升学校现代化治理能力与水平。积极搭建高层次教育对外交流平台,引进长三角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师资培训资源。 2.建设健康海盐 提升县域医疗均等化水平。高质量建强县级医疗机构,建成县新人民医院、新妇幼保健院。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加快三级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大与长三角地区知名医疗机构合作办医力度,加强特色专科建设,加大医疗卫生人才招引力度,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名科名医。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两个牵头医院为核心,打造医共体公共卫生工作新格局。推进县级疾控中心达标和能力提升工程,加快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救治、慢性病防控和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急救网点布局,建设“1+X”院前急救体系,积极加入长三角急危重医学学科联动机制。加强卫生应急物资保障。 3.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坚持就业优先。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开发多层次的就业岗位。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加强城镇“零就业家庭”、低收入群体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技能培训体系,围绕“611”产业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 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激发重点群体增收活力,促进农业农村和户籍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稳定工资性收入预期,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 4.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拓宽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积极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失业、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拓展社会保障卡应用和覆盖人群,完善社会保障监督工作机制。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医保、医疗、医院、医药、医生和中医“六医统筹”,加快发展补充性医疗保障。 优化社会福利体系。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加快推进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加大对特殊人群、老年人群的帮扶力度,深入推进大救助体系建设,扩大兜底保障覆盖面。实施妇女发展纲要,保障妇女平等获得就学、就业、婚姻财产和参与社会事务等权力和机会。实施儿童发展纲要,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强化对未成年人的依法保障和社会责任。积极推进“双拥”工作,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探索分类保障和“普惠与优待”叠加的具体优抚举措,提升退役军人尊崇感和获得感。 5.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城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完善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推进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提升改造,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发展医疗和养护相融合的健康养老,完善扶持政策和保障机制,鼓励综合医院与养老机构形成“医养医共体”,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合作。 丰富适老供给。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大护理员培训为失能老人提供优质服务。丰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加强老年大学和老年活动设施建设,丰富老年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优化殡葬设施布局,各镇(街道)公益性殡葬设施覆盖率达到100%,镇级公墓配套集中守灵服务设施比例达到60%以上,节地生态殡葬比例达到100%。 (十)构筑整体智治体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树立整体治理理念,以“智治”手段优化治理形态、完善治理模式,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积极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切实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1.建设法治海盐 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落实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到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不断提高执法司法效率和公信力。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积极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加快实施行政复议网上办案。进一步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执法联动机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精细化的诉讼程序体系。编制“八五”普法规划,深化法治宣传教育,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 完善法治监督机制。加强对法治建设的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巡察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扩大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参与和监督,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法治监督体系日益健全,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法治建设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加强司法监督,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依法正确行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加快建设诚信社会。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持续深化“信用海盐”建设,坚持遵循法治轨道,着力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失信行为认定、记录、归集、共享、公开、惩戒和信用修复等机制,推动社会信用体系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2.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提升政府数字化管理水平。坚持以数字化赋能县域治理,加快构建全方位、全维度、全领域的智慧治理一张网。整合县域大数据资源,建立大数据共享模块,打通数据孤岛,完成部门自建系统业务数据的归集。加快“一窗受理”平台系统迭代升级,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建设镇(街道)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 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健全新型社区治理基本架构,统筹各类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的力量和资源,形成多元主体合作互补、共同治理的局面。全面推行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完善基层治理“四平台”,深化“睦邻客厅”建设,突出“四治融合”,推进“三社联动”,充分发挥“一约两会三团”积极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3.推进“平安海盐”建设 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放在第一位,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捣乱、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防止非法聚集事件特别是大规模聚集事件发生。推进新时代反邪教斗争。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强化全民国防教育,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优化防控力量布局,推行扁平化勤务指挥模式,提升治安动态控制能力。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健全预防打击黑恶违法犯罪新机制和行业管理新机制,切实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守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高危行业领域安全准入制度,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加强应急管理综合协调调度,切实增强监测预警、应急救援能力。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道路交通、消防、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固树立矛盾纠纷全生命周期管控的理念,完善信访和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以及预案编制、风险研判、应急决策、协同处置等全过程风险防控机制,加强风险链防控,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强化重点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隐患的实时综合监测,准确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全面提升应对风险水平。提升开发区化工园区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 四、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奋力实现规划目标任务(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把规划作为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式,形成党委领导,人大、政府、政协各司其职的规划组织实施体系。把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管机制作为规划组织实施的基础性建设,把监督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运用公共资源推动实现规划目标任务。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引导市场主体围绕规划目标,做到同向发力。强化党员干部担当意识,打造政治过硬、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干部队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顺利实现规划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障。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三不”[10]机制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汇集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规划实施。 (二)健全规划统领机制建立健全以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监督、评估和考核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年度监测和中期评估,建立健全重要目标任务实施跟踪反馈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动态管理。完善规划目标、重点任务、建设项目等分类评价考核,提高规划实施的约束性和实效性。把规划实施情况作为改进政府工作和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检查,切实把规划落到实处。 (三)强化规划项目支撑建立“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库,推进重大项目提质增效,着力招引一批规模大、质量高、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落户。坚持滚动开发、动态更新,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库建设,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成一批、补充一批的良性循环。对纳入规划的重点项目,落实绿色通道制度,简化审批核准程序。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精益管理,提高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水平。 (四)加大规划要素保障建立健全“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机制,优先保障本规划提出的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所需要素资源。加强财政资金保障,努力拓宽资金渠道,积极争取上级各类资金支持。综合利用政府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重大项目。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优先安排涉及民生、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和项目投入。制定与发展规划相匹配的用地、用海、用水、碳排放、排污权、能源消耗指标等保障方案,确保发展规划落实落地。 海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是高水平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新征程的行动纲领。全县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海盐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建设“一带三城”,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为圆满完成本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注释: [1]“810”:是指加快推进标志性交通工程、建设“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引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集聚科创资源、提升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文旅休闲基地、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策划宣传推介活动等8项重点工作,加快实现高铁梦、大学梦、5A景区梦、千年古城复兴梦、国家级开发区梦、千亿级产业集群梦、小县大城梦、优质医疗梦、核电共享梦、乡村振兴梦等10大梦想。 [2]十大梦想:一是高铁梦,二是大学梦,三是5A景区梦,四是千年古城复兴梦,五是国家级开发区梦,六是千亿级产业集群梦,七是小县大城梦,八是优质医疗梦,九是核电共享梦,十是乡村振兴梦。“十大梦想”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方方面面,是体现海盐辨识度,反映“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质生活”工作主线的具体抓手,能够极大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为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要素保障难等原因,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要把实现“十大梦想”作为“十四五”时期的奋斗目标。 [3]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就是要牢记“三个示范”嘱托,与建设“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的海盐样板相适应,始终保持创新活力、创造张力、改革动力,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切实践行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的要求,使海盐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4]巨系统:强调城市系统范围大、复杂程度高。 [5]“两高”连接线:G92杭州湾环线高速与S11乍嘉苏高速连接线。 [6]“611”产业体系:“6”指高端紧固件、高端装备制造、智能集成家居、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六大工业主导产业,第一个“1”指现代服务业、第二个“1”指现代农业。 [7]海燕回归行动:把海盐籍高校毕业生作为基础性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搭建平台、政策服务等举措鼓励海盐籍高校毕业生回家乡工作。 [8]绿地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这类投资会直接导致东道国生产能力、产出和就业的增长。 [9]活化利用文化遗产:是指通过一种“活”的方式,从外部获取驱动力,将文化遗产的内在核心价值经提炼、凝练后,将其中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融化、融入、植入到当今普通百姓生活中,建立符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从而产生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达到文化遗产适应新时代并继承和弘扬的目的。 [10]三不: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规划解读:海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解读 本文有删减。 |